逆襲:非雙一流高校近三年傑青排名

逆襲:非雙一流高校近三年傑青排名

作為自然學科基礎研究領域最重要評選之一,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已經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一大批傑出青年基金入選者當選兩院院士,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2016年-2018年,每年僅有200名傑出青年基金入選者,資助率一般在10%以內。高校作為傑青項目主要的來源,自1994年基金開始資助以來,雙一流高校已經成為入選主力。

儘管如此,彙總2016-2018年傑青入選名單,仍然有來自22所非雙一流高校的29人入選傑青,成功逆襲。

理工科仍是傑青評選重點

總體來看,近三年入選傑青的非雙一流院校中,理工科特色院校仍是主流。南京工業大學,湖北工業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南昌航空大學,蘇州科技大學,燕山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等8所理工科特色院校依託其優勢特色學科,在傑青評比中有所斬獲。

逆襲:非雙一流高校近三年傑青排名

《Nature》報道南京工業大學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團隊項目

南京工業大學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位列參選高校前10%,獲得了A級的評價,而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的霍峰蔚、王建浦和化工學院的汪勇3位教授分別憑藉化學工程及與其緊密相關的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進入2016-2018年傑青名單。

高校的發展,尤其是具有傳統特色的高校發展並非要一味的貪大求全,深耕細作也會有回報。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高校是南方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作為一所新辦高校,招生時間不長,但是基於強大的人才、資金投入,使其成為中國理工科高校中異軍突起的新力量,在2016-2018年傑青名單中佔據兩席。


逆襲:非雙一流高校近三年傑青排名

南方科技大學劉心元、譚斌課題組論文成為《德國應用化學》封面

醫科成為逆襲亮點

第三軍醫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分別有4人和2人入選。南方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各有1人入選。這樣的結果得益於五所高校在醫科領域的專一及與社會實踐方面的緊密合作。第三軍醫大學在近三年(2016-2018年)中,每年都有傑青入選,總計4人入選,即使對比許多雙一流高校亦不遜色。首都醫科大學憑藉區位優勢和附屬醫院的強大實力,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已獲得臨床醫學和護理學兩個A級學科,有兩位青年學者入選也不令人意外。

冷門學科帶來新機遇

除醫科、理工科等傳統熱門學科外,一些非雙一流高校憑藉冷門學科入選傑青名單。如華南農業大學憑藉獸醫學的學科實力和項目得以入選傑青名單。除此之外,憑藉農林類學科入選的還有另外幾所高校的青年學者——揚州大學作物學的劉巧泉教授、福建師範大學森林土壤學領域的黃志群教授、山東農業大學植物生殖生物學領域的張彥教授和上海師範大學水稻數量遺傳學領域的黃學輝教授。

逆襲:非雙一流高校近三年傑青排名

《自然-遺傳學》刊發黃學輝教授團隊在水稻領域方面的研究進展

總體來看,這些學校都各自具有其鮮明特色,而“雙一流”是動態評估,並非絕對指標。這使得這些非雙一流高校的入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對近三年入選傑青的非雙一流高校進行分析,或對於其他高校亦有借鑑意義。

以下為2016-2018年的國家傑青建議資助人所在非雙一流高校與人數彙總統計。

逆襲:非雙一流高校近三年傑青排名

逆襲:非雙一流高校近三年傑青排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