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一飛:央行已在北京、上海等十個省市啟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

2019年3月10日上午10時30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與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範一飛亮相北京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圍繞“金融改革與發展”答中外記者問。

在回答央行未來在加強金融科技的規範和管理方面有哪些考慮時,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表示,2018年年底,央行會同發改委部門,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十個省市,啟動了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重點是圍繞四個方面為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供製定經驗和相關的經驗借鑑。

首先,要加強金融科技的應用,助力疏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針對銀企信息不對稱、風險識別不精準、融資成本高等痛點來探索利用信息網絡、移動互聯網技術,優化信貸模型,降低信貸服務成本,提升信貸服務效率,推動融資審批更加自動化、產品營銷更加網絡化、風險識別更加智能化。

二是做好頂層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金融惠民服務水平,針對信息系統多頭連接,資金流與信息流割裂的問題,運用人工智能開發API等模式,做到互聯互通,實現金融在主要公共服務領域全覆蓋,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三是推動數據資源的融合利用,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針對實體經濟供血不足、群眾辦事難等問題,利用安全多方計算、標記化等技術加強數據整合與深度利用,來提升數據洞察能力,引導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金融更好的來服務實體經濟。

四是強化監管科技運用,提高金融風險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針對金融風險隱蔽性高、傳染性強、傳播快等問題,建立綜合特色金融風險科技管理體制機制,研發基於機器學習、數據挖取等數據的監管平臺,提升風險態勢感知和監管能力,增強監管的統一性、穿透性。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持以監管服務,以監管促發展,總結試點成功經驗,持續健全金融科技監管體系,推動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開放的道路上行穩致遠,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使金融成果更好的惠及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