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李嘉誠發家史(四)

香港大亨李嘉誠發家史(四)

香港本來就是彈丸之地,自50年代末期經濟開始復甦,世界各國冒險家、投機家紛紛湧入香港,由於經濟和人口迅速增長,上地資源很快出現了短缺的苗頭,所以地價一直處於上升狀態。李嘉誠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果斷地決定進軍房地產業。幸運的是,這時,恰好有一個經銷塑膠產品的美國財團,為了得到充足的貨源,願意以300萬港元的高價買下長江塑膠廠。李嘉誠毅然賣掉了塑膠廠,用這筆資本開始買進房地產。幾年之後,房價果然暴漲,先走一步的李嘉誠一下子從千萬富翁跨入了億萬富翁的行列。

香港大亨李嘉誠發家史(四)

60年代中期,內地發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波及香港,一時間香港人心惶惶。很多富翁紛紛逃離香港,爭著廉價拋售產業。李嘉誠正在建築中的樓房也被迫停工,因為那時就是建成了也沒人會買。如果按照當時的房地產價格來算,李嘉誠簡直可說是全軍覆沒了!

李嘉誠處在驚濤駭浪中,臨危不亂,沉著應變。他認真分析局勢,不相信香港會就此垮掉,他認定動亂是暫時的,中國肯定很快就會恢復穩定,香港還將進一步繁榮,而房地產的價格有一天肯定會回升。因此,在別人大量拋售房地產的同時,李嘉誠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自己所有的資金用來大量收購房地產。

香港大亨李嘉誠發家史(四)

李嘉誠又一次成功了,進入70年代,香港的房地產價格開始直線回升,李嘉誠從中獲得了200%的高利潤!到1976年,李嘉誠公司的淨產值達到5個多億,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房地產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