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張郃四次和趙雲交手,三次避而不戰,第一次就說明問題了

五子良將張郃四次和趙雲交手,三次避而不戰,第一次就說明問題了

如果問小編,三國最大的魅力是什麼?小編肯定會回答最大的魅力就是這一時期有著太多令人喜歡的名將了,其中又以蜀國五虎將和魏國五子良將之間的看點最多,兩邊都是小編很喜歡的,後世也經常將它們放在一起作比較。《三國志》中五子良將行軍打仗無人能敵,《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戰場上衝鋒陷陣無人敢擋。

五子良將張郃四次和趙雲交手,三次避而不戰,第一次就說明問題了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特點鮮明的人,三國才會那麼吸引人,又比如諸葛亮和司馬懿總會給人宿命之戰的意味。但是小編今天要說的是五子良將中的張郃。張郃本來是袁紹的手下,號稱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名將,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就已經打出了名氣,官渡之戰後投降了曹操,也被得到了重用,後來被封為五子良將之一。

五子良將張郃四次和趙雲交手,三次避而不戰,第一次就說明問題了

張郃本身的武力並不強,也就比一般武將強一些,但是他的行軍打仗能力卻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正史中張飛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軍,但是就這樣,張郃還是經常能騷擾蜀國邊境並且帶走大量的流民。可見張郃的軍事能力是很強的。但是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和趙雲交手四次,三次都選擇避而不戰退走呢?真的是怕了趙雲?

五子良將張郃四次和趙雲交手,三次避而不戰,第一次就說明問題了

第一次交手是在穰山之戰中,張郃和高覽圍困住了劉備,想要生擒劉備邀功,卻不料趙雲直接殺了進來,槍挑了高覽,張郃跟趙雲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無奈只好退兵。第二次則是在著名的長坂坡戰役中,趙雲七進七出單騎救主,曹操下令要生擒趙雲,張郃深知趙雲的厲害,而且趙雲這個時候肯定是死斗的狀態,所以選擇避其鋒芒沒有跟趙雲交手。

五子良將張郃四次和趙雲交手,三次避而不戰,第一次就說明問題了

第三次則是趙雲中了陷阱落入坑中,被張郃追了上來,卻不料趙雲的坐騎照夜玉獅子一躍而起跳了出來,張郃看到趙雲士氣正盛,便不想跟他交手。最後一次則是漢中之戰的時候,黃忠來劫糧草被張郃和徐晃留住了,雙方打了一夜,趙雲到了約定士家沒有看到黃忠就前去救援,面對生力軍張郃只好下令撤兵。

五子良將張郃四次和趙雲交手,三次避而不戰,第一次就說明問題了

縱觀這四次交手,只有第一次真正打了,後面張郃都選擇了避戰。其實第一次的交手就已經說明問題了,張郃和趙雲大戰三十回合張郃深知自己不是對手選擇撤退,所以才有了後面的避而不戰。主要是張郃擺正自己的位置,他一生雖然被很多人打敗,但是卻打贏過很多戰役。張郃本身就不是衝鋒陷陣的武將,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

五子良將張郃四次和趙雲交手,三次避而不戰,第一次就說明問題了

比如張郃突襲街亭的戰役中,不管是戰術還是戰略上,他都取得了勝利,這才一舉阻止了諸葛亮北伐的意圖。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真正強的是他的帶兵能力,他是一位很全面的武將,對於戰場上時機的把握和戰術的運用多很強,隨機應變的能力十分突出。這也是後世對他的評價:巧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