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支付發展史

DappSo

為什麼人人都想要比特幣

比特幣的價格,與市場經濟中的其他事物一樣,完全取決於供求關係。這話可能聽起來很奇怪,一般來講錢是用來給其他東西定價的,但金錢確實存在供求關係。

通常而言,貨幣充裕,需求就會減少;反之,貨幣稀少就會導致需求增加。我們將一些易於增加供給的貨幣稱為充裕的寬鬆貨幣 ,對不易增加供給的貨幣為稀有的“緊俏貨幣”。

人們看重比特幣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屬於“緊俏貨幣”。人類天生就渴求稀有之物,而比特幣的數量僅有2100萬枚。九年來比特幣也遵守諾言發行量始終為2100萬,這使得人們更加相信比特幣是稀缺之物。因此,那些看重比特幣稀缺性的人將它視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

而且,比特幣是獨一無二很難被查抄充公的資產。房地產雖然適合充作價值儲存(因為土地是稀缺物品,不會增加)。但很容易被沒收;股票和債券也是很好的保值手段,但也容易被政府沒收。對比之下可以看到,比特幣確實是唯一一種既被證明是稀缺資產,又能不被沒收的資產。

但是稀缺屬性和價值儲存並不是人們想要比特幣的唯一理由。有的人使用比特幣是為了在暗網中進行買賣交易或是把錢轉移到國外親戚手裡。我稱這種方式為支付方式案例。

——DappSo——

存儲價值>>支付方式

所有的支付方式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置身其中的人們只想享受比特幣提供給他們的便利,不在意擁有比特幣本身。使用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的人不關心它的價格,而是手中的比特幣在短窗期是否有貶值,是否價格和費用有所波動。

舉個栗子。有一個人想要通過暗網黑市買點LSD(迷幻藥/致幻劑),他要先用自己國家的錢(比如美元)買比特幣,然後用比特幣買到LSD。比特幣在這個過程中先是充當貨物,然後轉為當地通用貨幣。

沒有任何一方的人會長期持有比特幣,只要總費用合理,也沒人關心比特幣的價格。比特幣可以值100美元,也可以值10萬美元,對於支付方式案例來說,價格無關緊要,方便就行。另外,由於購買的比特幣隨後很快就會被賣出,支付方式變多了實際上並不會增加比特幣的需求。

比特幣支付發展史

擁有很多付款方式的唯一實在之處是,在某些特殊場合裡(外匯,暗網),比特幣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方便性,略微增加了流通性。畢竟還有很多場合需要比特幣,比方說服務。

對那些持有比特幣作為價值存儲的人來說,價格波動是首要問題。只要同任何持有比特幣的人聊過天,你就會發現價格是他們始終在追隨的話題。這其實也是證明大多數人不把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方式,而是價值儲存手段的表見證據。

——DappSo——

支付方式裡的競爭

為什麼人們更加看重比特幣的儲存價值而不是支付手段呢?

縱觀支付方式的發展史,答案就會一目瞭然。如今對於支付方式,消費者們有很多種選擇。現金,信用卡,借記卡,支付寶,谷歌錢包,Apple Pay,Samsung Pay甚至是老式的銀行支票都是供人們選擇的方式,更加便利的還有中國的微信,韓國的M-Pesa,香港的Octapus Card 等等等等。

無論哪一種交易,網購也好實體店也好,上面這些支付方式都比特幣方便的多。因為對於支付方式來說,便利才是最重要的,便利意味著絕大多數商家都可以接受。

商人們都不想持有比特幣,這其實也阻礙了比特幣成為支付方式的道路。有人說使用比特幣能比信用卡支付節省2-3%的錢,但是說這話的人完全沒有考慮到比特幣轉為美元中消耗的換匯費用以及可能出現的貶值情況。從這個角度看,信用卡起碼是有保證的,而比特幣換成美元這個過程裡,所有的不確定因素最後會以更高價轉嫁在消費者身上。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對消費者來說,比特幣並不是好的支付方式。也難怪大家都不用它。

一般而言,將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並不會大幅提升商人的利潤。因為商家一點都不想要比特幣,只是將比特幣視為一種增加銷售額的方式罷了,他們會把收到的所有比特幣立即兌換為本國貨幣。這對比特幣而言,充其量只是加大了它的拋售壓力。

即使是大舉消費比特幣的人把市場上所有的比特幣都買了,這種行為也不過是將比特幣當成信用卡使用。

持有者不喜花錢

試圖人為增加支付方式需求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第一,大多持有比特幣的人沒想著將其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因為要付錢的話現金,微信,支付寶,信用卡無疑更方便。而且這類人堅持長期看漲,花掉比特幣對他們來說沒多大的意義。

  • 商家不想手中持有比特幣,即使比特幣是支付手段也不會激起他們的慾望。這就像是你買了一臺跑步機送給家裡體重超標的親戚,並不會讓他有變健康的打算。對商家而言,多了一個支付方式選擇也不會讓他們把比特幣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放在手中。

人為的干預市場其實反而會有反面效果,有的商家會理所當然問說“如果這玩意真那麼值錢,那你幹嘛把他扔給我?”

——DappSo——

比特幣如何才能成為支付手段

那麼比特幣怎麼樣才能發展成一種普遍的支付手段呢?或者說他其實只是“數字黃金”?

要知道在過去幾千年裡,黃金也一直作為人們的支付方式而非價值存儲。從貨幣進化的角度來看,在人們開始使用“硬通貨”作為正式支付手段之前,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第一,商人必須要將一種特定的貨幣媒介充作價值存儲。有很多人出於營銷的目的會說他們很喜歡比特幣,但其實沒有多少人真的想要。以委內瑞拉的黑市商人為例。他們會願意有人拿Bolivars買他們的東西嗎?顯然不會。Bolivars貶值速度太快,商人們需要一種更“硬”的貨幣作為價值存儲手段。

第二,消費者要對商品或是服務有強烈的慾望,強烈到願意為其割捨自己寶貴的比特幣。不過一般他們都很能抵得住營銷策略誘惑,所以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必須要高過手中的比特幣,讓他們有花錢的慾望。

總結下來,商家首先要將比特幣視為價值存儲,然後生產出質量更高的商品吸引比特幣持有人花錢購買。但問題是當前,商人們沒有極度渴求比特幣,比特幣持有者們也沒有被商家售賣的貨品吸引。

——DappSo——

介入無用

比特幣社區的每個人都希望商家能將比特幣當作一種價值儲存手段,然而比特幣成為支付方式的手段並沒有改變他們的想法。這件事最好的結果是給比特幣帶來拋售壓力,降低價格,最壞的話將導致激勵機制失調、資源配置不當和集權化問題。

其實,這就是BCH發生過的事情。BCH曾經試圖通過支付案例的方式人為創造需求。儘管他們在營銷上花費了數百萬美元,在與BTC的競爭中花費了數十億美元,還集中力量在推動支付的市場上花費了時間,每日交易量仍然低於狗狗幣。

當家長式的干涉主義人士一廂情願的自做自事而不是放手市場,災難就會隱現。BCH對BTC從歷史高點下跌了80%並非空穴來潮。

——DappSo——

結論

市面上有著各種各種的支付方式,但具有存儲價值的幾乎沒有幾個,更何況是像比特幣這種能夠不被沒收的資產。

隨著比特幣的普及,商家也將逐漸要求把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其實在土耳其,伊朗還有委內瑞拉已經這麼做了。唯有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將比特幣作為價值存儲,它才能成為整個社會的支付方式。

原文鏈接

https://www.dappso.cn/3114.html

Dapp Store:

https://store.dappso.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