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的工資多嗎,凜冬將至!

轉載-前幾天叫了一輛專車,上車後才知道,司機師傅原來是某國有商業銀行的支行副行長,前一個月加上過節費一共才拿了六千塊的工資,要拉扯兩個孩子,還房貸,還有各種柴米油鹽的支出。

“有時候一個月的工資連房貸都不夠還的。”

在交談中,這位副行長對自己的未來很是焦慮,之前由他分管的對公業務也算是個“肥差”,但這幾年隨著經濟轉型期的到來,不良貸款日趨增多,一旦有了壞賬很可能就是終身追責,他所在的支行已經有對公客戶經理每月拿著幾百塊的“生活補貼”在崗清收,如此壓力之下,兄弟支行甚至有團隊長帶著業務團隊集體跳槽。

“此前XX銀行在XX設立分行時,參加面試的竟有一半都是我們這裡出去的。”

這並非是個例。

微信公眾號後臺每天都可以收到大量銀行朋友發來的訴苦信。前幾天,有一家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XX分行中層領導給我寫了一封信,說從上個月開始,總行給濟南分行的工資基數下調了20%,由於屬地化工資管理,他們已經有部分員工月薪被扣成了負數。

這家銀行在多年前就和我很熟,八年前他們在煙臺剛開分行時,普通櫃員都可以拿到二十多萬的年薪,八年後他們在煙臺已經網點遍地,零售部老總也只能拿二十幾萬的年薪。

最近一個月,在線上線下向我吐槽收入的銀行朋友越來越多,上週在XX做客時,一位非常要好的文秘朋友說,自己年收入八萬塊,之前剛賣了房來養活家人,上下班只能開那輛十馬力的“電動蹦蹦車”。

可不幸的是,前天晚上,他這輛“電動蹦蹦車”被公交車撞彎了輪子。

而現在的傳統銀行業,就像這輛身法靈動的“電動蹦蹦車”一樣,在移動支付、電子銀行這種時代變革的龐然大物面前,都渺小的不值一提。

我不斷的安慰我的朋友,年薪八萬雖然不算多,但勒緊褲腰帶也是可以養活家人的。

試想一下,那位副行長夾帶著過節費也才發六千塊的月薪,那你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其實當時我問了問那位副行長:

兄臺你拿六千的月薪,那你手下的員工能賺多少?

答曰:兩千五左右,基本都不超過三千五。

記得幾個月前譚旭光在接任中國重汽董事長時對下面的中高層領導說,你們一年才拿這麼幾個錢的工資,乾的有什麼勁?從現在開始,多勞多得,從我開始。

而我當時也追問了一句:

基層員工一個月拿兩千多塊錢的工資,怎麼能調動積極性,怎麼能保證不出去收私錢,怎麼能保證培養了好多年的業務骨幹不跳槽?

他沒有正面回答。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敢說話的人就越來越少,說真話的人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前天在北京,和XX的張老闆就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聊了沒幾句,我就放下筆不再做記錄了。因為“目前形勢很好”、“民營企業自身也有問題”之類的說辭完全就是假大空。

就在今天早晨,北京大學國發院的黃益平老師有一篇演講流出,題為《為什麼最近民營企業融資難進一步惡化了?》,一方面企業家說沒問題啊,形勢大好,融資難是個偽命題;另一方面國內一流專家教授說最近企業融資特別難。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恰巧在國發院進修,有幸聽過黃益平老師的幾節課,平心而論,黃益平的學術水平和人品素養都是超一流的,在閉門環節也很敢言,與吳小平之類的政治投機客完全不同。

其實在日常和各家銀行的朋友們接觸過程中,不少人都自稱是“懷著對銀行和領導的感恩將一腔熱血投入到工作當中”,但實際上,85後和90後與他們的60後與70後領導不同,這些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過“失去記憶的十年”,不太會說假話,起碼是不擅長連續說假話。

我時常和銀行領導談起,現在你們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點:能人都走了,人心也散了。

曾經你為堵截一起電信詐騙而充滿了成就感;

曾經你為客戶的一筆資金及時到賬而充滿了成就感;

曾經你為金融工具的優化組合讓企業節省費用而充滿了成就感;

曾經你為新產品的成功使用讓小微企業主增加收入而充滿了成就感。

如今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哪去了?我們的一些銀行脫實向虛,不承擔任何社會責任,主營業務一塌糊塗,員工工資常年2500,而PPT倒是做的風生水起。

因為體制如此。

愛崗敬業的,不如能說會道的;踏實肯幹的不如能拍會溜的;貢獻再大的不如上面有人的。大家辛辛苦苦拿到的百佳網點、千家網點榮譽,苦不堪言、累死累活的幕後千萬英雄隻字不提,最後歸結為某些領導的英明領導,決策得力,指導有方。

因為很多銀行的大領導,仍然停留在“我們是部級單位,你不幹有得是人想幹”的陳舊思維,一年核銷上百億的不良眼都不眨一下,可離職員工不發當月工資,更沒有任何挽留,還妄想員工在臨走時對銀行的所謂培養感恩戴德。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