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王勃,我寫出了新《滕王閣序》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還記得上面這些名句嗎?出自“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字子安)的名作《滕王閣序》,高中時的必背篇目,很多人肯定印象深刻,順口能誦。很多人就是因為這篇序愛上了駢體文,愛上詩詞曲賦。

上元二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河內)探父,路過洪州(南昌),趕上了洪州閻都督因重修滕王閣舉辦的一場詩會。

早就在文壇久負盛名的王子安受邀參會,席間他持筆揮墨,一曲《滕王閣序》噴薄而出。雖為即興之作,但該序絕稱千古第一駢文。既融對偶、聲韻、事典、辭藻於一爐,又運散文之氣於駢偶之中,行雲流水,氣吞山河。

在累積文化底蘊的高中年歲,《滕王閣序》的出現讓我對駢體文這一文體頓生愛慕,不用老師佈置,就痛快地背誦下來。後來又主動翻來《哀江南賦序》《別賦》,還有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等駢體文章一飽眼福。

當時,我想,我也能寫一篇。

致敬王勃,我寫出了新《滕王閣序》

這事我尋思了好些年,不斷地整理思路,收集素材,直到上了大學,一篇低配版的《滕王閣序》才被我捏把出來。主題是圍繞南昌滕王閣與王勃的際遇,草作感懷之文。

下面,拙作來了……(請大家安坐,歡迎拍磚)

亭翼江南,閣駐贛北。四海英名,一聖華章。名閣著青史,甘歷千年。童子縱黃髮,願為一曲。

王勃正作《滕王閣序》以滕王閣“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的區位起筆,本人拙作斗膽仿照其風,以景(閣)、人(王勃)雙線起筆,言簡意賅,引出下文。

愁雲繞綿,冷浪嚎啕;一川菸草,兩岸枯榮。極目九千里,松翠湧動;低眸三江中,浪白飄逝。凌空陣雁,敢逆蒼風;浩渺天宇,能容萬象。長霞逶迤,鎖萬里之祥雲;霧氣氤氳,結一天之瑞靄。飛飛目送啼雁,滾滾耳收驚濤。獨孤一鶩,低飛枯岸;七彩長虹,高擎秋天。

王勃原文以驚人的筆觸,橫溢的文采為我們展現了一副秋日午後的寂寥之景,一番描繪,直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最終引人進入勝景。小可這段也是著重山色,塗鴉腦海中的滕王閣景。“驚濤”“秋天”“陣雁”等詞彙再次白描那個讓君風采恣肆的午後。

千秋盛唐,天生滕王之帝子;萬載中華,地出王勃之文匠。觥籌杯盞,絲竹管絃;盛友高朋,宇文滕公。一臺閣樓,肯容百賢成其名;千古文章,不朽萬載抒其志。

盞盡文就,字字璣珠;樂終誦起,聲聲霹靂。龍驤虎視,氣壓諸豪如草芥;冰心玉骨,墨含雲志似鴻鵠。鉤深致遠,通才練識;光風霽月,東箭南金。檻外檻,憑閣作鴻篇;浪中浪,以墨論英雄。

先寫景,後敘事,再寫人。在高朋滿座的滕王閣詩會,王子安震驚文壇。他當時究竟是何等的書生意氣,怎樣的揮斥方遒?眼下,我輩只能通過那不衰的墨跡隱隱窺測。就讓我把生平所學的所有頌揚之詞堆砌在一起吧,希望能夠再現這位文匠大師的風采之萬一。

臺外長江,川東千里;閣中才子,斗南一人。墨映夕陽,蘊輝之無窮;酒灑秋江,逐波之萬丈。胸著千年,筆赴百川。孟詩韓筆,鳳舞龍飛。濟世心腸,奈何一水秋寒;報國肝膽,何懼滿門薄怍。蛟龍得雲,終究雄飛;志人不羈,豈肯雌伏?

他有經國之才,他有報國之志,卻哪堪仕旅挫折,多次貶謫。遙想千年前的那個午後,恣意揮毫的他豈無內心之苦楚——父親遭貶海外,自身宦海漂泊,“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他所期盼的,清清楚楚。而當下吾輩能有幾人少年得志,平步青雲?傷子安之感懷,勉自身以自強。“蛟龍得雲,終究雄飛;志人不羈,豈肯雌伏?”就心結而言,本人斗膽與穿越千年的他,心通意融。

致敬王勃,我寫出了新《滕王閣序》

嗚呼!木慘秋涼,雁啼水寒。日缺暉而秋無韻,驟波起而巨星隕。天妒英才,傷鉅子於無贖;吾羨真墨,哭青雲於不遂。單浪挫千秋,百世絕一雄。長雲落淚,殘霞泣零。軀沉南海,生死有命;魂傳文壇,榮辱百朝。

他竟是如此命薄!

是不是如此名篇耗盡了他所有幸運,還沒等《滕王閣序》傳遍朝野,他南渡溺亡的訃聞卻先傳來。“天妒英才,傷鉅子於無贖;吾羨真墨,哭青雲於不遂”,26歲的文壇鉅子就此隕落,令人唏噓,而這更為此序平添了幾分悲愴色彩,是以“軀沉南海,生死有命;魂傳文壇,榮辱百朝。”

大鵬遇晴空,可展鴻圖;良駒遭坎途,暫棲朽櫪。滕王閣不揣奏曲,喜鍾期已逢;平陽穀何敢昂首,嘆伯樂安在?

他在文中用“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來做自嘲,但心思慧敏的他也清楚,“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君子安貧,達人知命,他正打算打磨自身,靜候際遇。王勃的心思與當下困頓青年別無二致,只是,我們的伯樂在何方?

籲兮!海闊魚躍,天高鳥飛。指古摘今,慕王兄之才墨;明天朗地,幸中華之清明。長盼帝降皇命,勃奉宣室;何日天賜寶劍,吾斬樓蘭?

盛唐如此,今日亦然。“長盼帝降皇命,勃奉宣室;何日天賜寶劍,吾斬樓蘭?”,王勃有才,終會受皇命,奉宣室。年少如我輩,怎知不會有一天接寶劍,斬樓蘭!有感於王勃自勵,同作自勉一段。

王公盛唐,周知千古河清;吾輩新華,又逢萬載海晏。不畏晚成大器,敢言終遂凌雲。披榛採蘭,是所望於常青;破氈穿硯,是所囑於不才。霞經雨打,方現虹光;梅歷霜欺,才吐蕊香。是故勤為業路,苦為功徑。

這段有點說大話了……個人成長總離不開前輩點撥,王勃也用“孟氏芳鄰”“喜託龍門”來比喻高人影響,在拙作中,本人用“披榛採蘭,是所望於常青;破氈穿硯,是所囑於不才”來期望伯樂識人,自己懇勉。

不憚才疏,斗膽文成。感樓臺之榮,傷子安之慟。儲情於胸壑,獻拙於潘江。古今雙夢寄洪都,哀樂獨語對滕閣。願吾邦一軌同風,九州共泰!

收尾處,對祖國的美好未來獻上美好祝福。

致敬王勃,我寫出了新《滕王閣序》

自我點評,一篇檔次很low的山寨盜版文,就好像高中時語文考試,有個自恃文筆尚可的學生擺弄機巧,寫了一篇文言文,上交老師。本望著能夠得到一頓褒獎,至少也得當眾誦讀一下吧!

誰料,老師批語——胡編亂造,不及格!

在這裡,先自行拍磚!

話說回來,本文主要還是向王勃、向文學、向綿亙恆久的中國古典文化致敬。在數千年的文史長河,《滕王閣序》永遠是一顆璀璨明珠,雖然無法得見王勃的英年風姿,但能通過紙筆與千年前的偶像神交一番,亦甚幸矣。

晾書石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歡迎關注頭條號【晾書石】,一家聚焦熱點時評、思想聚焦、經典賞析的文化分享平臺。石非寶石,卻常存書香。歡迎諸君關注並請石上留銘,共享高見。更多精彩,期待與您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