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市場下滑,企業“裁員增效”,農機何時能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2018年,農機行業形勢不好,很多企業都採取了“裁人增效”的措施。而銷售形勢一旦向好,員工數量不足的問題馬上顯現出來。2019年春節剛過,招聘員工、滿足訂單需求又成為這些企業的首要工作。另一方面,農機人也面臨著求職難的問題。

農機行業“用工荒”與“求職難”的矛盾,該如何化解?

企業:裁員或是無奈而為之

農機市場下滑,企業“裁員增效”,農機何時能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市場形勢下行,裁員成為一些農機企業常用的手段,不能直接創造利潤甚至一些急缺的崗位也被“團滅”。企業認為,市場形勢好轉,遇到高產月、銷售旺季再謀劃、招聘相應的員工,這樣企業既不需要承擔相應的人工成本,又能節省下員工的培訓費用。

旺季來臨,農機企業普遍遇到了用工荒問題。大幅度裁員的企業招聘人員時會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短期內很難彌補企業急需的空缺崗位,只能是“蘿蔔快了不洗泥”,被迫降低員工招聘的數量和質量。

由於沒有充分認識到年輕人越來越不願進入工廠工作的現實,用工荒每年都在不同企業上演。加上農機行業薪酬相對偏低,進入農機企業的年輕人更是越來越少。目前很多農機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都接近50歲,員工學歷整體以高中及以下為主。

企業一線人手收緊,市場訂單需要滿足,生產更要穩步推進,便會將相應的管理人員充實到一線崗位填缺,甚至提出超過員工技能或體能的一崗多責要求。這又進一步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造成採購、質量、銷售等工作的弱化和衝突,市場、現場顧此失彼。

求職人員:穩定是最大的心願

農機市場下滑,企業“裁員增效”,農機何時能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站在求職人員的角度,求職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困惑,最重要的是生活成本的不斷上漲與薪酬的“高不了”。據調查,一些農機企業的員工收入,除了必須的生活開支外,幾乎所剩無幾了。

筆者曾參加過某企業近兩個月的駐外服務,工作中幾乎沒有包括週末在內的節假日,需要做到24小時隨叫隨到,工作強度可想而知,但薪酬與付出卻不成比例。

農機企業薪酬低於市場其他行業水平,工作量大於其他行業,這是很多人不願意到農機企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員工招聘領域的“馬太效應”,農機企業越來越難以吸引到高技能員工。

求職人員希望有個穩定的工作環境及對應的薪酬收入,但一些農機企業打著高薪高福利的噱頭招聘員工,實際上高產月、旺季一過,馬上又進行裁員。一個“不穩定”的企業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昨日他人之痛,明日自身之鑑”,在人才供給不足且相對滯後的條件下,員工流動較大的企業,其員工歸屬感更弱。

高素質員工隊伍是立企之本

農機市場下滑,企業“裁員增效”,農機何時能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面對負擔太重、產能過剩的狀況,裁員雖是一種手段,卻非良策。過分裁員、降低職工薪酬,尤其是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被企業漠視,一旦突破養家餬口的紅線,這些員工就會主動請辭,走上人才流失更易、引人更難和發展更難的循環怪圈。

面對產業升級、優勝劣汰的生存大考,2019年可能是一些農機企業近年來業績最差的一年,同時,也可能是未來產業整合中最好的一年,背後的決定因素就是人才團隊。

企業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員工,必須將員工發展融入到企業發展的全過程,恪守引人、用人的規律,構築合理的員工招聘、培養、使用和退出管理機制。

農機市場下滑,企業“裁員增效”,農機何時能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一是做好員工資源的長期儲備。制定人力資源規劃,通過對員工隊伍的數量、結構、層級進行系統的預判、規劃,實行長期性與階段性相結合、重要性與關鍵性相結合,有計劃、有目的調節自身員工資源的儲存與培養,確保員工供給和需求的有效平衡。

二是做好員工的培養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制度,對員工進行多層級的人力資源開發。加大高潛人才和關鍵人才的培養,注重一專多能複合型員工的培養,做好員工隊伍的梯隊建設和技能互補。

三是加強員工關係建設。建立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和流程,鼓勵技術、知識產權、管理等要素參與投資、創業與分配,構建富有活力的激勵約束機制,給願意付出、體現價值的能幹者、幹成者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績效薪酬,以支撐企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