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孝順”,和父母眼中的“孝順”一樣麼?(直戳內心)

“孝順是漢語詞語,讀作xiào shùn,出自《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孝順”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贍養父母盡心盡力

而“贍養”一詞在字典裡的意思是:成年子女對父母或晚輩對長輩在物質上幫助和生活上照顧。

你眼中的“孝順”,和父母眼中的“孝順”一樣麼?(直戳內心)

既然是物質上的幫助,那為什麼有的兒女在物質上給年邁的父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還被稱不孝順呢?

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我身邊的一個小故事,

我家是農村的,我們村裡有這樣一戶人家,父母辛辛苦苦把兒子拉扯大,但是兒子由於性格頑劣讀到小學就輟學了,輟學以後就不顧父母的反對出門在外打工,之身在外哪能那麼好混,自己學歷低,只能幹些勞務,稍微沾點文化的工作都做不了,只能幹些出力的活,幹過工地,在工地打小工,搬搬磚,和和水泥幸苦的不得了,開始後悔為什麼自己要選擇輟學出門打工這條路,不過好在自己頑劣性格造就了一身能說會道的本領,再加上心眼不壞好打交道,這樣混了幾年沒想到自己開了家工廠,發了點小財。

發了財之後想著把自己父母接進城讓他們也享享清福,可是父母卻是反對的,大家也都知道在農村生活慣了的老人,很難去適應城市小區那種生活狀態,自己在家種種菜,和街坊四鄰嘮嘮嗑,打個麻將,很是安逸。

看到父母拒絕,兒子心中覺得還是愧對於父母,這麼些年也沒回過家,好不容易有點錢了,怎麼著也得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脫離農村的土房子。

最好終於在兒子的勸說下,老家的縣城裡買了一套房搬了進去。

村裡人看到都羨慕不已,覺得他們生了一個好兒子,有本事,發了財,還把他們接到縣城裡。

兒子也覺得父母終於不用在農村遭罪了,這下可好好享福了。

可是事情真的是那樣嗎?

沒錯,並不是,父母在縣城住了不到一個月便待不下去了,街坊四鄰都不認識,無聊的時候去遛個彎還要上下樓,由於自己在農村待了大半輩子了,很難融入大家的圈子裡,生活越來越壓抑,再加上兒子現在有了錢,身在外地,工作也是忙的不可開交,一年回來一次就不錯了。

終於又擅自搬回了農村,兒子知道後很是不理解,“城裡的條件那麼好,要什麼有什麼,吃喝不愁,做飯洗衣有保姆,自己也不用幹活,為什麼還要回到窮不拉幾的鄉下去生活”,就這樣兒子和父母有了分歧,不過還是會每月按時給父母打來一大筆生活費。

每當街坊四鄰跟他父母聊到“你兒子真好、真孝順這類話題的時候”,老人始終不言語,甚至搖搖頭,村裡人也是很難理解。

你眼中的“孝順”,和父母眼中的“孝順”一樣麼?(直戳內心)

故事到這裡就完了,大家以為這可以稱之為“孝順”嗎?

其實我覺得孝順≠物質,而=陪伴。

為什麼這麼說呢?

人屬於高級動物,和普通的動物相比,人更富有情感,而且情感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人的一生,總共有三個階段;從父母的陪伴和撫養;到長大成人;再到老去,很多人都認定為是不斷在成長,不斷的走向更成熟的一思維。

我雖然不否認這一點,但是也不完全認同,上面我說到人的一生分三個階段:父母的陪伴撫養、長大成人、再到逐漸老去。大多數人看來這是正常的一種表現,而我覺得,最後的“逐漸老去”應該換為“子女的陪伴和撫養”,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自己小時候有沒有“金錢、地位、權利”這一觀念,顯然是沒有的,只知道餓了吃飯,吃飽了出去有人玩,不高興的時候有父母親陪著,即使給你再多的物質條件,你會在乎嗎?你只會在乎父母親在不在你身邊。

老人其實也是一樣,你給他們再多的物質條件,他們覺得都是無用的,他們其實就是一個老小孩,也想難過的時候有兒女在身邊陪著,哪怕跟他們說說話,哪怕給他們做一頓在難吃的飯菜,他們也是高興欣慰的。

你小的時候不開心了還可以哇哇大哭換來父母的疼愛呵護。可是他們呢,難過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又可以找誰訴說呢?

所以,不要一直以為給了父母物質上的東西,就算盡了孝道了,不要整天忙於工作,抽空回家多看看父母,哪怕在家待上個一兩天父母也是高興的。

不忙的時候多很父母打打電話,嘮嘮家常、聊聊小時候的趣事,可能你這一個電話,你的父母都會高興好幾天。

總而言之,你眼中的“孝順”,並不等於父母眼中的“孝順”,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不要讓他們守著空房和你的所謂的“孝順”度過餘生。

最後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身體健康,安享晚年!

你眼中的“孝順”,和父母眼中的“孝順”一樣麼?(直戳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