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農業沒有農民

未來的農業沒有農民

隨著氣候變遷導致耕地、淡水日益減少,如何擺脫這一限制讓糧食生產能夠養得起不斷增長的地球人口,成為需要我們進行徹底反思的難題。人們已經對自動化機械習以為常,比如,開著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在田間工作。

如今,技術進步已經可以讓機器人和無人機順利完成精細化田間任務,並同時收集大量數據。衛星傳輸回來的各種數據的密度和分辨率也正在不斷提高。有了低成本的微傳感器技術,這些數據可以被轉發到遠程控制站,在那裡,系統可以收集和分析特定食品生產系統生成的大數據。

例如,在某一特定領域,可以從作物冠層的不同層次、土壤表面和底土,整理出時間分辨率為秒、空間分辨率為2釐米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鏈接到現有的系統、仿真模型或機器學習算法,建立模型,優化食品生產和資源使用。我們可以根據需求、天氣和季節預報、市場前景和消費者需求,來計算作物、牲畜、魚類飼料(或肥料)和殺蟲劑用量。由於所有組件都會連接到互聯網,我們還可以在網頁上獲得按需提供的、低成本的關於營養管理故障診斷、雜草、疾病和害蟲的識別和治療的建議。

將新技術通過 接入農場,比如用於廣畝或者園藝生產系統,會是什麼樣子?這裡有一個圖示。這些組件和連接可以適用於任何其他糧食生產系統,只要因地制宜地做一些變化。

比如,將用於水產養殖的自主微型船和微型潛艇,替換掉機器人和無人機;使用無線傳感器連接牲畜;或者,利用其中任何一種技術生產培養肉。

密集糧食生產中,最大的開銷之一就是勞動力。

儘管集約化生產具有明顯的成本效益,但是,使用重型機械來降低勞動力成本已經造成土壤壓實,根系生長減少,導致土壤肥力降低,最終產量下降。

而且,在處理常見的小規模的土地異質性問題方面,大型機械也不太靈活。雖然速率變換技術取得了進展,但是,肥料和其他化學品往往在不同的生長條件下均勻施用,造成了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必要的汙染。

例如,導致數千條魚死亡的墨西哥灣死區和水藻大量繁殖,就是由每年從農田衝入密西西比河的化肥造成。

如果用自主輕型機器人和無人駕駛飛機代替重型機械,就能克服土壤壓實問題,減少養分流失,使糧食生產更具可持續性。時間和空間高分辨率監測,可以及早發現營養不足和疾病,或者預測害蟲暴發。機器人和無人駕駛飛機可以立即處理這些事件,並在問題規模化之前,將事態控制在受影響區域範圍內。這樣,我們就能在僅需要時,使用肥料和其他化學品,避免過量使用以及由此產生的負外部性。我們也可以在不使用化學藥品的情況下,通過機器人或無人機進行加熱或機械處理,小規模處理雜草、疾病和害蟲等問題。

當前農業的特點通常是大規模單一種植作物、牲畜或水產養殖,生物多樣性很少。

無論是大農場還是小農場,都能在新技術的幫助下,通過小規模種植各種作物,進而引入生物多樣性,因為機器人不僅將取代勞動力,還將取代大型機械。所以,新技術創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土地使用多樣化、將作物、園藝、牲畜、漁業和其他糧食系統結合起來,並在這些系統之間分擔任務和優化營養流動,農場就有可能崇煥生機。而且,增加生物多樣性,將減少通常與大規模單一栽培或家畜群有關的疾病和病蟲害壓力,進一步減少對有害環境化學品的依賴。

消費者和政府對糧食可追溯性的要求越來越多。

不斷監測和收集來自田間固定傳感器或家畜、衛星、無人機和機器人上的傳感器的時間和空間信息,使得糧食跟蹤從農場到餐桌成為可能。與政策制定者進行信息交換,也有利於打造全球早期預警系統,防止或減輕農業災害造成極端天氣的影響。比如,2010 年的糧食騷亂可以一直追溯到俄羅斯熱浪導致的食品價格飆升。

那麼,在未來圖景中,農民在哪裡?

未來的農場將不再需要農民每天觀察農場的進程、決策和操作機器,因為衛星和靜止和移動的傳感器將收集大數據,機器人和無人機將自動進行田間工作。

農場的工作將通過遠程工作站進行控制。這些監測站可以設在世界任何地方,當然,一開始還是需要當地農民的專業知識來建立計算機程序,處理和解釋從農場收到的有關天氣和市場前景的信息,並決定是否進行干預。

未來農場的所有組成部分已經存在,包括作物管理決策軟件,例如農業技術轉讓決策支持系統。這些技術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的改進,也會逐漸變得更加便宜,進一步加大技術的普及。

研究和技術發展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現有技術和軟件結合起來,以充分利用生產力和環境方面的潛力。未來的農民可能是數據科學家、程序員和機器人牧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