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研究︳(二十)自由職業、個體崛起和通證經濟


區塊鏈研究︳(二十)自由職業、個體崛起和通證經濟

比特傻先生在幣乎微文中分享了一條消息,原文如下:

“這幾天已經見了兩個靈活用工平臺了。一個給互聯網公司按需僱傭碼農,項目結束就走人,不籤勞動合同那種。一個給汽修店按需僱技工,活幹完走人,也不籤勞動合同。從藍領技工到碼農,北京尚且如此,大家感受下。”

受這段文字觸動,我也在微文中寫道:平臺經濟+自由擇業,前者降低運營管理成本,後者多平臺流動擇業賺取更多佣金,二者(企業與員工)不再是上下級契約關係,更像合夥人。市場機制下,對高技能人才/技工的需求會走高,增加平臺服務的層次感,平臺競爭也加劇了。這似乎在朝通證經濟進化,就差明確的代幣了。

寫完這段話,去外面散步,恰好遇到一個人。他原先在一家小型設計公司工作,年前已辭職開始單幹。儘管自己單幹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他還是選擇了離開那家自己兢兢業業工作了十餘年的小企業。湊巧前幾天聽一名富士康的員工講,工廠能夠應用機器人崗位的都已基本AI化了,春節前還安排了一次裁員。

綜合這些說法,我似乎嗅到一絲越來越濃郁的味道:就業難了,具體而言就是打工的難度提高了,好多單位,不僅是原先的傳統單位,還包括一些互聯網企業甚至區塊鏈企業,也都會為了生存而節流裁員。

按比特傻的說法,未來估計不是必須坐班的工作崗位,估計會被市場中專業化的服務外包所替代,進而解放出人這個最能動的生產要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服務層次與品質。服務外包貌似要進入新一輪迭代升級了。企業之所以會用服務外包取代之前的工作安排,如果非要給個能夠說得過去的理由,科斯交易成本與企業邊界的理論倒可以解釋一番。

我們不妨從外部經濟運行成本說起。

近年來,經濟運行成本降低歸功於三方面原因:一是國家對標國際比如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通過“放管服”、機構改革等舉措來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中的行政成本。二是諸如通訊帶寬、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持續高投入,促進了全社會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提高,大幅降低了信息成本。

三是電子商務市場經濟不僅降低了商業撮合成本,還意外帶動物流、電子支付的智能化高水平發展,降低了全社會的物流成本、支付成本。

行政成本、信息成本、撮合成本、物流與支付等外部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為企業帶來利好的同時,也開始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傳導壓力,倒逼企業改革創新。因為,總有牛氣的企業會與時代同步,最早實現企業內部與外部交易成本動態均衡,贏得其他後來者不曾有的成本、價格優勢的,而且各行各業都有。一旦出現這樣的企業,競爭機制作用下,不思進取、成本高企下缺乏價格優勢的企業將會很快陷入四面楚歌的被動局面。企業想要維持現狀,必須降低內部交易成本;想要擴大企業邊界,賺取更多利潤,就必須探索組織變革之路,先大幅降低內部成本,然後再動態均衡於外部交易成本,以便取得階段性市場優勢。

總之,為了活,降成本成為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大背景下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威廉所言,我們無論擁抱泡沫,還是身處泡沫中、泡沫破滅後,活是第一位的。企業為了活著,創新無極限。於是乎,裁員、智能生產製造,包括互聯網公司按需僱傭碼農、汽修店按需僱技工等新舊辦法也就自然粉墨登場了。

按需僱傭、完事結算走人的新辦法,無疑與老辦法有很大不同,直接跳出傳統勞資關係,解放了人這個最活躍的生產力要素,滿足了個人增收、企業降成本與市場經濟人才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多元化需求,符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大政方針,顯然是一種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市場新趨勢。

而新趨勢一般都蘊含著巨大能量,一旦釋放就會驚天動地。

比如,人一旦大規模從生產關係中解放出來,可以更自由地流動配置,同時服務於多家平臺企業,自由職業者的規模也許將迎來急劇膨脹。

會膨脹到多大呢?

這個可以通過假設未來五年智能生產製造大規模應用後釋放出來的自由勞動力洞察一下。按照國家統計局截止2017年我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員2.1824億人的規模看,如果未來5年全部從業人員的不到50%,也就是1億人按每年2000萬的規模釋放出來,並與我國每年常態下新增就業2000萬人口相愛相殺,會怎樣呢?

就業壓力走強態勢明顯啊。

其實這點之前已有表現,只不過由於人工智能沒完全參與進來,不至於太明顯而已。國家倡導並幫扶創業、創新活動的初衷顯然就是要應對這撲面而來無法迴避的就業壓力。雖說創業九死一生,但畢竟是條路,萬一成功了呢?只要有成功者,其創建的新平臺,就會起到緩解就業壓力作用的。

多難興邦,輝煌多從苦難來,這未必就不是機會。自由職業者增多,至少對於創意創新產業乃至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發展是好處多多的,近年來的流量、粉絲和網紅乃至個性化創意經濟的蓬勃發展不久得益於此嗎?

而且值得欣慰的是數量規模不斷增大的自由職業者軍團,終於在區塊鏈技術升級換代中生態進化中等到了一個大機會——通證經濟。

為什麼是通證經濟?

因為,與之前傳統中心化世界的經濟形態比較,立足區塊鏈生態系統的通證,在集聚眾人形成共識經濟體以及實現“按勞分配”等方面有無與倫比的制度優勢,而且藉助智能手機等現代化移動通訊信息端口可以打破千百年來以工作之名強加在人們身上的“時空束縛”。這些都是之前的經濟形態所無法媲美的,也正好可以滿足人們自由職業的就業需求,為國家與個人就業分憂。

這背後,通證經濟的“去中心化”基因與傳統政治經濟社會“中心化”基因的不同,是根本所在。

當然,對於“去中心化”理念我們還是要採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辯證唯物地吸收借鑑的,也不能照搬照抄,需要剔除其中充斥的無政府主義、純粹的自由主義思想,走向弱“去中心化”範疇,才具有現實價值。這是發展通證經濟一個不可忽略的基本定位和態度,否則就可能過猶不及乃至困難重重無法繁榮發展,錯失時代機遇。

有了基本判斷和定位,伴隨區塊鏈技術在弱“去中心化”思維指導下與傳統產業領域的對接、重塑,通證經濟就會立足比特幣、以太坊、柚子與國內開發的公鏈、側鏈等基礎設施,通過數字貨幣交易所、數字錢包、內容社交平臺三個市場入口,集聚通證、經濟生態與專業資訊知識,佈局新經濟發展。

這三個入口,自由職業者將大有可為。其中,經濟生態是重點所在。時下的直播、視頻、AI、通訊、安保、金融、貿易、分銷、教育、匿名、遊戲、博彩等幾乎所有產業領域的區塊鏈技術創新都會在這裡經篩選後集中展示,促進就業增長與流量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關鍵一點在於,進入這個生態的就業者將會告別以往無法獲得更好短期激勵的囧境,在平臺共識算法與激勵機制支持下得到及時精確計量的回報,感受到“按勞分配”的快樂,比以往更有獲得感。而且,由於大多數人與平臺的關係主要依靠社區建設、通證持倉的多少、參與平臺活動的多寡以及眾籌等新方式構建的共識經濟體來增收,而非勞動合同,告別了只為某一家單位工作的傳統生產關係,這就為自由職業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業機遇。

事實上,這已不再稀奇。幣乎、簡書等國內內容創作平臺上的用戶不都已在路上了嗎?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發展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與問題,這有必然性。遇到了不用太過於擔憂,只要堅定信念,直面問題,勇於開拓,就一定可以在曲折前進中找到新路,絕處逢生,開闢發展新思路新境界。

就業雖壓力倍增,但伴隨人們從生產關係中解放出來後個體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將逐漸被吸附到通證經濟領域,在“按勞分配”中樂於貢獻個人價值,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引領新一輪的繁榮。

至此,立足於市場經濟與互聯網經濟,通證經濟在區塊鏈三代的時代,終於等來了足夠多的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如果不考慮未來全球各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早已蠢蠢欲動的資本,熊市中依然不斷上馬的各類區塊鏈項目,在未來人潮湧動中,即將迎來一波前所未有的繁榮,深度改造現有的傳統政治經濟與社會,把人類引領到一個更高級的社會文明形態。

有種感覺,也許我們此刻已站在通證經濟大爆發的前夜!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