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總統太可惜,能改變人類歷史!他的去世,世界陷入到對抗當中

羅斯福,一位偉大的總統!他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領導美國打贏了二戰。更重要的是,羅斯福是美國自進入20世紀以後一位頗具世界眼光的偉大總統。如果說20世紀美國曆任總統都在維護美國的利益,那麼羅斯福則是維護全人類的利益與和平。在羅斯福的眼中,一個充滿著公平和契約的人類世界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形成!只不過,由於羅斯福的去世,他的繼任者徹底拋棄了他的和平主義外交。從此,人類陷入到長達數十年的對抗和局部戰爭當中。

羅斯福的外交政策是非常靈活和務實的。在反法西斯陣營當中,丘吉爾極端仇視蘇聯,斯大林極端反感丘吉爾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的想法。在斯大林眼中,丘吉爾推遲開闢第二戰場的想法無異於是在隔岸觀火,看著蘇聯和德國廝殺而收取漁翁之利。羅斯福站在反法西斯大局的高度,撮合英國和蘇聯盡最大的可能達成開闢第二戰場的事宜。英國同意於1944年6月在法國諾曼底登陸,而蘇聯則同意在盟軍發起登陸以後配合盟軍進攻德軍。

撮合蘇聯和德國這兩個老冤家只是羅斯福務實主義外交的冰山一角。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國儘管沒有參戰,但是羅斯福早已經做好了參加戰爭的準備。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美國有些國內的極右翼勢力認為“讓法西斯主義和蘇維埃主義廝殺去吧,我們可以坐山觀虎鬥了。”但羅斯福不這麼看。羅斯福認為,面對威脅全世界安全和人類和平的法西斯勢力,美國必須放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蘇聯並肩作戰。

值得一提的是,羅斯福的這一認知在資本主義國家領導人當中是鳳毛麟角的。拋棄意識形態的對立,實現不同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國家的和平共處,這是羅斯福外交最大的核心點。在這一外交理論的支持下,美國向蘇聯援助了14000架飛機、10000輛坦克和20萬輛汽車,以及蘇聯急需的金屬鋁。

如果美國戰後的杜魯門、艾森豪威爾等總統有羅斯福總統一半的這種戰略眼光,冷戰興許就不會發生。可是,羅斯福去世的很早。1945年1月,羅斯福就任第四個總統任期。等到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就因為腦溢血去世了。羅斯福的突然去世,令整個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羅斯福的繼任者杜魯門根本就不懂務實主義外交,杜魯門堅定地仇視蘇聯。二戰還沒結束,反法西斯陣營當中的陰影就因為杜魯門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不靈活而裂開了。

其次,對日本的戰後處理發生了180度大轉彎。羅斯福是堅定地反法西斯鬥士,在戰後要求日本嚴懲戰犯,進行非軍事化改革,廢掉天皇制,將日本改造成民主共和國。隨著羅斯福的去世,羅斯福戰後嚴厲制裁日本的想法也就束之高閣了。杜魯門繼任總統以後,出於冷戰的需要,對日本採取了寬容的政策,裕仁天皇被保留了,東京審判搞得有些形式主義化。試想一下,如果羅斯福活到日本投降,在處理日本法西斯上會比杜魯門更加徹底。日本戰後右翼勢力猖狂的情況也就不會出現了。

最後,羅斯福活到戰後,冷戰也不會發生。羅斯福建立聯合國的目的就是各個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共同維護人類的和平。既然各個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國家能共同對抗法西斯,那麼在戰後,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國家共同捍衛人類和平也是完全可行的。在貧困、廢除奴隸制度、保障人權、打擊恐怖主義等人類熱點話題上,各國能像二戰那樣精誠團結,這些問題肯定早都解決了。只可惜,聯合國在冷戰期間並沒有完全按照羅斯福的設想去走,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遺憾。

總之,羅斯福活到戰後,人類會取得至少50年的和平,冷戰不會發生,日本戰後的右翼勢力也不會猖獗。只可惜,隨著羅斯福的去世,人類的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負面影響一直影響到今天。

這位總統太可惜,能改變人類歷史!他的去世,世界陷入到對抗當中

這位總統太可惜,能改變人類歷史!他的去世,世界陷入到對抗當中

這位總統太可惜,能改變人類歷史!他的去世,世界陷入到對抗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