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從1998年開始,杭州樓市迎來被稱為“黃金時代”的十年。在這段時間裡,杭州的城市和樓市,都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在此的人們驚喜地發現,可以選擇的房子類型更多了,品質更好了,配置更加豐富了。而本土房企們,迎來了發展壯大的最好機會,他們其中的佼佼者,開始走出杭州,走出浙江,也踏上了上市之路。

一個全新的“大杭州”正在形成。2001年3月,餘杭、蕭山正式併入杭州市區,杭州市區面積由683平方公里擴大到3068平方公里,人口由179萬增至373萬。

2002年3月,隨著杭州大劇院的正式動工,錢江新城的建設進入實質性啟動。根據規劃,錢江新城將建設成為21世紀杭州城市新中心、中央商務區和具有較高文化品位和科技內涵的科技園林新城,成為新世紀杭州的“外灘”。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這意味著,杭州開始從“西湖時代”走向“錢塘江時代”,錢江新城逐漸成為了杭州樓市的最熱門板塊,同時也帶動錢塘江兩岸的房地產開發進程。2002年,錢塘江北岸的綠城·春江花月首開,僅僅半個多月時間,一期400多套商品房迅速賣完。接下來,更多的錢塘江景豪宅,將陸續登場。

而在此之前的時間,繼城西之後,市中心成為了地產開發的中心。2000年,綠城、南都和金都相繼跨出城西大本營,走進了市中心,分別開發了綠園、白馬公寓和金都華庭。這一次,“三駕馬車”合力把杭州樓市推向了高層公寓時代。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2002年,是杭州“超級大盤”的誕生元年。佔地7600畝的廣廈天都城、佔地4000畝的江南春城、總規劃佔地12000畝良渚文化村、佔地約1200畝的大華西溪風情、總體量約80萬方的親親家園、佔地377畝的野風現代城相繼動工建設。這些“超級大盤”的開發歷程,就是一個全新板塊的誕生與崛起的過程,20多年時光倏忽而過,這些巨無霸的開發之路仍在繼續。

與此同時,杭州房企走出杭州,開啟全國佈局戰略。2000年7月,綠城首次在浙江省外設立新項目公司——上海綠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到了2002年,據估計在外地開發的杭州房地產企業有二三十家,項目超過50個以上,省外主要是在安徽、江蘇、江西、湖北等周邊省份。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江山代有人才出,”在樓市黃金十年裡,新銳房企也在加速成長,其中最讓人驚歎的當屬濱江集團。濱江集團的成名作是錢塘江北岸的一線江景豪宅濱江·金色海岸,這個項目通過高端精裝修將杭州公寓推進到豪宅時代,2005年,金色海岸成交金額近8億元,榮登當年的杭州銷冠。

此後20年裡,濱江通過陽光海岸、城市之星、錢塘印象、翡翠海岸、壹品等高端項目,完全壟斷了錢江新城的豪宅市場。

而在金色海岸為濱江打響“品質開發商”的名聲之後,濱江的下一個項目同樣成為了杭州樓市的一個里程碑。2007年,濱江在申花開發的項目萬家花城兩次開盤,總共成交了近2000套房源,而那一年,杭州主城區總共才成交了約3萬套房源。並且,萬家花城創下的“漏夜排隊”的購房景象,未來幾乎成為了濱江開盤的標配。

除精心打造產品之外,本土房企也向資本市場張開了懷抱。2006年7月,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浙江省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房地產企業。2007年4月,廣宇集團在深圳證交所上市,成為第一家浙江房地產企業A股IPO(首次公開募股)。2007年11月,眾安房產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2008年5月,濱江集團在深圳證交所上市。

不斷成長完善的杭州市場,開始成為全國性大鱷開發商眼中的“香餑餑”。2005年,是大鱷房企集中進入杭州的第一個窗口。那一年,萬科正式牽手南都,達成股權交易協議,一年後,萬科與南都又簽署了一份協議,正式併購了南都房產,兩年時間,兩次股權置換,總耗資36億餘元人民幣。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那一年,華潤集團聯手新鴻基集團,進入錢江新城,投資40多億元建設55萬平方米的綜合性商業項目,這就是現在牢牢佔據杭州商業第一梯隊的萬象城。那一年,來自香港的嘉裡建設以24.6億元的總價拿下了浙大湖濱校區地塊,11年後的,杭州嘉裡中心開門迎客。

此後幾年間,凱德、保利、中海、遠洋、世茂、金隅、復地、龍湖等全國性開發商,相繼進入杭城。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從1998年“黃金時代”的肇始,十年間宏觀調控始終與樓市的前進如影相隨,尤其是在2004年到2006年,打出了一系列調控組合拳,許多政策影響深遠。

2005年5月,“國八條”公佈,吹響了新一輪宏觀調控的號角。2006年5月,“國六條”公佈,其中的“90/70政策”(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所佔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在全國範圍內催生了大量的“90方”戶型,杭州的開發商也開始了“螺螄殼裡做道場”的戶型革命。同年7月,國稅總局發佈通知,強制徵收二手房轉讓個人所得稅。

2008年下半年,連續的樓市調控,加上全球經濟危機的降臨,對杭州樓市造成了極大的殺傷力。9月,萬科·魅力之城率先降價,隨後降價潮席捲全城。半個月後,杭州緊急出臺“房產維穩24條”,隨後契稅稅率下調、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擴大等救市政策逐一發布,樓市迅速轉暖,並且在2009年創造了歷史成交新紀錄。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第四個十年(2010-2018)

大鱷時代:列強的紛爭

2009年天量成交的好行情,在2010年就戛然而止。

2010年國慶前夕,中央出臺二次調控政策。10月11日,杭州出臺22條房產調控新政,其中包括第一次出現的限購限貸政策。今後幾年,這個政策還將重複出現。受到“史上最嚴調控”影響,2010年杭州主城區僅成交新房35960套,跟2009年的66319套相比,大跌45.8%,

後來的事實證明,2010年只是新一輪樓市調控的開端,直到2015年下半年。2011年2月28日,在國務院出臺“新國八條”一個月之後,杭州出臺了升級版的“限購令”:本地戶籍限購2套住宅,外地戶籍限購1套住宅。同時,“10%保障房”配建新規出爐。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在嚴厲的調控政策下,杭州樓市陷入“至暗時刻”,成交暴跌、庫存激增、房價下降。為了應對樓市寒冬,降價成為了開發商無奈的選擇。2011年6月,德信·中外公寓首先低價開盤,此後,價格戰蔓延至各個板塊,名城公館與吉祥半島“貼身肉搏”,華元房產旗下7個樓盤全線降價,降價成為了樓市普遍現象。

“割肉生存”仍在繼續。2012年,方正·荷塘月色龍年第一降;2014年,德信·北海公園馬年第一降。此後,一輪又一輪慘烈的價格大戰在杭州樓市各個板塊接連上演。

杭州開發商來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就連“帶頭大哥”綠城,也陷入了“破產門”。2011年11月1日,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深夜發表“千言書”,回應破產謠言,聲稱有足夠信心,與行業一起度過寒冬。

綠城的“自救”行動足夠迅速。2012年6月,九龍倉以51億港幣(41.8億人民幣)的代價,入股綠城,成為第二大股東。到了2014年,綠城與融創陷入收購“羅生門”,最終,綠城聯姻中交。2015年5月,中交增持綠城股份,晉升為第一大股東。

更多的本土中小房企,在這個寒冬選擇轉型。比如,萊茵置業剝離房地產業務向體育行業轉型,廣宇集團將大健康事業作為公司發展的第二主業,崑崙控股則把轉向方向瞄準了教育和體育。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本土房企的艱難轉型,還有一個原因在於,越來越多資金實力強勁的外來大鱷湧入杭州市場,大大擠壓了本土房企的生存空間。融創、富力、綠地、旭輝、泰禾、金茂、融信、陽光城、新城、聯發、中冶等百強房企跟隨前輩的步伐,進入杭州“跑馬圈地”。

外來大鱷選擇重倉杭州,是因為它們看到了作為“新一線城市”的杭州所具有的強大城市競爭力,而2016年的G20峰會和2022年的亞運會,為杭州的快速前進插上了翅膀。2010年以來,杭州的城市版圖繼續擴大,富陽、臨安先後“撤市設區”;杭州的交通路網逐步完善,地鐵1號線、2號線、4號線正式通車,杭州地鐵首次成網,地鐵3期規劃獲批,到2022年杭州將建成10條地鐵線、2條市域線(富陽線、臨安線),總里程達446公里。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大鱷房企的爭相進入,不斷推動杭州土地價格的直線上漲。2016年,杭州市區共有37宗地塊成交樓面價創下了板塊新高。2017年,36個板塊的地價紀錄被重新刷新。

杭州樓市早已成為大鱷角逐的天下。在2017年的杭州房企成交榜單中,前十名全部被百強房企瓜分,杭州本土房企中只有綠城和濱江兩個,而此前一直被本土房企把持的冠軍頭銜,第一次被萬科收入囊中。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2018年,隨著樓市調控的持續加強,杭州樓市又重新進入一個低潮期,新的難題拋到了開發商眼前:限購、限貸、限價,以及公正搖號。大鱷們將如何破題,這也許會成為開啟樓市下一個十年的“金鑰匙”。

杭州~激盪這些年,我們居住的城市如此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