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歎:古人對動物習性瞭如指掌還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萬物之生而各異類,蠶食而不飲,蟬飲而不食,蜉蝣不飲不食,介鱗者夏食 而冬蟄,齧吞者八竅而卵生,嚼咽者九竅而胎生,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角者膏而無前,有角者指而無後,晝生者類父,夜生者似母,至陰生牝,至陽 生牡。夫熊羆蟄藏,飛鳥時移。這段話出自《淮南子》地形訓,大體意思是說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各不相同的。古人對動物觀察的細緻入微,還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令小編不由得心生敬仰之情!好多動物的習性就是今人都很難發現的。

對於人來說,水是維持大腦思考、血液流動、肌肉運動等諸多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一個人在完全不喝水的情況下生存的時間僅為2至7天。但蠶只吃桑葉而不飲水卻能終生存活,真實太神奇了;秋蟬一生只喝露水而不吃食物,人只喝不吃肯定活不了幾周。更厲害的是浮游,一生不吃也不喝照常活命。有鱗殼的龜、魚又是夏天覓食冬天伏藏。

整個吞吃食物的鳥類和魚類生有八竅且是卵生,而靠咀嚼進食的哺乳類卻生有九竅且是胎生。古人經過長期觀察,總結出包括人在內的動物是八竅還是九竅、是胎生還是卵生取決於是否嚼咽。但嚼咽的標準不是牙齒,像鱷魚有牙,但從不咀嚼只是吞嚥,所以有牙也是八竅而卵生。而胎生的不僅僅只有人類,馬牛羊豬狗都是九竅胎生。今天我們認為人是萬物之靈,古人卻經常把人放到一起說的,比如談到孝順: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四足動物不長羽毛翅膀,而長角動物卻不生上齒。上齒就是食肉動物突出的四顆尖牙,長角動物通常都是食草動物,見到老虎獅子就用角頂,就算長上齒長期不用也會退化的。無角的動物(如豬)脂肪松稀且前半部分細瘦,有角的動物(如牛)脂肪緊凝且後半部分細瘦。白天出生的孩子像父親,晚上出生的孩子像母親。陰氣極盛的生雌性,陽氣極盛的生雄性。熊羆冬眠伏藏,候鳥按時遷徙。

驚歎:古人對動物習性瞭如指掌還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凡人民禽獸萬物貞蟲,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飛或走,莫知其情,唯知通 道者,能原本之。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日 主人,人故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二主偶,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 馬,馬故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鬥,鬥主犬,犬故三月而生。六九五十 四,四主時,時主彘,彘故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猿故五月 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麋鹿,麋鹿故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 星主虎,虎故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鳥魚皆生 於陰,陰屬於陽,故鳥魚皆卵生。

這段話也出自《淮南子》地形訓,。大意是:天是一為陽,地是二為陰,人生於天地,是為三,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是一為陽的天主管為陽的天干,天干數是十,又主管著人類,所以人懷胎十月而出生。八九七十二,二是偶數之首,偶數為陰而不能自主,須承陽(奇數)為主,奇數主管十二辰,十二辰主管月,月主管馬,所以馬懷胎十二月而出生。七九六十三,三主管北斗,北斗主管犬,所以犬懷胎三月而出生。六九五十四,四主管春夏秋冬四季,四季主管豬,所以豬懷胎四月而出生。五九四十五,五主管五音,五音主管猿猴,所以猿猴懷胎五月而出生。四九三十六,六主管六律,六律主管麋鹿,所以麋鹿懷胎六月而出生。三九二十七,七主管星宿,星宿主管老虎,所以老虎懷胎七月而出生。二九十八,八主管八風,八風主管蟲類,所以蟲類八天孵化出幼蟲。鳥類和魚類都是卵生但又屬於陽性動物,所以魚類和鳥類儘管是卵生卻屬陰。

驚歎:古人對動物習性瞭如指掌還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關於古代對動物影響的記載有很多。比如耳熟能詳的:麒麟鬥而日蝕,鯨魚死則彗星出,嬰兒號婦乳出,蠶弭絲而商弦絕。《莊子》說“地二年種蜀黍,其後七年多蛇。”

《博物志》記載:“鳥類雌雄不能辨別的,可以看它的翅膀:右翅蓋在左翅上,是雄鳥;左翅蓋在右翅上,是雌鳥。”兩隻腳,有翅膀的叫做禽,四隻腳,身上長毛的叫做獸。“大腰無雄,龜鼉類也。無雄,與蛇通氣則孕。細腰無雌,蜂類也。取桑蠶則阜螽子咒而成子,《詩》雲“螟蛉之子,蜾蠃負之”是也。”粗腰的動物沒有雄性,烏龜、鼉龍就屬於這一類,正因為沒有雄性,它們便與蛇通氣來達到懷孕;細腰的動物沒有雌性,蜂就屬於這一類,正因為沒有雌性,它們便捕取家蠶或蝗的幼蟲,經過禱告,使這些蟲類成為自己的後代,《詩經》上說“桑蟲螟嶺有了孩子,由細腰蜂來揹著它,”就是指的這種現象。“蝮蛇秋月毒盛,無所蜇螫,齧草木以洩其氣,草木即死。人樵採,設為草木所傷刺者亦殺人,毒甚於蝮齧,謂之蛇跡也。”意思是蝮蛇秋季時毒氣最盛,當它沒有人或動物可刺的時候,便咬齧草木來發洩毒氣,被咬的草木立即就會死去。人們砍柴打草,要是被這樣的草木刺傷,也會死人,那蛇毒比蝮蛇直接咬還厲害,稱作“蛇跡”。另外,蛇把口中的唾沫吐在草木上,如果人身體上沾上了,就會腫大成瘡,最終難以醫治,這種瘡名叫“蛇漠瘡”。“鸛,水鳥也。伏卵時,卵冷則不孕,取礜石周繞卵,以時助燥氣。”鸛是一種水鳥,它孵卵時經常下水,卵在低溫 下不能孵化,於是就取來髻石圍繞在卵的四周來助民暖氣,所以醫家把鸛鳥窩裡的髻石看作是道地的髻石。有些動物習性甚至很搞笑的:“山雞有美毛,自愛其色毛,終日映水,目眩則溺死。”山雞有美麗的羽毛,它喜受自己的美貌,整天對著水照自己的身影,要是眼睛一花,就會落水而淹死;“鸐雉長尾,雨雪,惜其尾,棲高樹杪,不敢下食,往往餓死,時魏景初中天下所說。”山雞的尾巴很長,降雪的時候,它因為珍惜自己的尾巴,便棲息到高樹梢上,不敢下來覓食,結果往往餓死。這是當時魏景帝初年間世人所傳說的。

可見,古人對動物的習性是多麼的瞭解啊!正如漢民族先民們一直用"龍鳳呈祥"來寄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又稱"龍的故鄉"。龍與鳳都是被建構出的虛擬動物形象,在先民的想象中不斷被神聖化,最終上升為民族圖騰。以龍與鳳為代表,中國古代的虛擬動物還有很多,本文根據對《山海經》《淮南子》《神異經》及《楚辭》等典籍的個案梳理,共列出近一百五十種神話虛擬動物,並試圖從紛繁的表象之中尋找共性,擬將這些虛擬動物分為三大類。

驚歎:古人對動物習性瞭如指掌還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出土文物來看,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有了以天干、地支計紀歲的方法。幹、支先用來紀日,後來發展為紀月、紀年。後來十二時辰又配以十二生肖相,一直沿用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屬性。十二生肖是用動物做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

十二生肖,為什麼排在首位的偏偏是小小的鼠,而不是騰雲駕霧的龍或百獸之王的虎呢?那時因為夜子時是夜裡的終結階段,是陰之極,早子時是凌晨的開始階段,是陽之始;而老鼠的腳趾也長得最稀奇了,它的前足是四趾(爪)為偶為陰,後足是五趾(爪)為奇為陽;“鼠咬天開”,因此老鼠排在子時;丑牛:丑時(一點至三點),農家自會起身喂牛;寅虎:寅時凌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卯兔: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辰龍:七點至九點,是容易起霧的時刻。據說龍能騰雲駕霧,在現實中看不到,只有大霧濛濛之中,人們才會產生龍的幻象;巳蛇:九點至十一點,大霧散去,豔陽當空。體溫不恆定的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無論有毒還是沒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躍的時刻;午馬: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未羊:十三點至十五點,未時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正是放羊的好時光。申猴:十五點至十七點,申時太陽偏西或者雨過天晴,天氣清爽,猴子最喜歡在樹林裡玩耍啼叫;酉雞:十七點至十九點,酉時太陽快落山了,家雞再不回窩天黑就會找不見。農婦著急四處呼喚著轟雞入窩。也是吃飯喝酒的時刻;戌狗:十九點至二十一點,人們在臨睡之前要巡視一番;跟隨他們的是人類的助手狗;亥豬: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深夜可以聽到肥豬拱槽的聲音,起身為它添食。

進化論指出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生物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被子植物。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又進化成人類。我們人類從動物中走過來,一定要向古人學習,多瞭解動物習性,珍愛動物與它們和諧相處友好共存!

驚歎:古人對動物習性瞭如指掌還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