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要让指令更有效,让孩子更“听话”

现在的家长时常会感到苦恼的一件事就是孩子不听话,有的孩子甚至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完全不予理睬。这让做家长的很无奈——管吧,孩子不听;不管吧,又放心不下。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要让指令更有效,让孩子更“听话”

孩子不听话,这其中必然就牵扯到孩子的行为问题。而一项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问题行为80%以上与家长满足孩子要求的行为方式有关。因此,家长要想孩子听话,就必须学会用行为主义的有关知识来适当改变自己在教育中的行为方式。

家长要使自己对孩子发出的指令有效,首先必须学会满足孩子。有的家长会说:“满足孩子还不容易吗?给他不就行了。”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要让指令更有效,让孩子更“听话”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郭延庆教授提出了“给”孩子的几个标准:

(1) “给”的心理标准:给,就要给人家喜欢的、人家要求的、人家兴奋的。

(2) “给”的操作标准:给,就要主动地给、大方地给、无附加条件地给。

(3) “给”的时机标准:人家喜欢看动画,给!人家要求吃果冻,给!人家看见“肯爷爷”“麦叔叔”就手舞足蹈,给!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要让指令更有效,让孩子更“听话”

(4) “给”的排除标准:人家非得看动画片不可,不能给!人家非得要吃果冻不可,不能给!人家看见“肯爷爷”“麦叔叔”就拉不动腿,不能给!

有些家长给孩子的孩子不喜欢,而孩子喜欢的家长又不给。即使给了孩子喜欢的,也是在孩子百般要求下给的,并且给的时候,还要附加很多条件。这些都是不满足孩子的表现。家长不会满足孩子,孩子就会心怀怨言,也就不大肯听家长的话了。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要让指令更有效,让孩子更“听话”

这里还要解释一下“给”的排除标准。孩子非得看动画片不可,非得吃果冻、麦当劳、肯德基不可的时候,家长则不能满足孩子,因为孩子对这些已经有了心理依赖,家长不能继续强化他的心理依赖。另外,孩子非得怎样,其实就是在用情绪化的方式和家长进行较量,是用不合理的方式获得满足。如果满足了他,就等于强化了他的情绪化行为方式,也就等于被孩子所控制。控制了家长的孩子,还会听家长的话吗?在无奈之中家长就只有听孩子的话了。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要让指令更有效,让孩子更“听话”

其次,家长要想使自己的指令有效,就务必消除可有可无的指令,甚至可以在某个时间内实行零指令。现在,很多家庭都是6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这6个大人,就算他们每一个人发出的指令都不多,但是这些指令合在一起就不少了。孩子对大人们不断发出的指令就会麻木、厌倦,甚至会抵触。有些家长却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不仅指令照发,而且还几个指令一起发。

比如有些家长这样说:“快!别上网了,赶紧去学习!”孩子对阻止他上网的指令本来就很反感,现在又同时监督他学习,他就更反感了,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如果把这两个指令分开,并且把指令变成提醒,如对孩子说“上网的时间已经够长了”,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要让指令更有效,让孩子更“听话”

另外,要想自己的指令有效,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必须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有些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过分随意,孩子和家长之间没有丝毫的心理距离可言。家长把孩子当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打骂或者对孩子肆意宣泄自己在生活中产生的一些负性情绪,而孩子也丝毫不顾及家长的心理边界,对家长随意批评甚至指责,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往往都是在情绪化的状态下进行,表面上看,家长和孩子都善于讲道理,而实际上他们讲的道理都是内心情绪的反应而已。家庭内部缺少甚至完全没有规则,家长发出指令后,孩子马上就会讨价还价,家长的指令就会失去应有的效力。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要让指令更有效,让孩子更“听话”

当然,家长和孩子的心理也不能太远。否则,就算指令被执行了,但孩子的心和家长的心变得越来越疏远。教育失去情感的交流,也就不是教育了。

还有一点,家长要特别注意发出指令时的语气和态度。如果语气太轻飘,不严肃,态度不坚决果断,都会让指令的效力大打折扣;但也不能用威胁的语言和语气。如果你觉得每次叫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必须采取威胁的方式,那其中的问题就已经相当严重了。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要让指令更有效,让孩子更“听话”

另外,发出指令的时候需要有“备案”。也就是说家长在发出指令的同时要有孩子不执行指令的后续措施,并且这个后续措施一定要非常有力,并要执行到位。

如果孩子在执行这个指令的时候确实存在困难的话,家长要尽量减少孩子行为的代价,并给予必要的辅助。如孩子对于写作业的指令还没有适应的时候,家长可以先把作业拿出来放在孩子身边——这就是减少孩子写作业行为的代价;同时用手牵着孩子到书桌前坐下——这就是辅助孩子完成写作业的指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