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犟,不听话?原因在于沟通方式有问题,四种方法构建和谐关系

作为父母,我发现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脾气犟、不听话,其实很多都是因为沟通方式有问题。那么与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有哪些呢?我今天来教你@小马老师说


很多家长最犯愁的就是孩子脾气犟、不听话,在生活中经常听见妈妈们抱怨:

  • “孩子太不听话了,不让他干什么他非得干,讲什么道理都不听。”
  • “不让买那个玩具,就哭着不走,家里玩具都成堆了!”;
  • “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看电视!不让看电视就生气!”;
  • “让他做作业,不是这疼就是那疼,就是不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熊孩子”?孩子的犟脾气是怎么形成的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孩子的思维特征和性格特征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换句话说,孩子的犟脾气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不正确的交流方式产生的!

确实,在我看来,儿童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能从不良的家庭关系中找到原因。

当爸爸妈妈抱怨孩子不听话时,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时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某些环节造成了孩子逆反不听话?

下面我将分别从儿童和家长两个方面分析儿童脾气犟、不听话的原因,并给出四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孩子犟,不听话?原因在于沟通方式有问题,四种方法构建和谐关系

孩子不听话与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

一、从孩子角度出发,孩子不听话源自自我意识的萌发

心理学认为,儿童不听话,是儿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是儿童的“独立宣言”。

从2-3岁起,儿童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不愿意被别人压制。儿童越长大就越希望大人把他也当成成人看待,期望获得家长的赞赏和信任,这一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儿童就会因此反感而和大人顶嘴。

尽管儿童不听话发生的原因因人而异,但多数情况下,不听话的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在原因:他们试图脱离成人的束缚,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家孩子3岁了,正好处于自我意识萌发的阶段,不论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主意:

妈妈:“天热了,把外套脱了吧”

宝宝:“不要脱!”

很明显,热的出汗了,就是不脱。

玩完玩具,不洗手,拿起苹果就啃

妈妈:“洗完手才能吃,先去洗手”

宝宝:“不洗手也能吃”

还没说完就吃上了。

孩子犟,不听话?原因在于沟通方式有问题,四种方法构建和谐关系

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孩子想摆脱父母的控制

二、从家长角度出发,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在平时对孩子的管教过程中所采取的交流方式不对,集中体现在这4个误区:

误区1:家长喜欢唠叨,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有的家长朋友信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同一句话不断反复地说,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有效的作用,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家长的唠叨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表面上看,孩子在听爸爸妈妈讲话,实际上一点也没有听进去,不知道说了什么。

每一次的唠叨其实是对孩子防御能力的一次锻炼,唠叨次数越多,孩子的防御能力越强,时间长了,连好听的话都听不进去了。没完没了的唠叨,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折磨,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这种情况下更容易逆反,不听话。

误区2:家长喜欢以暴制暴,容易导致孩子有暴力倾向

用暴力去培养独立精神,不但白费力气,往往适得其反。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有些家长特别喜欢用暴力压制孩子的反抗,具体表现在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这是非常错误的,即使当时孩子迫于压力,表面上听从家长的话,但是等孩子长大了,特别是在青春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严重的会有暴力倾向。这也是多数家长口中的“翅膀硬了,管不了了”。平时经常见到小时候非常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更叛逆的情况,就属于这一类。

孩子犟,不听话?原因在于沟通方式有问题,四种方法构建和谐关系

以暴制暴更容易导致孩子逆反

误区3:家长与孩子的地位不对等,导致孩子缺乏自尊感

心理学学家阿尔弗雷德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性格特征,与他在家庭环境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

很多家长高高在上,家长总是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属品”,认为孩子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爸爸妈妈的命令。不管家长说什么、怎么说,只因为有长辈这个身份,那么孩子就得认真听。

可反过来,不管孩子说了什么,听不听则全由家长做主。如果爸爸妈妈高兴,还可能有心情听一听孩子说了什么,一旦爸妈心情不好,那么孩子最好别出现在视线范围内,更别提耐心听孩子说话了。这样一来,相当于亲手阻断了和孩子交流的通道。

所以,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很重要。并且,要让孩子在一些家庭事物中有平等的发言权,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尊感,对于儿童的教育很有意义。

误区4:家长延续“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将上一代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延续到下一代

很多家长小时候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小就被爸爸妈妈暴力压制,没有养成和父母沟通的习惯。长大后自己有了孩子,就把这种教育方式完全照搬过来,但是并没有认识到这样有什么不对。错误的认为身为父母就该有父母的权威,对孩子,只要发号施令就够了。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直接用自己的权威改变孩子的行为。在这个关系模式里,孩子则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孩子犟,不听话?原因在于沟通方式有问题,四种方法构建和谐关系

家长把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延续到下一代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家长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不对,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发展,严重的还会出现逆反心理。

那么,如何和孩子沟通才可以使孩子听话而不会产生逆反情绪呢?本文给出了四种沟通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

三、了解了常见的四种误区之后,我来教你和孩子沟通的四种有效方法

1.限定选择法:让孩子有选择权,满足孩子的自主感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指出,2-3岁的儿童就开始发展自主意识,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喜欢说“不”,不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先说“不”。

例如,妈妈问:“饿了吗?”,孩子回答“不!”。可有时候明明是饿了,可他还是会说“不”,但是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仅仅是为了享受自己做主的满足感。孩子“说不”意味着心智在正常发展,家长不必焦虑。

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尽量不要给孩子说“不”的机会。多出选择题,少出判断题。

例如,妈妈想让孩子吃苹果,如果你要问孩子:“宝贝,想吃苹果吗?”,这样问孩子就容易说“不”。如果换种方式问孩子:“宝贝,想吃红苹果啊,还是想吃绿苹果啊?”,这种问法限定了孩子回答问题的范围,容易把孩子的思维从“吃不吃苹果”引导到“吃哪一个苹果”上,不论孩子选择哪一个颜色苹果,都能达到孩子吃苹果的目的。

孩子犟,不听话?原因在于沟通方式有问题,四种方法构建和谐关系

限定选择法缩小了孩子的选择范围,更容易达到目的

为什么限定选择法容易奏效呢?这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意识,有很强的自尊心,限定选择法的目的是给孩子选择权,使他有自我做主的感觉,自尊心得到满足,但是这种选择又是在既定的答案中选择。既满足了孩子,又满足了家长,孩子不但更加乐意听从你,也会更加乐观自信。

2.负能量过滤法:家长要过滤掉负面语言,以免伤害孩子自尊心

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家长往往使用了大量的负能量语言而自己并没有觉察到。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往往心情也不会好。家长在面对孩子不配合时,由于失去耐心最容易产生语言暴力。因为心情急切,家长希望速战速决,暴力语言似乎可以达到让孩子迅速服从的目的。很多家长觉得教育孩子是为了孩子好,说话哪怕狠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自认为是“刀子嘴,豆腐心”,但是,没有想过,充满负能量的语言不仅伤了孩子的心,更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形成。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事无巨细,孩子的所有事全部都管着,家长累,孩子更累。如果孩子犯了错,家长及时告诉他错在哪里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在什么地方需要改善,家长就将问题明确的指出来。遵循就事论事的原则,千万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全部翻出来,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失去仅有的自信。

父母应该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调整情绪,主动过滤掉负能量的语言。

孩子犟,不听话?原因在于沟通方式有问题,四种方法构建和谐关系

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形成

3.兴趣转换法:通过兴趣将孩子引导到正面的事务

家长管不了孩子,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孩子认知能力较弱,做事之前不会考虑后果。有时候做错事,仅仅是在有诱惑的情况下受兴趣驱使,而不是故意不听大人的话。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时,下意识的反应总是阻止、大声喝止、甚至动手阻止。但如果知道孩子的真正的兴趣在哪里,用兴趣转换的方法就能因势利导,转变局面,这其中的“势”就是孩子的兴趣点。

例如,我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可是一旦看起来就不会停,如果强行关闭电视,他又哭又闹的不愿意。我知道他另一个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是捉迷藏,这时候我一般就采用兴趣转换法,我先主动的藏到一个地方,吸引他参与进来。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容易的把他从动画片里拉出来。

4.榜样演示法:通过树立榜样,吸引孩子参与

心理学学家Parten指出,儿童普遍具有从众心理。

教育理论中的“言传身教”,就是说的榜样的作用。在和儿童沟通时,不但要讲明白道理,也要有榜样的演示。在家庭教育中,为了引导孩子的行为,也需要榜样,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榜样。

例如妈妈说要收拾玩具了,这时候如果爸爸主动的相应妈妈的号召,带头开始收拾玩具,这时候孩子就会很容易跟进。家庭教育是全家大人的责任,不是一个人的责任,爸爸妈妈的配合非常重要。

孩子犟,不听话?原因在于沟通方式有问题,四种方法构建和谐关系

在引导孩子的时候需要树立一个榜样


在生活中,经常能发现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却把原因归咎于自己的“熊孩子”。其实并不然,在我看来,小孩子能犯什么大错误呢?导致孩子哭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

那么,怎么与孩子正确相处呢?我在本文介绍了常见的4个错误沟通方式,分别是:家长喜欢唠叨、喜欢以暴制暴、把孩子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以及把自己受到的错误教育方式应用到孩子身上。

在文章最后一部分介绍了4种有效沟通方法,分别是:

1.限定选择法:让孩子有选择权,满足孩子的自主感;2.负能量过滤法:家长要过滤掉负面语言,以免伤害孩子自尊心;3兴趣转换法:通过兴趣将孩子引导到正面的事务;4.榜样演示法:通过树立榜样,吸引孩子参与。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因为家长的着急而缩短。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等待,耐心的陪伴孩子成长。希望对你有用。@小马老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