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聚焦】從“互聯網+”到“智能+”,新動能咋激活老產業

代表委員熱議我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深度聚焦】從“互聯網+”到“智能+”,新動能如何激活“老產業”

本報記者 北夢原 餘嘉熙 楊召奎

“讓我國這艘經濟大船的動力更足,更多地培育新動能,更多地推動新舊動能接續、持續和轉換,需要抓好‘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在3月8日的部長通道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如是說。

培育新動能,如何打好上述三張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培育壯大新動能確定為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成為兩個重要落腳點。

近年來,新興產業、數字經濟飛速發展,但也遭遇到了一些瓶頸。今年兩會,不少來自“三新”(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領域的代表委員,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擁有巨大潛力的傳統產業、實體經濟。如何讓新動能更多地流入“老產業”,讓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一道打好“互聯網+”“大數據+”和“智能+”三張牌,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三新”經濟動能強勁

2015年到2017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年均增幅達到28%,“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5.7%。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6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呈現一個增長非常快的勢頭。

“去年,蘇寧易購的營收增長了30.53%,線上交易規模增長了64.45%。”談起向“互聯網+”轉型,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代表表示,自己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我們2013年就提出了線上線下融合戰略,融合後的互聯網資源和技術反哺線下,既提高了店面坪效、人效,又提升了精準服務水平,提升了用戶體驗。”

今年,“智能+”一詞首次亮相政府工作報告,受到了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當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服務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驅動力,不僅幫助企業平臺變得更加智慧,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優質的服務。”58集團ceo姚勁波代表表示。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代表向記者展示了企業智能物流平臺的最新成績單:2018年,通過該平臺,傳化集團為所服務的企業降低物流成本30%~40%。

從“互聯網+”到“智能+”,政府工作報告表述變化的背後,是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又一次升級迭代。近年來,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代表明顯感到外出打工的人少了。“不少地方的青年打工者不再去大城市,而是選擇留鄉就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互聯網實現在鄉創業,這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新動能尚未真正“動”起來

“未來需要新的動能挑起經濟新週期的大梁。”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我國經濟發展急需培育新動能,確立新優勢。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依賴的人口紅利、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由傳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科技驅動成為必然選擇。”江蘇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物聯網標準化研究所所長鬍冶代表說。

但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一些新動能尚未真正“動”起來。在採訪中,不少來自新動能產業的代表表示,目前,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平臺新產業的應用落地仍存在難題,尤其是企業的主動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資源,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面對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的創新和效率難題,大數據融合可以使企業分享數字化帶來的紅利,助力經濟提質增效。”但在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白山雲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霍濤代表發現,一些傳統企業數據一盤散沙,未被激活,企業內部的各個信息系統難以協同。“這就造成我們沒法讓數據、系統擰成一股繩去協同作戰,融合創新。”

讓新能動流進“老產業”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5~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顯示,網絡經濟指數高達362.1,對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貢獻為34.5%,發展最快,貢獻最大。而“老產業”的轉型升級則略顯乏力,2015~2017年間,轉型升級對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貢獻“三連降”,從17.8%下降至12.6%。

今年兩會上,如何讓新動能更好地注入“老產業”,成為不少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方向。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新經濟和傳統經濟不能完全分開。“新經濟有時候是一種技術,而這種技術本身並不一定帶來多大的增長,一定要和所謂的傳統經濟結合,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此前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更多集中在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的創新上,而今後互聯網的創新發展考驗的是互聯網企業的硬功夫,也就是技術創新。”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禕委員表示,要進一步釋放互聯網帶來的新發展動能,未來需要互聯網公司與傳統產業相互融合,互聯網企業要利用新技術為傳統企業賦能,讓傳統企業更好地發揮專長、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張近東代表則認為“高大上”的“互聯網+”下一個發力點在於“下沉”。“通過互聯網運營方式的下沉,給更多人帶來優質及時的產品和服務。”張近東表示,目前蘇寧已在三、四級市場佈局,並與諸多中小企業達成品牌扶持計劃,未來要藉助互聯網平臺優勢孵化1萬家中小品牌。

讓新動能流進“老產業”,很多地方已經開始行動。在今年湖南代表團的小組討論上,以智能化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要通過‘智能+’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曹慧泉代表表示,湖南計劃把“智能+”與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結合起來,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在製造業這個主戰場上釋放新動能的活力。

廣西柳州市市長吳煒代表也表示,要加快改造提升當地的汽車、鋼鐵等傳統產業,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形成發展新動能。(本報北京3月13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