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數據中心和傳統IDC有何區別?

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传统IDC有何区别?

數據中心是一整套複雜的設施,它不僅僅包括計算機系統和其它與之配套的設備(例如通信和存儲系統),還包含冗餘的數據通信連接、環境控制設備、監控設備以及各種安全裝置”,當下,雲計算即將成為信息社會的公共資源,而數據中心則是支撐雲計算服務的基礎設施,雲計算也的確有給信息時代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本事,所以自從雲計算橫空出世,一切信息技術都開始圍著它轉,雲計算有如神一樣地存在著,下面看看什麼是雲計算數據中心、雲計算數據中心和傳統IDC有何區別?

什麼是雲計算數據中心?

現在可能會有很多人對雲計算、數據中心還有大數據等這類技術和名次感到模糊不清,雲計算數據中心是一種基於雲計算架構的,計算、存儲及網絡資源松耦合,完全虛擬化各種IT設備、模塊化程度較高、自動化程度較高、具備較高綠色節能程度的新型數據中心。

雲數據中心的特點首先是高度的虛擬化,這其中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應用等虛擬化,使用戶可以按需調用各種資源;其次是自動化管理程度,包括對物理服務器、虛擬服務器的管理,對相關業務的自動化流程管理、對客戶服務的收費等自動化管理,最後是綠色節能,雲計算數據中心在各方面符合綠色節能標準,一般PUE值不超過1.5。

雲計算數據中心和傳統IDC有何區別?

在設計理念方面,雲計算數據中心(或者說新一代數據中心)更加強調與IT系統協同優化,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實現整個數據中心的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而傳統數據中心通常片面強調機房的可靠、安全、高標準,但與IT系統相互割裂,成本高昂。

傳統的IDC大致可以分為託管型服務和用戶自主服務兩類模式,一類是服務器由用戶自己進行購買,期間對設備的監控和管理工作也由客戶自行完成。數據中心主要提供IP接入,帶寬接入和電力供應等服務。另一種模式則是數據中心不僅提供管理服務,也向客戶提供服務器和存儲,客戶無需自行購買設備就可以使用數據中心所提供的存儲空間和計算環境,但是現在走進雲計算時代的IT產業,在數據中心託管方面已經不再需要用戶自己提供硬件設備了,反而大大提升了硬件設備的計算能力和IT可擴展性以及可操作性。

(1)雲計算和傳統IDC在資源集約化速度和規模上的區別

歸根到底,雲計算是通過資源集約化實現的動態資源調配。傳統IDC服務也能實現簡單的集約化,但兩者在資源整合速度和規模上有著很大區別。傳統IDC,只是在硬件服務器的基礎進行有限的整合,例如多臺虛擬機共享一臺實體服務器性能。但這種簡單的集約化受限於單臺實體服務器的資源規模,遠遠不如雲計算那樣跨實體服務器,甚至跨數據中心的大規模有效整合。

更重要的是,傳統IDC提供的資源難以承受短時間內的快速再分配。

(2)雲計算和傳統IDC在平臺運行效率上的區別

更加靈活的資源應用方式、更高的技術提升,使雲服務商擁有集合優勢創新資源利用方式,促進整個平臺運作效率提升。並且,和傳統IDC服務不同,雲計算使用戶從硬件設備的管理和運維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內部業務的開發和創新,由雲服務商負責雲平臺本身的穩定。這種責任分擔模式使整個平臺的運行效率獲得提升。

簡單地說,雲計算是在傳統IDC服務上的延伸和發展。雲計算是將多臺計算節點連接成一個大型的虛擬資源池來提高計算效率,使資源再分配的效率和規模不受限於單臺實體服務器甚至單個IDC數據中心。無論從交付/服務方式、資源分配規模、資源分配速度,還是整個平臺的運行效率方面,相比傳統IDC服務,雲計算均有著極大提升,這種提升將為各行業的企業和開發者創造更高價值。

(3)雲計算和傳統IDC在服務類型上的區別

常用的傳統IDC服務包括實體服務器託管和租用兩類。前者是由用戶自行購買硬件發往機房託管,期間設備的監控和管理工作均由用戶單方獨立完成,IDC數據中心提供IP接入、帶寬接入、電力供應和網絡維護等,後者是由IDC數據中心租用實體設備給客戶使用,同時負責環境的穩定,用戶無需購買硬件設備。

而云計算提供的服務是從基礎設施到業務基礎平臺再到應用層的連續的整體的全套服務。

IDC數據中心將規模化的硬件服務器整合虛擬到雲端,為用戶提供的是服務能力和IT效能。用戶無需擔心任何硬件設備的性能限制問題,可獲得具備高擴展性和高可用的計算能力。

(4)雲計算和傳統IDC在資源分配時滯上的區別

眾所周知,由於部署和配置實體硬件的緣故,傳統IDC資源的交付通常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將增加企業承受的時間成本,以及更多的精力消耗,並且難以做到實時、快速的資源再分配,且容易造成資源閒置和浪費。

雲計算,則通過更新的技術實現資源的快速再分配,可以在數分鐘甚至幾十秒內分配資源實現快速可用,並且雲端虛擬資源池中龐大的資源規模使海量資源的快速再分配得以承受,並以此有效地規避資源閒置的風險。

(5)雲計算和傳統IDC收費模式的區別

傳統數據中心一般按照月或者年收費,計算的標準就是機櫃數量,帶寬大小,用電量這些數據,這些數據是粗放型的,統計不夠精確,往往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比如一個客戶租下十個機櫃,但實際上只用了五個,另外五個可以要日後慢慢上線,但必須要提前支付這十個機櫃的費用,讓客戶多花了不少錢。而云數據中心就不同,甚至可以按照小時或者分鐘收費,而客戶使用的就是計算、帶寬和存儲數據,就像家裡用的燃氣費,只要不開啟煤氣灶,也不會花費燃氣費,燃氣表只有在打開燃氣灶的時候才開始走,精確度量,雲數據中心就是按照這樣的模式來收費的,客戶用了多少計算和帶寬資源,就收多少費用,這個費用可以精確到分鐘,為客戶節省了開支,這樣又有哪些客戶能不喜歡呢。

(6)雲計算和傳統IDC對於光學器件的要求有區別

與傳統器件相比,用在數據中心的器件密度要求更高,在同一塊板卡上要求可以插上更多的模塊。功率需求直線下降為八分之一的水準。對速度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因為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板卡上為了實現更大的數據量,要求模塊的速度直線上升,所有的這些要求加在一起,對於器件,要求的集成度越來越高。

傳統IDC還能hold住嗎?

過去傳統的上幾臺服務器,裝個虛擬主機軟件就賣空間的玩法,越來越沒市場了,稍微大一些的傳統IDC也開始升級為vps,但是vps從目前來看,普及程度很一般,而且價格昂貴,客戶開發成本高。另一方面,由於備案麻煩導致大批量中小站長轉向美國或海外的idc企業,國外老牌的幾家idc基本上實現了虛擬化和基礎雲計算,而且價格極低。

傳統小IDC存活將更難,那麼必然大量原來屬於IDC的客戶高速向雲計算商轉移,而且這幾乎是無法阻擋的。國內大一些的idc商除了服務器託管外,其虛擬主機業務也必將受到最嚴酷的衝擊,加上雲計算幾大廠商都是著名企業,消費者對它們的信任遠遠高於idc商們。

總結:

接下來,新建的雲計算數據中心,隨著落地時間的臨近,將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入住。放眼未來,在互聯網行業、傳統IT行業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到數據中心的服務和運營當中去,這其中囊括了很多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也有專家指出,在未來的5到10年內,基於雲的數據中心管理和服務模式將會變得更加普遍。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眾號:imci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