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 江山多嬌——漫談李可染《北國風光》

民族精神 江山多嬌——漫談李可染《北國風光》

李可染《北國風光》1972年,46cm×91cm

文\王振友

二十世紀的中國,風雲激盪,英雄輩出,社會各方面都歷經著千古罕見之大變局。在此大環境下的文化藝術界,更是俊彥畢至,佳作迭出,可謂盛況空前。

1945年10月7日,正在重慶和蔣介石進行合作談判的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應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的邀請,手書舊作《沁園春·雪》相贈,隨後的11月14日,該詞在《新民報·晚刊》發表。一時,山城轟動,文壇震驚,被譽為“千古絕唱”,後來的歷史,更印證了“令無數英雄盡折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民族精神 江山多嬌——漫談李可染《北國風光》

新中國成立後,因欽佩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及其詩詞中宏闊浪漫的意境,書畫藝術家們紛紛以其作品為題材進行創作。在此期間,李可染先生以其眾多創作的精品,成為毛主席詩詞意境中國畫創作的代表人物。李可染創作於1972年的《北國風光》雖大小不足四平方尺,然而其藝術魅力卻完全可比肩傅抱石、關山月共同創作於1959年的大幅鉅作《江山如此多嬌》。

作為具有深厚傳統功力和強烈革新精神的畫家,李可染有著獨特的美學追求與創作理念。他說:“我喜歡雪,但從未畫過雪。”所以說《北國風光》當是他眾多創作中最無經驗可發揮的一次突破,所以他才幽默地自嘲說:“偶一為之,積習難改,愈畫愈黑。”

該幅《北國風光》,直接取意於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境界宏闊,氣勢撼人。畫面中,李可染將各具象徵意義的延安寶塔山、長城、黃河、莽莽山脈進行巧妙穿插,並在其間以積、漬、點、染的方法表現雪後之景,呈現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景象,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意境。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山川大地頓時“紅妝素裹”,萬株蒼松如戰士般鬱鬱蔥蔥地挺拔於壯麗的河山之間,好一幅完美的新中國河山勝景!

據著名的李可染藝術研究專家孫美蘭教授講,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李可染對學生們就不止一次地提到:“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寫雪景,如果只看到眼前之景,就寫不出來那樣的氣派。‘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所見、所知、所想,什麼都有了。包括現在所見和過去所見,還有以往經驗的總和。詠雪,實際上是寫現代人的感情。”借雪來寫意境的思考,醞釀已久。李可染長時間求索的不僅是描寫北國雪景的壯麗,而且是借景抒情,去把握一種現代的中國魂,即崇高而永恆的民族精神。

由此可知,李可染孜孜以求地以毛主席詩詞作為創作源泉的根本所在。他不僅將毛主席當做詩人和領袖,更當作了中國魂和民族精神的創造者。當然,他也受益於此,才使得作品裡有了雄厚的魂魄而戛然獨立。

而今已是隆冬時節,瑞雪時有到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景雖非處處可見,然“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卻是常有。李可染大師的《北國風光》,多年前曾於拍賣會預展上得以飽覽,過眼即為擁有,那震撼心靈的記憶常有湧起。

民族精神 江山多嬌——漫談李可染《北國風光》

而今日即將迎來毛主席125週年誕辰,僅以此文表達我對他老人家的崇敬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