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式”單身,你中了嗎?

“單身是一種選擇”

-01-

微博上流行一個概念,叫做“自殺式單身”:

一直單身又不主動擴展社交範圍去認識新朋友,卻每天幻想著能擁有愛情的行為。


“自殺式”單身,你中了嗎?


一方面幻想著某天在大街上突然撞到理想型的懷裡,然後四目相對,一瞬間電光火石,從此陷入愛情一發不可收拾。另一方面在現實世界中基本接觸不到新的異性,卻在心裡列了條條框框,把自己圈在了單身的籠裡。

朋友說這其實根本不到自殺的程度,什麼叫做自殺,是像我這樣,覺得自己一個人過一輩子就挺好。

幻想和誰一起共度餘生,不存在的。

幻想為了哪個無關的人去犧牲自由去遷就去委屈自己,難道腦子進水了?

朋友是那種比較慢熱的人,學生時代喜歡過別人,但一直都是默默藏在心裡,偷看他的朋友圈,看著他的留言傻笑,卻從來沒想過要表白。

直到很多年後,在群裡得知他有女朋友了,還是校花級別的,她才慢慢忘記了這個人的存在。

人生的後來,就是按部就班的讀書、考試,除了同班同學,其他的異性一個也不認識。安靜地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認真工作。

再後來就是漫無目的的相親,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去相親。

後來在套路中麻木,在麻木中頓悟:相親就是一場價值與價格的性價比,對方覺得合適,就跟你聊兩句,覺得不合適,就再見。與其把自己所能拿出的一切都當作價碼出售,還不如自己一個人活得快活。

有目的性地從零開始認識一個陌生人,真的不是一件有趣的事。



“自殺式”單身,你中了嗎?



-02-

比起“自殺式”單身,其實更多單身的人,很認真很認真在生活。

比起其他人眼中的被迫單身,他們其實更是在享受單身。

在很多人眼中,到了“應該”結婚的年齡,無論你在別的領域做得有多麼成功,只要單身這一點,就大可抹殺你一切的成果,變成你的原罪。

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我認識更多的人,單身生活過得比很多情侶有意思多了。當我們把所有情感都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因為他的感受而影響自己心情的時候,因為對方喜不喜歡,自己想做不能做或不想做卻無奈去做的時候,他們去遠足,去陌生的城市旅行,去感受這個世界,去認識陌生人,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不需要考慮任何人的感受。

他們努力工作賺錢,付一座小房子的首付,平時宅在家裡做自己最喜歡的事。週末就約朋友聚會喝酒,談天說地。

他們帶父母出去旅行,在他們變老之前帶他們去到更遠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要不斷種捨棄自我的過程,他們選擇在此刻毫無顧慮地享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然後把這種快樂無限擴大。

當你真正瞭解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的全部原來可以不僅僅只有愛情,還可以這麼精彩。

不是單身選擇了他們。

而是他們選擇了單身。


“自殺式”單身,你中了嗎?



-03-

很多人在幻想著,突然出現一個人來拯救很喪很喪的自己,然後自己就可以像想像了無數遍那樣瞬間變成另外一個人,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個想法是很可笑的。

當你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都過不好,那兩個人在一起也不會快樂。

把你把所有的快樂都寄希望於另一個人,讓他去主導你的人生,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的。

從來不去主動,不去認識任何陌生人,卻幻想著一個完美的人突然出現在自己的世界,成為你的真命天子。

從來沒有付出過真正的行動去改變自己,卻幻想著另外一個人來給自己一個完美的人生。

可感情這件世界上最難的事,根本沒有捷徑啊。

想像再美好,不做任何努力,它終究只能是一場空夢。

每個人都是幸運的,但幸運並不是從天而降,都是建立在認真努力生活的基礎之上。

朋友說,其實說不想要那個人出現的,都不是完全的真心。

每個人都在等待一個人,只是在尋找的過程當中慢慢變得不敢付出真心,甚至已經放棄希望了。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孤獨,有時受過傷後又覺得自己這樣也挺好的。

不是不想了,只是現實讓幻想逐漸破碎,為了不再讓自己失望,潛意識裡讓自己變得不再想了。

只是,心裡清楚地知道,內心那點亮光,微弱地閃爍著,渴望有個人來把它點亮。

其實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這樣生活。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應該是,他來與不來,你都會過得很好。你自己的人生從來都是自己說了算,別人的到來不過是錦上添花。

有你更好,沒你我也會過得很快樂。

單身是一種選擇,不是迫不得已。

但我還是期待你來,期待那個值得分享人生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