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爆款電影《流浪地球》主題歌詞作者 原來是曹操

要說今年賀歲影片,誰最燃?科幻鉅製《流浪地球》排第二,沒人敢忝列第一。

影片在表現手法上,開創了國產電影國際科幻一流水準的新紀元。貌似美侖美奐,全無尿點;在表現內容上,中國人終於在影視作品中“擔綱”起拯救人類的重任,帶著“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流浪。可謂使命擔當,特麼提氣;在表現細節處,無厘頭的融當下交警溫馨提示,冷不丁呈現在如夢如幻中,也算恰大好處,會心一笑。

當紅爆款電影《流浪地球》主題歌詞作者  原來是曹操

當然不得不說,由劉歡演唱主題曲《帶著地球去流浪》與影片渾然天成,相互輝映,也絕對是影片的一大亮點。

極具共鳴的歌詞、神秘恢弘的編曲,加上劉歡大氣磅礴的演繹唱出了中國人對家的歸屬感,同時加入童聲演唱的部分,在沉重的氣氛中添加了無盡的希望。

當紅爆款電影《流浪地球》主題歌詞作者  原來是曹操

或許更為震撼的是,歌曲中加入曹操的《觀滄海》一詩,用特有的中國元素來描繪家園,曾經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從而反襯出如今為了生存要帶著地球流浪的壯烈情懷。

殊不知,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在2000年前的那個秋天,登臨碣石,面對大海時候,一樣壯懷激烈,心潮澎湃。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當紅爆款電影《流浪地球》主題歌詞作者  原來是曹操

這首歌行體,短小精悍,氣勢恢宏,一派帝王之氣。加之,當時的語言環境和現在的語言表達還是有時空差距,所以翻譯成今天的白話文就很可能詞不達意。所以,只是把關鍵字、詞、句解釋一下:

臨:登上,有遊覽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徵烏桓得勝回師時經過此地。

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

何:多麼 。

澹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竦峙(sǒng zhì):聳立。竦 ,通聳,高。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洪波:洶湧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陽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漢:銀河,天河。

當紅爆款電影《流浪地球》主題歌詞作者  原來是曹操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在這水波搖盪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衰敗的季節,但島上依然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仔細觀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表現出作者面對蕭瑟秋風,仍有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極盡想象之能事,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當紅爆款電影《流浪地球》主題歌詞作者  原來是曹操

《觀滄海》寄託了詩人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胸懷。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大敗袁紹,得勝回師途中。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裡,藉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

實際上,偉大領袖也曾在此處留下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裡的“魏武揮鞭”就是指當時的曹操。

當紅爆款電影《流浪地球》主題歌詞作者  原來是曹操

談到為影片創作並演唱主題曲的初衷時,劉歡表示,女兒是原著作者劉慈欣的粉絲,自己也非常喜歡科幻。一向重視家庭親情的他在提前看過電影后,被影片中吳京所飾演的劉培強與屈楚蕭所飾演的劉啟父子坐在海邊看天的溫情畫面深深觸動。因此,他在歌詞中寫到“記得/我們一起坐在海邊看天”,將這份感動鐫刻在歌曲裡。而對於片中父子之間的情感,劉歡也表示“這是中國式父子情,兩代人之間雖然有隔閡,但其實血脈是相通的。”

血脈相通,何止是父子?

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傳統美德,家國意志,何嘗不是經過文化傳承,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