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今天來看看由“韓國三大懸疑案之二的青蛙少年失蹤案”改編的——

孩子們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這個轟動韓國的青蛙少年失蹤案時至今日,案件也還未偵破,因此成了懸案。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為7.4分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劇情介紹

1991年3月26日,韓國大邱。就讀於城西小學的5個男孩子結伴上山,從此一去不回。

該事件引起軒然大波,雖然警方出動上萬搜查人員,卻始終一無所獲,孩子們的下落成為一個難以破解的謎團。4年後的一天,風光無限的電視製作人姜志勝因涉嫌造假而被總部流放至偏遠的大邱,孤高氣傲的他發現當地的人們依然關注那起已為很多人遺忘的“青蛙少年失蹤案”。

為了早日翻身,姜志勝與一直關注此案的黃教授攜手,沉珂多年的案件似乎有了新的轉機。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真相

1991年3月26日,韓國大邱。由於地方議會的議員選舉三十年來第一次舉行,全市放假一天。

星西小學的5個小男生,相互約伴,打算趁著假期一同去抓青蛙。這5個孩子,最大的不過13歲,最小的才9歲,跟家裡簡單打了招呼,就興高采烈地出門了。對他們的父母來說,這場景再日常不過了,卻成了最後的告別。

這五個孩子的名字,分別是金鐘植(當時9歲)、金英圭(當時11歲)、樸燦仁(當時10歲)、禹鐵源(當時13歲)和趙浩延(當時12歲)。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失蹤當天,5個孩子最後一次活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是在臥龍山附近。

臥龍山距離孩子們居住的小鎮約有3.5公里,也就是正常成年人步行大約40分鐘的距離。之後,孩子們便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直到11年6個月後,他們的屍骸才在臥龍山山腰城山高校的校區施工現場被發現,而這個地方離村子不遠,就在自己的家門口。而在屍骨被發現前,其中一個孩子的父親已經在漫長的搜尋和等待中去世了。

所有人都在疑問著,為什麼孩子們的屍體就在當初失蹤的地方,卻在11年後才被發現?

事實上,案發初期,警方認為少年們是“離家出走”。孩子們的父母花了半年時間找遍了整個韓國,通過各種媒體發佈尋人啟事,甚至驚動了總統。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孩子們失蹤7個月後,經過總統的特別指示,警方動用了包括軍隊在內的人力約32萬(韓國動用警力的最高記錄),並印發了約2億張傳單,在全國各地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地還是集中在大邱地區尤其是臥龍山附近),但由於落葉覆蓋地面,很難找到埋葬的痕跡。

警方四處發放著印有孩子們的照片的卡片,賞金達到了4200萬韓元。甚至還有香菸企業在自己的產品包裝上印製了失蹤少年的尋人啟事。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就算是這樣還是一無所獲,孩子們還是下落不明。

直到2002年9月25日,屍體出現。對遺骸進行鑑定的慶北大學法醫學小組在3名死者的頭骨上發現了被鈍器擊傷的痕跡,因此做出了“被殺”的結論。

但疑團仍未解開——殺害孩子們的兇手究竟是誰?

線索不足,警方束手無策。儘管有大量的猜測,卻依然無法推導出真相。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電影

該片由一直走深沉黑暗風格的電影導演,李圭滿執導,在談到本片的時候,李圭滿導演表示將最大限度地還原事件的真實性,並有信心把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影片打造為令人滿意的作品。

在影片開始的時候,一直奔跑不停,為了不讓紅色披風落在地上的小學生,讓人聯想到了《歲月神偷》中將用魚缸扣到腦袋上的羅進二,童心可愛淘的一面躍然熒屏,總是讓我們恍惚這是一個一個陽光明媚的童心故事。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孩子們》前半段成功得營造了懸疑氛圍,觀眾不自覺得做起偵探來。隨著第一個嫌疑人的排除,峰迴路轉,鏡頭導向第二個嫌疑人。

第二個嫌疑人幾乎可以被認定為兇殺,可是苦於證據不足,一切定論顯得又如此蒼白。

比對於《殺人回憶》,本片無論從劇情設置,還是從鏡頭語言都有欠火候。《殺人回憶》中綿密交織的情節,犯罪嫌疑人之嫌疑範圍之大,嫌疑程度之深都讓人琢磨不透。

每個人看上去都有嫌疑,但每一個都有確切的不在場證明而沒有嫌疑。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孩子們》——那天你們去了哪裡?

在影片的結局,導演還是做了一些改編,給出了最大的嫌疑犯,眾人翹首以盼兇手終於可以繩之於法了,可是憤怒讓我們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證據在哪裡?證據的不充足,導致兇手還是逍遙法外,所有人又回到了原地。

觀看了《孩子們》之後,觀影君覺得這部影片給了人一種複雜的體驗:三番五次地,每當案情展現出一絲曙光,情節就會急轉直下,把觀眾的情緒再度拉回一望無際的黑暗中。

《孩子們》並沒有故佈疑陣、巧立誤導,試圖給出一個碾壓觀眾智商的結果。它做的更出色,不動聲色地,把原本置身事外的觀眾,也拖了下水。

命運如此強大而殘忍,似乎它才是那個兇手,緊緊攥著孩子們被害的真相,稍微攤攤手誘惑一下,就又藏了回去。

它戲弄著主角和觀眾,我們幾乎可以聽見它的獰笑,也許我們不配知道真相。

根據韓國刑事訴訟法,死刑犯的訴訟期限為15年。於是,這起發生在1991年的案件,罪魁禍首仍逍遙在法外,並且將永遠逍遙法外。

真兇伏法的偵探片,固然讓人精神振奮,但將真兇留空、讓謎底撲朔,確實能喚起更悠長的回味,帶來更深刻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