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眼里的“差等生”,IPO闯关屡战屡胜,农商行到底赢在哪?

机构眼里的“差等生”,IPO闯关屡战屡胜,农商行到底赢在哪?

近年来,一股农商行IPO的热浪席卷了资本市场,包括重庆农商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在内的多家农商行成功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今年以来,这股热浪持续升温,1月份有紫金银行成功IPO,2月份又有青岛农商行获得证监会核发的批文,IPO在即。目前,尚有绍兴瑞丰农商行、厦门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毫州药都农商行、江苏大丰农商行在内的农商行等待A股“门票”,审核状态都已至“预先披露更新”阶段。随着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多年前就已相继登陆A股市场,预计将会有更多的农商行排队在A股上市。

然而,一段时间内,农商行一度是机构眼中的“差等生”,不良贷款反弹、利润减少、拨备覆盖率不足、资本充足率下降等关键词经常见诸机构研报和媒体报道中。一个机构眼里的“差等生”为什么在资本市场屡有斩获,IPO闯关屡战屡胜,农商行到底赢在哪?

01

部分不代表全部,“不良”的锅农商行不背!

实际上,部分农商行不良率的飙升并不能代表全行业的情况。截至2017年末,农商行总数达到了1351家,约占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机构总数的60%。如果以省为单位来看,多个省份的农商银行不仅经营业绩良好,而且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农村金融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信证券曾对65家有发行同业存单且已披露2017年财报的农商行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65家农商行中有的31家不良率出现上升,有34家出现下降。其中,仅修武农商银行、贵阳农商银行和邹平农商银行这3家的不良率升幅超过3%。

此外,中信证券认为,农商银行风险暴露的区域特征明显,集中在环渤海、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而非全面性的爆发。22个省市中,平均不良率前五为贵州、河南、辽宁、山东和吉林,相比之下北京、重庆、四川、上海和广东的平均不良率均在1.5%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中国资本市场,每当市场同时关注一个事情,那么,这个事情就会变得比较敏感。农商行的上市正好处于A股持续走熊的周期,市场对于IPO,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大额IPO有着天然的抵抗心理,负面报道的传播率往往会比较高。但其实,农商行已披露的风险主要均是存量,而且已经在逐渐消化当中。

在这一方面,国外媒体相对要客观一些。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当中,共有135家中资银行上榜,其中入选的农商行达到33家,占据了整份榜单的四分之一份额。

对比2017年的榜单可以发现,2018年大部分农商银行的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江南农商银行排名上升108位。根据公开资料,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幅超过了50%,表现非常突出。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苏省有8家农商银行上榜,位居全国首位。此外,A股和H股上市的几家农商行也均在榜单中。

02

深耕地方市场,农商行的地盘很稳固!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村镇之中,农商行占据着很高的市场份额。从已上市的几家农商行来看,它们在当地存贷款市场的份额普遍达到20%以上,贷款市场份额也多在15%以上。即使近几年其他股份行、城商行进入当地市场,但它们的市场份额降幅并不大。

在江苏,2017年末,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2955.5亿元,比年初增加1267.6亿元,增幅达10.9%,各项贷款总量、增量均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

在福建,2017年末,全省农信涉农贷款余额2543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3.6%,比福建省银行业平均水平高出40%以上;农户贷款超100万户,余额1952亿元,金额占福建省银行业的50%以上。

在湖北,2017年末,全省农商银行农户贷款1190亿元,占全省银行机构的70%以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12亿元,占全省银行业的30%以上。

较高市场份额的背后,反映的是农商行深耕地方市场,深度服务小微企业的独特优势。农商行在当地网点众多,遍及城乡,渠道优势突出,个人客户资源雄厚。同时,因历史渊源等原因,与当地企业长期合作,银企关系紧密,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

调研发现,农商行与极高比例的本土企业建有业务合作关系。虽然面临其他后进入的银行机构的竞争,但这种传统优势在可预见未来内仍将继续保持。

03

扶贫攻坚一把好手,农商行这活不是谁都能干!

查阅多个省份农信2017年全年数据,不难发现,在大多数省份,农信机构都是当地支农支小、扶贫攻坚的绝对主力,承担了农村便民金融服务、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等重要的职责。

以湖北省为例,2017年湖北全省农商行建立扶贫金融服务档案105万户,发放扶贫贷款124亿元。其中,直接向1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2亿元,比年初增加69.77亿元,净增额占全省金融机构指导任务的69%。

正因为业务领域的特殊性,相较其他金融机构,农商行面对的客户相对风险较大。前面提到的部分农商行不良率飙升,实质上不少是由历史原因积累的风险存量。换句话说,有些坏账不出现还不行。

为了平衡风险与金融支持的效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监管部门近年来也多次番出台利好政策,加大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支农支小”力度。

除了央行MPA考核对支农支小业务进行倾斜以及三次定向降准之外,监管层还提出涉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以内的,可不作为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和完善涉农、扶贫金融服务尽职免责制度。

这些政策将持续降低农商行的资金成本和考核压力,从而帮助农商行优化风险管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

04

“支农支小”是双刃剑,玩好了比谁都吃香!

对于农商行而言,“支农支小”这片近乎独占的市场,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也同样具备成为业绩蓝海的潜力。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变革与金融科技前沿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33%的中型企业、38.8%的小型企业和40.7%的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中小微企业正规部门接近1.9万亿美元的融资缺口,融资缺口率达43%,占GDP比重17%。中国受融资约束的中小微企业总数达2300多万,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受融资约束的比例分别为41%和42%。

一边是“支农支小”带来的巨大市场,一边是此类业务的潜在风险,如何在稳健经营的同时满足此类主体的融资需求,是长期以来摆在农商行面前的主要难题。延边农商行在这方面的探索很具有代表性。

为提升“支农支小”金融服务水平,延边农商行整合信贷资源,于2016年12月成立了以满足“三农”及小微企业需求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中心。近三年,该中心共召开政银企对接会11次,参会企业、部门431家,累计授信25亿元。

针对小微客户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延边农商行相继推出“微捷贷”、“微速贷”、“土地收益保证贷”等十余项信贷服务产品。

其中,“微捷贷”主要为小微客户提供的抵押类经营性贷款,现已发放4979万元。“微速贷”则是无抵押经营性贷款,已发放贷款1836万元。

该行还以“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农户”、“担保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支持延边特色农业做大做强,近三年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超过达4亿元。

截止2017年末,延边农商行总资产达到933.37亿元,实现净利润12.01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3.32%,高出监管要求2.8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7%,高出监管要求2.17%;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0.0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在农村金融领跑者的农商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此外,农土、农房等产权的确权、评估和流转工作相继推进,将为农商行推行“三权”抵押贷款奠定基础,而这也将有助于农商行更好控制不良率。经过持续改善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发展质效,预计农商行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将会有更多的农商行加入IPO上市的大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