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三农”高质量发展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叶德宝 梅峰 牛夏风)2018年,浙江省“千万工程”获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农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农民收入超过27000元,连续34年位居省区第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全省电商专业村779个,专业镇77个;农家乐营业总收入427.7亿元,发展态势领先全国;2018年,浙江“三农”发展可谓收获满满。2019年新年开局,浙江农业农村工作将如何推进?

浙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三农”高质量发展

2月26日上午,记者从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9年,浙江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致力于“三农”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坚定提升农村民生水平,全面促进乡村产业旺、生态美、人才兴、人文和、治理优、百姓富,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浙江积极发展美丽经济,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文旅三业态融合,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浙江先后出台了浙江民宿地方标准、《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实施办法》等,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至2018年底全省建成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民宿集聚村)1162个、农家乐特色点(农庄)2100个,农家乐经营户2.22万户,当年实现接待游客3.98亿人次、增长17.4%,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预计42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667.6亿元,同比增长31.9亿元。

2019年,浙江将进一步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质量,完善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体系,培育休闲乡村农旅一体产业化平台50个、农家乐集聚村60个,力争2019年接待游客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20%。以农旅一体化产业平台建设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向休闲乡村转化,强化乡村产业功能建设,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有区域特色的伴手礼加工、包装创意体系,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和溢出效应。

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流通、乡村生态工业,大力发展乡愁富民产业,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现代服务、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种植业与观光农业、农业与电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建设与文化创意等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18年浙江实施的“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浙江的“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

浙江出台了《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三步走”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基本信息数据库,全年新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4969个,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61%,垃圾回收利用率32%,资源化利用率82%,无害化处理率99%。

在深入推进农村公厕提升改造方面,浙江印发了《浙江省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和管理服务规范》《关于全省农村公厕改造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年完成改造公厕5.1万座。

2019年,浙江将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实施农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打好乡村规划引领、绿色空间守护、人居环境改善、环境综合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美丽示范创建等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组合拳,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将浙江全域打造成为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农村文化礼堂引领 讲好浙江“三农”故事

文化既是乡村的根,也是乡村的魂。浙江省委副书记郑栅洁在会上表示,各地要更加注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统,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农村的培育和传播,让乡村振兴形神兼备、软硬兼具。

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庄、进礼堂、进农户。深化拓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巩固提升“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成果。加强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推行文化礼堂服务供给“菜单化”管理,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主阵地作用,到2022年实现500人以上的村文化礼堂全覆盖。

以打造农民丰收节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乡村文化为抓手,加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传承一批具有浙江味道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文化记忆。

深入挖掘“千村故事”,继续做好“千村档案”,增强群众对农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农业农村宣传,组织各类媒体平台对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广泛报道。讲好浙江“三农”故事,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振兴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