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不懂裝懂,比無知更可怕


《論語》:不懂裝懂,比無知更可怕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請教。

生活中,總有人喜歡不懂裝懂,冒充很有學問的樣子,或者稍懂一點,就在別人面前誇誇其談。

其實不懂裝懂的樣子比無知更可怕。

不懂裝懂,愛慕虛榮

一是毫不謙虛;二是自以為懂。

從明眼人的角度,當裝懂者侃侃而談時,懂理論、通實踐的人一眼就看穿你的知識結構和內在斤兩,揭不揭穿看人家心情;

從旁觀者的角度,不要被裝懂者自信的態度,唬人的數據,高深的字眼所震住,運用邏輯和知識去分析,不被牽著鼻子走。

作家馮唐聲討油膩青年,第一條就是:裝懂。

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但有些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專業知識薄弱,又不願意認真學習,不能掘井及泉,只是覺得自己了不起,一張嘴就是名詞概念,再細問卻是一腦子漿糊,連基本的中醫常識都說不明白。

暫時裝有快感,一直裝下去就會在最好的年齡錯過學習的機會。為人謹慎,多學習,多研究,對真正熱愛之事,真正投入精力,才能掌握真本領。

最可怕的是裝著裝著居然連自己都信了,以為真的懂了,然後毫不謙虛,容不下他人觀點,自以為是,活得狹隘且自大。被戳中痛處,立馬翻臉,這樣的人註定沒有多大出息。

我最佩服的兩種人,一是對待職業,能夠匠心深耕到精通;二是對待愛好,能從門外漢進化成行家。

《論語》:不懂裝懂,比無知更可怕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裝懂之人?

我覺得有兩點:

1.不懂就問,不要裝懂

有些人動不動就說,喜歡這個,擅長那個,畢業於名校,往來無白丁,拉高期待值後,又經不起細問。

我見過越懂的人越謙虛,發表看法之前,會帶句“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的前綴,配句“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的後綴。

中間的表述不賣弄,能通俗而準確地讓外行人聽得懂,讓內行人也挑不出錯。

而越不懂的人越自大,沒什麼閱歷,卻大言不慚,感慨這就是人生;沒什麼深入研究,卻不懂裝懂,覺得就這麼回事,喜歡虛張聲勢。

世界那麼大,知識那麼多,誰也不能精通所有的領域,謙虛誠實地承認自己的不確定,真的比不懂裝懂強太多了。

《論語》:不懂裝懂,比無知更可怕

2.把愛好發展到極致

高曉松的學習方法很有意思。有人問他如何記住那麼多信息的?

他說一是喜歡,二是過臨界點。

他舉例說明,小時候邊看水滸三國,邊畫陣圖。

發現《三國演義》能畫出來,方位和方向,一夜能走幾里,能走到什麼地方,幾乎都符合實際;

但《水滸傳》就畫不出來,推定施耐庵沒有行過萬里路,裡面很多東西是想象。

做脫口秀是高曉松的事業高峰吧,但在這個高峰之前,他曾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挖過,總結過,思考過。

我覺得奔著精通去,這個特質特迷人。何以精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臻於至善。

像高曉松這種肯在愛好上花大力氣的人,連業餘愛好都能發展成事業巔峰,而很多人別說興趣愛好了,對所學專業和本職工作都一知半解。

不論是工作,或是愛好,你以前裝過的懂,經過時間累加的拉伸和變形,都是埋下的雷,變成貧乏膽怯和虛張聲勢。別以為濫竽充數也是數,不懂裝懂也是懂,絕對不是,別被裝懂給害了。

你現在吃過的虧,大部分都是以前裝過的懂!要想以後走得順,莫如放下身段,虛心請教,彌補自身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