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一顆“梨”,終結“天下第一痛”

衡陽晚報訊(記者 賀正香 通訊員 唐雯)近年來,86歲的張爺爺不斷被頭面部劇烈疼痛困擾,吃不下睡不著,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確診為三叉神經痛,專家採用最先進的微創球囊壓迫減壓術進行治療。在張爺爺的三叉神經節處用微球囊壓迫神經節術,通過將近40分鐘的手術,疼痛完全緩解,稍許麻木。術後張爺爺非常開心,在醫生查房時,不停誇讚南華附二疼痛科的診療技術。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副主任鄒聰說,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指在顏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出現短暫的、陣發性、反覆發作的劇烈疼痛,又稱“天下第一痛”。患者發作時,無法喝水進食,甚至講話也會觸發,疼痛劇烈,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

鄒聰介紹,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引進球囊壓迫新技術,俗稱在神經節處種一棵“梨”,達到微創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目的。所謂種一顆“梨”,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半月神經節球囊擴張壓迫術,該技術是通過DSA或C臂等可視媒介的引導,經卵圓孔精確定位、穿刺,“梨”型球囊擴張後機械性壓迫半月神經節,過程時間約40分鐘,其中球囊擴張壓迫時間僅為90-180秒。手術在全麻下進行,手術過程無痛苦,創口小、不良反應少。術後無特殊不適,一般三天就可出院。該項手術經過球囊套件的不斷更新改善及臨床檢驗,對各種類型三叉神經痛效果確切,複發率低,給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們帶來了切實的益處。該技術較傳統射頻技術不良反應更少,復發機會更低。較開顱微血管減壓術風險更低,費用更低。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團隊引進該技術後,已在科室開展多例治療,都取得了非常滿意的療效。

鄒聰表示,解決疼痛的求索路,疼痛科一直不斷努力。種一顆“梨”,解“天下第一痛”,這既是新技術的展現,更是不斷探尋解決疼痛方法的見證。

據介紹,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是湖南省疼痛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衡陽市醫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在省內率先開展脊柱內鏡下各種頸、腰椎椎間盤摘除術;開展了省內第一例全編程式嗎啡泵植入系統治療頑固性疼痛,開展第一例脊髓電刺激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率先在省內開展超聲介導下疼痛介入治療。是湖南地區技術力量最雄厚的疼痛專科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