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有實力全款買房,卻還要選擇按揭?

有一種東西叫做財務槓桿,聰明的人都會善於利用別人的借錢來發展自己的事情,而只有那些保守的人才不敢借錢。

至於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有實力全款買房,卻按揭買房,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第1個原因、當前貸款利率比較低。

目前我國5年期以上的房貸基準利率是4.9%,各大銀行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會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5%~30%之間,實際給到的利率大概是在4.9%到6.37%之間。

這個利率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大家可以對照一下銀行非房貸的利率,還有一些小貸公司的利率和網貸公司利率就知道了。房貸利率低的好處就在於大家可以支付更低的利息。

在這時候大家如果去貸款買房,那剩餘的部分錢可以用於做其他投資,只要其他投資的收益比房貸利率高,那這個錢就可以產生額外的收益。

第2個原因、貸款買房比全款買房更划算。

為什麼說貸款買房比全款買房更划算呢?這裡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房貸是抗通貨膨脹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率是相對比較高的,過去十幾年,我國平均每年的實際通貨膨脹率至少在6%以上,也就是說貨幣每年都在以6%的速度在貶值,今年100塊錢到了明年就可能只買到96塊錢的東西了。

而相對通貨膨脹率來說,房貸的利率是比較固定的,可能未來央行會調整基準利率,但調整的幅度基本上不會太大,這時候越往後面,在通貨膨脹率的影響下,實際大家還款的房貸會越來越少。

這麼說可能大家有點難以理解,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一個人是賣雞蛋的,目前一個雞蛋的市場價格是一塊錢左右,假如他買一套100萬的房子,那他需要賣掉100萬個雞蛋才可以全款買房。

但如果她選擇按揭貸款首付30萬,然後貸款70萬30年,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等額本息還款,每個月還款的金額是3926元。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有實力全款買房,卻還要選擇按揭?


表面看,如果未來央行沒有調整基準利率,那他每個月要還的錢都是保持3926元,這個錢在2019年的時候相當於賣掉3926個雞蛋。但是假如未來每年雞蛋的價格以5%的速度在漲價,那30年之後每個雞蛋的價格大概是4.3元,而30年之後每個月要還的房貸仍然是3926元,意味著到那時大家只需要賣掉936個雞蛋就足以償還一個月的月供,這個要比2019年少3000個左右。

所以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房貸實際上起到了很好的通抗通貨作用,所以貸款明顯要比全款買房更划算。

第3個原因、把錢留在手裡以防萬一。

買房是一個大宗交易,一旦買房子不可能說輕易就把房子變現,如果一下把家裡的積蓄都全拿來買房了,那未來的流動資金就會出現相對緊張的局面。萬一哪天出個什麼事情要用到較多的錢,那就沒有錢了,只能去借別人,還不一定能借到。

所以即便有能力全款買房,但有的人仍然不會把所有的錢用於買房子,而會留部分錢在手裡,這樣可以確保應付未來的流動性需求,不至於出個什麼事情,手裡沒錢就驚慌失措。

第4個原因、利用財務槓桿炒房。

貸款買房對於炒房客來說絕對有很大的財務作用。有一個人有100萬塊錢,假如他一下全款買房子,那他只能買一套,假如未來房子每年漲幅10%,兩年之後他把房子賣掉,那隻能賺到21萬塊錢。

如果他把100萬分成三部分當做首付買三套房,然後貸款210萬,30年期等額本息還款,那兩年之後他把三套房賣出去總共可以賣363萬。而他購買這三套房的首付成本時90萬,兩年之後月供以及未還的本金總共是232萬,也就是說買三套房的成本是322萬,那淨收益就是363-322=41萬,這個收益差不多是全款買房的兩倍。

不過目前房價上漲幅度較小,想利用這種貸款財務槓桿實現炒房基本上行不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