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青春奮進四十載 讚歌共譜新篇章——“我看改革開放新成就”活動在離退休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福建日報|青春奮進四十載 讚歌共譜新篇章——“我看改革開放新成就”活動在離退休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青春奮進四十載 讚歌共譜新篇章

——“我看改革開放新成就”活動在離退休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福建日報|青春奮進四十載 讚歌共譜新篇章——“我看改革開放新成就”活動在離退休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福州市老同志參觀福州新區

福建日報|青春奮進四十載 讚歌共譜新篇章——“我看改革開放新成就”活動在離退休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廈門市老同志參觀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場館

今年以來,我省廣大離退休幹部積極響應中組部關於開展“我看改革開放新成就”活動的部署要求,以主題徵文、座談研討、巡迴宣講、詩書畫影、文藝匯演、微視頻徵集展播等多種形式,實事求是地暢談改革開放新變化、點贊改革開放新成就、展望改革開放新未來。據不完全統計,參與人數達2.38萬人次。

老同志們感慨地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福建實現綜合實力大突破、基礎設施大跨越、產業發展大提升。40年前,福建是全國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省份之一,40年來,福建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全省GDP從全國倒數進入到前十強,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國第七,一批改革開放經驗享譽全國,使福建成為改革開放後經濟位次上升最快的省份。對40年來福建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同志們紛紛讚歎,感受真真切切的!40年來,福建各地出現過許許多多敢為人先的好典型,如當年的鬆綁放權,馬尾經濟試驗區建立,廈門的特區建設,晉江陳埭的“鄉鎮企業一枝花”與“除蟲護花”,到“晉江經驗”,三明、南平的林改,武夷山的“雙世遺”等等,記憶猶新。近年來,福建經濟保持快速發展,自貿區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廈漳泉同城化建設等取得明顯成效,南平、三明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龍巖大力發展紅色經濟文化,寧德引進了青拓與上汽等大項目,以及各地區高等院校的飛躍發展等有目共睹,並湧現出曹德旺、許連捷、傅光明等一大批傑出民營企業家。福建交通的發展也是福建經濟快速發展的見證,廈成、瀋海複線高速,向莆、廈深鐵路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用,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5000公里、密度居全國第二,9個設區市全部通動車。老同志們說,這些點點滴滴詳細記錄了福建發展的歷史軌跡,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社會經濟變化的最好見證,更凝聚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心血和汗水。省人大原農經委主任、離休幹部呂居永說,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實現了“產業優”,物資生活極大豐富,極大地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老同志們普遍認為,思想更新、制度創新、科技革新,這“三新”很好詮釋了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的創新舉措。老同志細數了福建改革開放在全國很有影響力的十大舉措:一是向科威特貸款建設廈門機場;二是引進程控電話(1982年的挪威電話水平還不如當時的福建);三是55位企業家“上書”請求“鬆綁”放權;四是廈門投資貿易洽談會;五是大量引進外資、港資、臺資、僑資;六是僑胞捐資辦學;七是成立廈門航空公司;八是創建地方性銀行——興業銀行;九是民營企業大發展;十是部、省、市共辦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在講到數字經濟建設時,老同志們自豪地說,早在2000年,我省就提出建設“數字福建”,有利於搶佔科技制高點,有利於統攬我省信息化全局,是我們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戰略的實際行動和重大舉措。18年來,在“數字福建”的指引下,我省電子政務水平始終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工業4.0,都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來促進產業政策,沒有當時的基礎,這一切都不可能實現。在談到地方發展時,有的老同志說,民營經濟是晉江最大的特色,也是晉江發展的根基,改革開放40年以來,晉江闖出獨特的縣域發展路子——“晉江經驗”,縣域經濟競爭力連續多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前十位,晉江的飛速發展是福建省乃至全國改革開放40年來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個縮影。在說到國有企業改革時,有的老同志回憶,改革初期,福建的55位廠長經理為擺脫“五花大綁”的舊經濟體制的束縛,提出給企業“鬆綁”放權的呼籲,大膽聯名“上書”,敲響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戰鼓。“鬆綁”放權的後五年比起前五年,福建的經濟增長率增長了一倍多。在講到政府效能、營商環境時,有的老同志讚歎道,我省率先制定實施了“四下基層”“馬上就辦”“績效考核”等一系列改進作風舉措,深得民心,提高了政府的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特別是對企業來說,現在註冊開公司關卡少了,程序簡化,先開後監管,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明顯減少了,所以登記成立公司的數目一下子增加了許多。福州市人大原主任趙守箴說,福州市按照“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精神,實行投資項目審批“一棟樓辦公”“一站式服務”和現場辦公解決企業問題等服務舉措。如今,“一棟樓辦公”的創舉也被髮展成為群眾和企業辦事“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的亮麗服務品牌,成為“機制活”的典範。

老同志們普遍感到,改革開放40年來,從黨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真正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從簡單的一日三餐到“綠色食品”,從土布粗衣到名牌服裝,從自行車到自駕汽車,從建礦小圓房小平房到安居夢圓高樓大廈,從黑白電視到彩色智能電視機,從笨重的大哥大到智能手機等等,老同志們紛紛表示,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的改變幾天幾夜也講不完,太具體、太深刻了,百姓實實在在富了起來。在談到“三農”變化時,老同志說,解決“三農”問題最關鍵的是要靠科技,我省創造性建立了“科技特派員”制度,探索出了科技人員與農民、土地建立利益共同體的辦法。將近20年的實踐,“科技特派員”制度順應了農村發展的需要紮根鄉村,科技特派員致富了,帶動的農民也致富了,科技特派員也成了新農民。對精準脫貧工作,老同志很有感觸,我們出生水深火熱,成長歡天喜地,經歷艱苦創業,現在享受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特別是十八以來,扶貧攻堅工作力度之大是前無古人的工作,中國的脫貧攻堅走在世界前列,難能可貴。僅寧德地區,貧困人口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77.5萬人下降到現行標準的貧困低收入人口3.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1%下降到2%;成為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一個典範。談到醫療改革,老同志說,三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啟動,逐步向縱深發展,過去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得到一定解決。談到山區變化時,有的老同志說,在山裡的百姓最受益的工程就是通水、通電、通路,如今我們的交通是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鄉鄉通幹線,村村通班車。老百姓高興地將改革開放成就編成了順口溜:“農民種田不上賦,小孩上學無重負,大病住院有補助,出門坐車是水泥路。”莆田市人大原主任姚振泉有感而發,通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經濟、國力、民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百姓富”正一步一步在變成現實。

老同志們自豪地說,福建有福,福在生態;生態良好,貴在正確決策、久久為功。談到福建生態,有的老同志說,改革開放福建不僅經濟大發展,更令人驚歎的是,在經濟發展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福建還實現了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全優,在經濟“高素質”的同時,實現了生態“高顏值”。有的老同志回憶到,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起步早、力度大,在率先在全國編制了《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為清新福建奠定了堅實的基層。有的老同志談到,省委、省政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述,堅持8年治理長汀水土流失問題,在歷屆黨委政府的努力下,現在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植被覆蓋率提高到86%,農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多元,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有的老同志感嘆道,當年以武平縣為樣板,改革是相當成功的。沒有林權制度的改革,不可能有今天的綠水青山,是改革推動了林業的發展,帶動了群眾積極參與到消滅荒山運動中,摘掉了我們是“荒山大戶”的帽子。現在,到處是綠綠的樹木,清清的水,新鮮的空氣。原龍巖地委書記、離休幹部鄭霖等老同志說,各級黨委、政府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經過數十載的艱辛努力,將過去的“火焰山”陸續變為綠滿山、果飄香的“花果山”,“生態美”成為清新福建的亮麗旅遊名片。

在暢談中,老同志們由衷地說,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關鍵和根本。談起黨和政府對老幹部的關心愛護,老同志紛紛表示,四十年眾志成城,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春風化雨,我們將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堅決維護”,執行省委“八個堅定不移”,講述精彩的福建奮鬥故事,弘揚福建改革精神,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點贊喝彩。(閩老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