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让人“闻风丧胆”,谁该尴尬?

马上就开学了,孩子们的寒假作业完成了吗?现在的假期作业,除了书面作业,还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体验,孩子独立完成的可能性不大,常常需要全家总动员,才能完成。白领齐女士儿子刚读小学一年级,眼下这第一个寒假就让她非常苦恼。(2月18日《天府早报》)

说寒假作业让人“闻风丧胆”,也许有点夸张,但不少学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让家长和学生无从下手却是不争的事实。寒假作业让人“闻风丧胆”,谁该尴尬?

笔者以为,最该尴尬的应该是布置作业的学校老师。拿寒假作业中占据C位的手抄报来说,老师布置这道作业的时候,其初衷倒并不是希望难倒大家。但笔者以为,不要说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无法独立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就是高中生也很难做到,因为办手抄报需要搜集信息,还要具备起码的编辑、排版技能,为了版面漂亮,最好还要会画画,试问小学生、初中生里面同时具备这几种才能的学生有几人?再比如让学生制作视频,不是用手机拍个10秒的短视频上传就可以,而是要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处理,加上标题、文字和配音等等,没有一点专业技能肯定完成不了。

稍微懂点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从这个理论出发,老师给学生布置寒假作业,可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但是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高中生、大学生做起来都不一定得心应手的作业,明显超越了学生潜能,这样的寒假作业无疑会让教学目标落空。

学生无法靠一己之力完成,让学生作业异化成了家长作业。试问这样的寒假作业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有家长甚至抱怨:“虽然现在确实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都是操作类的,孩子根本无法独立完成,我每天下班回家,还要配合他做作业,这放假跟不放假真的区别不大。”

寒假作业让人“闻风丧胆”,也让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尴尬。如有的寒假作业让家长觉得像斗大的馒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口。“我儿子有个作业是‘寻找中国力量’,这题目也太宽泛了,我们家长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孩子读五年级的刘女士说,家长们一起吐槽才发现,他儿子的作业都还不算是最“特别”的,“还有的是什么‘历史名人寻访’‘感受中华文化’等等,有些题目大人都说不清楚,更何况是孩子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在作业布置方面把关不严所致。这样的“创新”作业,拉低了社会公众对教育的评价,影响的是教育部门的整体形象。

寒假作业之所以让人“闻风丧胆”,说到底是因为不少老师对学生实际水平了解不够,对实践性作业的探索研究不够,随心所欲布置的寒假作业看似不走寻常路,创意满满,最后不但难住了学生,也难住了家长。这样的作业丝毫起不到温故知新的训练效果。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不但要关注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还要引导老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作业设计的精准度,避免随意性。

(作者系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扬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