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洛陽,陳謝兵團挺進豫西

1947年7月19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以原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和新建的第九縱隊以及新編第三十八軍、太嶽軍區第二十二旅8萬多人,組成由陳賡、謝富治領導的野戰兵團(

陳謝兵團),南下豫西敵人防守薄弱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區,東向配合劉鄧大軍,西向配合彭德懷陝北野戰軍,東西機動作戰

解放洛陽,陳謝兵團挺進豫西

挺進中原

8月上旬,陳謝兵團前委會制定了強渡黃河、挺進豫西的作戰計劃,決定把渡河突擊方向放在平陸至濟源之間。為防止洛陽、陝州兩地敵主力兵團的東西夾擊,遂將兵團分為左右兩路縱隊,在左右兩個地段同時渡河:以四縱為左縱隊,從濟源大教至官陽間渡河;以第三十八軍和太嶽軍區第二十二旅為右縱隊,從平陸茅津以東渡河;以第九縱隊為第二梯隊,尾隨第四縱隊跟進。

解放洛陽,陳謝兵團挺進豫西

陳謝兵團挺進豫西

8月22日,右縱隊從陝縣張茅登岸;8月23日,左縱隊在新安北部登岸。

右縱隊渡河後,一部迂醅陝州,另一部向新安方向運動。左縱隊渡河後,首殲石山頭守敵1個團1200餘人,繼克新安縣城,殲敵1300多人。隨後,主力進迫洛陽

8月26日,按中央軍委電示,陳謝兵團放棄攻擊洛陽方案,以九縱進攻孟津橫水、宜陽、洛寧、嵩縣、澠池,牽制洛陽之敵;以四縱進攻陝州,發起靈陝戰役

解放洛陽,陳謝兵團挺進豫西

王官陳謝兵團渡何處

九縱南渡洛河、伊河、汝河,進入伏牛山區,歷時5天,於9月11日先後攻克嵩縣、伊川、伊陽、欒川、洛寧,殲敵7000餘人。

四縱連續作戰11日,至9月12日,全殲陝州守敵3萬多人,並西叩潼關控制了新安至潼關一線兩側的廣大地區

解放洛陽,陳謝兵團挺進豫西

解放軍

10月上旬,胡宗南以重兵佈防於西安至潼關一線,陳謝兵團遂以主力東進,再克新安,殲敵2100餘人;突襲洛陽西郊,兵臨洛陽城下,圍洛陽而破偃師、孟津,迫使敵軍縮回洛陽。之後,兵團主力撤洛陽之圍,轉至新安、澠池、陝縣、嵩縣等地休整。

至此,渡河入豫以來,共殲敵4萬餘人。有力地牽制了中原、西北之敵,配合了劉鄧大軍的南下和彭德懷陝北兵團的轉戰,建立了豫西革命根據地和各縣民主政權為後來解放洛陽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