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地名典故之九都路

今洛陽城洛河北岸,有一條東西交通要道,名叫九都路。

洛陽自起,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共計一十三朝先後定都於洛陽。那麼為什麼為什麼有條路叫九都路呢?

洛陽地名典故之九都路

乾隆皇帝劇照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滿人入關已久,政局穩定,加之天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乾隆皇帝心中非常滿意自己的執政效果,特別喜歡巡視國土,視察民風。

這一年,乾隆南巡路過洛陽,看到洛陽不復史書中所記載的昔日榮光,城小池淺,歷代的城池、宮殿遺址大多無存於世,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洛陽地名典故之九都路

嵩山

緊接著,乾隆皇帝一行人南行巡幸嵩山。嵩山地區自古就是儒家學派活動的重要地區,這裡有嵩陽書院、潁谷書院、少室書院、南城書院、存古書院。

其中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是書院中的佼佼者,對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培養造就人才發揮了重要的教育作用。歷史上嵩陽書院以理學著稱於世,以文化贍富,文物奇特名揚古今。

洛陽地名典故之九都路

嵩陽書院對聯

乾隆皇帝來到嵩陽書院,看到嵩陽書院的古蹟猶存,聯想到洛陽的輝煌歷史,有感而發,不由揮毫書寫一對聯:

上聯: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恆,四塞關河拱神嶽;

下聯:歷九朝,為都會,包伊塞洛澗,三臺風雨作高山。

此九朝的九字為“最多,最大”之意,是指洛陽建都歷史最久,建都次數最多。

九都路因洛陽建都次數最多而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