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鉅虧109億,補貼為什麼止不住“血”?

滴滴鉅虧109億,補貼為什麼止不住“血”?

這兩天看到這樣一則消息:滴滴虧損109億

的第一感覺是吃驚。在我眼裡,2018年雖然是個冬天,但是出行的人依然還是拿著滴滴在出行。

我們不喜歡它,但是有時候卻又很需要它。

去年,創始人程維在內部信中說,滴滴6年來從未實現過盈利。

還有數據顯示,滴滴從創立到現在,已經燒錢花光了400個億。

其實滴滴早就沒有對手了。快的被合併了,Uber被合併了,其他競爭者,根本撩撥不起什麼驚天動地的水花。

妥妥的壟斷,卻依然輸了利益還失去了名,是什麼造成了滴滴今天這樣的局面?我們且來分析分析。

1

流量的背後,是人性的弱點

大家都知道,滴滴瘋狂燒錢補貼的邏輯,無非是希望多賺一點用戶。

然後通過推薦更多能賺錢的服務給你,多少賺一點錢之餘,再講一個能改變世界的大故事。

所以,曾經滴滴也搞過遊戲,因為遊戲是互聯網世界裡面最賺錢的把戲;

滴滴也想搞社交,因為一旦社交搞成了,就能抗衡騰訊。

然而,最可怕的是,現在的用戶都是專一得不得了的。

打車的時候,也許能想起你滴滴,平時不打車的時候你要是出現,想給我送給外賣、賣個東西什麼的,二話不說卸了你。

更可怕的是,補貼的背後,只不過是買來了一些貪婪的人性。

很多人在佔完了便宜就棄之不用。

滴滴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會設置因人而異的所謂“殺熟策略”,讓經常用的人反而需要支付更多的錢。

那些對待價格不那麼敏感的用戶,才是真正地為滴滴的便利付更多的費。

然而,這樣的問題一旦曝光,就會連那些對價格都不那麼敏感的用戶都跑光光。

所以,補貼燒來的,就是一大堆無效的流量,攤子越大,越是如此。

同樣的例子,我們可以看瑞幸咖啡。從一杯免費的咖啡開始裂變,優惠券從1.8、2.8折的送,消費了多次後,卻只能拿到5.8折的券,價格優勢不那麼明顯了,於是很多人又改喝速溶咖啡。

人性的弱點就是這樣,你越是利用它,同時也是在強化它。

補貼能改變流量,卻無法改變流量背後的人性。

真正有效的那一小部分流量,其實是隻要你老實一點,不殺熟不亂來,哪怕不補貼就能拿到的。

2

賺不到錢的司機

和不知道去哪兒了的補貼

2018年財務數據顯示,滴滴一年給司機的補貼是113億元,這相當於籠絡司機,保證自己的後備軍不“流失”、不“叛變”。

滴滴鉅虧109億,補貼為什麼止不住“血”?

我在網上找到了某滴滴司機的流水分析圖,我們可以看到,他能獲得滴滴的補貼是7千多元,超出基礎車費的一半。

可是,有的司機收入高,可是有的司機收入卻非常低。

下圖顯示的是一位駕駛409天、接單4千多單的滴滴司機,他的收入才不到6萬塊錢,除去油錢和車的保養,幾乎沒賺到什麼錢。

滴滴鉅虧109億,補貼為什麼止不住“血”?

分配不均衡,司機們惦記著的是:我的補貼上哪兒去了?

在這利益至上的社會,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於是很多人直接去了車輛租賃公司或者單獨接活,畢竟這樣不用惦記著或高或低的補貼,不用對抽成耿耿於懷,掙到的全部是自己的。

在一些小城市,其實更加沒有什麼使用滴滴。

我曾經在安徽一個縣級市,想打一部車去市裡,大概一個小時的路程,應該是司機們特別喜歡的長途單。但是,足足找了差不多20分鐘,附近沒有一輛車應答。

然而,我跟相熟的司機一打電話,人家就屁顛屁顛地跑過來了。他跟我解釋:

在小地方,沒多少人使用滴滴,沒錢的人都用電瓶車、公交車、自行車;

有錢的人都自己買車,反正停車不用錢。像你這種偶爾來出個差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很多四五六線的小城市,滴滴已經被司機棄用。

反正來回就那麼幾個熟客,花那個錢給滴滴抽成,還不如多印幾盒名片派給親朋好友讓介紹介紹生意呢。

補貼沒能留住人心,反而引發了焦慮。113億,也留不住後備軍的心。

滴滴鉅虧109億,補貼為什麼止不住“血”?

3

狂奔模式,往往就遠離了初心

人人車的創始人李健曾經說過:

“創業是一場熵增熵減的決策遊戲,本質就是一場倒計時的遊戲。

有人在不斷地給你出難題,問你到底怎麼做決策。

選對了往前走一級、選錯了就死掉了。”

滴滴的前幾年,選擇的是快速擴張,是多元經營,是一條用盡一切辦法讓資本滿意的路。

然而它忘記了,任何商業的本質,應該是用盡一切辦法讓用戶滿意。

所以,迴歸到是對客戶,也就是我們。別的不多說,只問一個問題:對於接連發生兩起命案的滴滴而言,你對它有多大的好感?

連我們的安全都無法保證,你對我說客戶就是上帝?真的是想讓我早點見上帝麼?

近兩年滴滴的動作可不小,它在一些海外城市招募司機、花10億美元佈局小桔車服,收購汽車保養公司嗨修養車,戰略投資時空電動、成立滴滴股權投資公司等。

明明自己還虧著本呢,卻依舊在不停地燒錢。

這就像什麼呢?給一個破了氣的起球吹氣,一邊吹氣一邊漏氣,結果氣球還是沒辦法鼓起來。

到最後,無論是進軍海外市場還是壟斷國內市場,滴滴都忽視了最為重要的客戶滿意最根本的問題——安全問題。

無論是空姐遇害案件還是樂清順風車事件,滴滴的後續處理流程都是十分拖沓的。好了,現在出事之後,才想到不惜一切人力物力all in安全。

就連創始人程維都承認說:

“好勝心蓋過了初心,狂奔的發展模式早已種下隱患。

內部體系提升跟不上規模擴張,就像靈魂跟不上腳步。”

我想到起了曾經的“冰箱之王”——新飛冰箱。

曾經的它,如雷貫耳,遠比現在的格力電器要出名得多,甚至被當成“國禮”送給外國來賓,可是它卻破產了。

原因無他,新飛為了擴張,開啟了很多新業務,於是它將自己的品牌授權給其他小家電廠商。

本以為能夠擴大市場規模,又能賺取品牌使用費,誰知道授權不嚴格,很多小廠商沒有質量保證,而新飛也沒有檢驗產品,導致好多產品都不合格。

失去大眾信任的新飛,再也沒能恢復往日的輝煌,最終走向破產的命運。

恣意妄為的野蠻生長,註定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4

寫在最後

滴滴已經準備要裁員了

據說裁員15%,裁員人數達到2000人。然後,再招聘2500人,相當於做一次大換血。

年前一波裁員,年後又來一波,每個滴滴員工都沒過好這個年。

其實對於滴滴來說,裁員不一定是最好辦法。裁員只能做到節流,如何開源卻顯得更為緊迫。

畢竟在後互聯網時代,依靠“流量至上”的思維,是沒有辦法長期佔據霸主地位的。

因為在競爭激烈的花花世界,大家對每一樣東西都目不暇給。

拼,就拼誰是真的內容之王。

如果滴滴真的能成為一個“安全且有效”的滴滴,盈利只是時間問題。

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離職的時候說過,他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其實對於滴滴來說,他們是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自己。

靠燒錢和裁員無法拯救滴滴,唯有找回初心,方可糾正過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