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減值,為什麼成了中國股市暴雷原因?

先說一個笑話,這是真事:

雛鷹農牧因為沒錢買飼料餵豬,豬餓死了!!業績預告虧損29-33億!

商譽減值,為什麼成了中國股市暴雷原因?

A股業績“暴雷”公司正在像疫病一樣流行,而都與一個關鍵詞有關:商譽減值!

商譽減值,為什麼成了中國股市暴雷原因?

商譽減值,為什麼成了中國股市暴雷原因?

商譽減值,為什麼成了中國股市暴雷原因?

圖來自華爾街見聞

商譽攤銷法早被時代發展所拋棄

早在十年以前,國際會計準則就已經取消商譽攤銷,改成了商譽減值法。

目前,港股,美股,A股,都只有商譽減值,沒有攤銷。

這是因為,現代新興產業 ,如互聯網 ,生物製藥等,創業公司往往都淨資產極低,並且上市後N年內都是虧損的。

在商譽攤銷的框架下,如果收購這樣的公司,那麼母公司的業績將變得非常難看,既要承擔虧損,每年還要面臨鉅額攤銷。這麼一來,大公司們都不敢收購這些優質的新興公司了。

比如說製藥業的新公司之一,信達生物,上市後現在淨資產應該是10億,市值224億,還處於虧損階段。

假設有一家國際製藥巨頭收購信達,並表後,每年先要把信達幾個億虧損加進去,然後,再把200億商譽攤銷,按十年攤銷,每年負20億。也就是說,剛收購信達的頭幾年,這公司每年利潤減少20-30億。

明明是個業內公認的大好事,收購到了優質資產,然而卻把利潤表搞得一塌糊塗,明顯有悖於市場規律。所以,這種商譽攤銷法就被時代發展所拋棄了。

A股十年沒用好取消商譽攤銷的好處

那麼,為何今天又出現了開倒車的聲音呢?

因為好制度到了中國,往往卻變了味兒!

在這10年裡,A股的上市公司完全沒用好取消商譽攤銷的好處,沒幾家公司收購優質的新興資產。

蠢的公司管理層,在商譽對當期業績無影響的短視下,以為收購就是業績增長的捷徑,衝動冒進。結果,用超高估值買來了一堆沒有那麼大前景的爛公司。

壞的公司管理層更可惡,竟然利用這個規則玩起了收割遊戲:

通過左手倒右手,用高價收購自己關聯的垃圾資產,在短期拉高業績,推高股價。然後留下一大堆商譽,從公司套現走人。

而等到收購的資產露出真面目,業績不達預期,嚴重下滑,商譽需要計提大幅減值,爆出幾十億虧損大雷的時候。投資者這才發現,之前的增長原來都特麼是假象,自己被忽悠了。

但這時候,大股東們早已套現走人,公司已是爛攤子。即便公司被st之後,這幫人還想著通過賣殼再賺一筆,真是壞透了。

堅瑞沃能覆盤一個橘生南北的故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堅瑞沃能 :

2016年2月,以 52億價格全資收購淨資產為9.3億的沃特瑪,溢價4.6倍,形成43億商譽。

在此之前,堅瑞沃能2010-2014年的淨利潤從沒超過3千萬,15年淨利潤為3536萬元。而在這種蛇吞象收購過後,堅瑞沃能的業績迎來大爆發,2016年淨利潤4.25億,山雞變鳳凰。

受益於此,堅瑞沃能的股價也開始回升。

但同期,沃特瑪的應收賬款卻在持續增高,經營性現金流也是負數,埋下隱患。

時間來到2017年,堅瑞沃能還在“高速增長”,2017年Q3公司業績達到了頂峰,前三季度淨利潤7.52億,同比增長791%。這時候,公司高管進行了精準減持。

然後2017年年報,堅瑞沃能開始爆雷,業績突然變臉。從預盈5-6億,突然變成預虧37億,對應股價連續暴跌。

公司方解釋,是由於子公司沃特瑪擴張過快,應收無法收回,資金緊張,因此對沃特瑪的商譽進行了全額減值。但實際上,這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收割!

所以,問題的核心不在制度本身,而是A股上市公司的騙子管理層太多,還有就是監管不力!本來良好的制度設計,卻造就了一顆顆雷。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這就是A股最好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