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6歲作一首詩,在父親看後大怒,將幼年的她送入道觀

在古代,由於嚴酷的等級觀念,導致很多的女子都沒有機會能夠接受當時的私塾教育,而本就歧視女子的那個時代,也不可能會出現那種讓女子參加科考的景象。不過還是有一些鳳毛麟角般的女子,在最後成為了一代才女,而在唐宋那個時期屬於集中比較多的,比如下面這個人。

這個人叫李季蘭,是唐朝的一個才女,唐朝雖然在文學薰陶上和宋朝相比各領風騷,而社會開放程度的高超也讓很多人都感慨。她6歲就能夠出口成詩,曾經做過“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這樣的詩句,但是在父親看過之後,卻因為裡面的“架卻”和“嫁卻”因為同音,所以讓父親決定這個孩子將來肯定不守節操,為了不讓自己的家風被敗壞,於是將他狠心送入了道觀之中,不再過問。

女子6歲作一首詩,在父親看後大怒,將幼年的她送入道觀

如此才能的女子就被親生父親送入了道觀,可見當時的觀念之深重。而在道觀之內,李季蘭規規矩矩的生活了10年,在此期間,每天的生活就是讀讀書,種種花草。日子倒也平靜,可對於年輕人來講,這樣的生活其實早已經讓人感到無聊生厭。在過慣了這樣的生活後,她十分嚮往著道觀外的生活,在當時他對於參觀的文人都十分的熱情,還經常對那些男文人有一些曖昧之舉,這似乎印證了父親當年給她下的結論。

不過雖然在人物性格上李季蘭開始逐漸變化,但是他從小就培養出來的文采卻沒有什麼影響,在當時他的文章也是反響很大,許多人都在互相傳遞李季蘭的詩稿,而在見到如此秀色可餐的美人居然後如此的文采,不禁讓很多見過她的文人都心生羨慕,在當時就算沒見過她的人,也因為她的名氣而讓人心馳神往。甚至還吸引了當時的玄宗皇帝的召見,不過相比身邊楊玉環這樣的美人,李季蘭的美貌就稍遜一籌了。於是唐玄宗對李季蘭的美貌不置可否,最後拂袖而去。

女子6歲作一首詩,在父親看後大怒,將幼年的她送入道觀

而作為一個風流才女的李季蘭,雖然和不少的才子有過情感的交流,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和其共度餘生,6歲就被送入了道觀,從小就缺少家庭的關愛。而她最想要的,就是別對於她那份情真意切的寵愛,但是他即使文采斐然,但受制於道姑的身份,而且風流之事都已經傳遍了天下,誰敢對她交付於真心,而一次次的追求真摯的愛情,到頭來都只不過是匆匆一瞬而已。而最後李季蘭的結局也十分悲哀,在當時傳言,李季蘭在戰亂之後返回長安,在當時被捲入了一場叛亂之中,李季蘭在辯解的時候毫無悔意,最後被朝廷撲殺。

女子6歲作一首詩,在父親看後大怒,將幼年的她送入道觀

而傳言李季蘭的第一份感情,便是茶聖陸羽,在當時作為她的初戀也是感情甚篤,不過後來也落得情滅的下場,而之後和陸羽的友人尚皎然和詩人閻仕何、朱放都有過短暫的交往。而最後一段感情是一個叫朱泚的人,這個人就是讓李季蘭身死的一個因素,在當時李季蘭曾贈與其自己所做的詩文一首,後來朱泚叛亂失敗,最後被殺,而李季蘭也相當於為其殉情。而當時如果能夠被父親好好教育的話,那麼這個才女會不會改變命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