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集團兵強馬壯,擁有60萬軍隊,為何敗給了朱元璋?

菜蟲~


陳友諒(陳友亮)是打漁出身,朱元璋是放牛的,都是元朝時期最底層的普通百姓。在元朝末年的起義中各自展露頭角,割據了一片區域。從當時來看,勢力最強的是陳友諒,其次才是朱元璋。在朱元璋和陳友諒對決的大決戰——鄱陽湖大戰中,朱元璋20萬人馬戰勝了陳友諒的60萬兵馬,是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朱元璋雕像)

陳友諒60萬兵馬的隱患

陳友諒不按照常規出牌,而且不講道義,這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的失敗之道。1351年徐壽輝建立天完政權,他手下有鄒普勝、倪文俊、趙普勝、傅友德等四個主要領導,號稱“四大金剛”,陳友諒就投奔在元帥倪文俊手下,因為粗略懂得文字,一直跟隨倪文俊,倪文俊也提拔陳友諒獨擋一面。(陳友諒雕像,湖北)

一、殺倪文俊,收編人馬。1357年,倪文俊意圖殺害徐壽輝自立,結果失敗,率領自己的部下投奔自己的老部下陳友諒,在他這兒覺得安穩些。陳友諒對待對自己有恩的倪文俊是反戈一擊,殺了老領導和他的親信,收編了老領導的部下,壯大了自己,老領導的官位自己也領了。

二、殺趙普勝,收編人馬。這時天完政權的另外一位能征慣戰的將軍趙普勝成為陳友諒的目標,這裡朱元璋使用了反間計,離間陳友諒和趙普勝。趙普勝戰功赫赫,陳友諒以會師為名請趙普勝,結果直接被殺,沒有什麼真憑實據,陳友諒又收編了他的部隊。

三、殺徐壽輝,建立大漢。1360年趁天完軍隊進攻朱元璋時,兵力空虛。徐壽輝意圖遷都,離開陳友諒的控制,陳友諒派將領錘殺了徐壽輝,建立自己的政權。

雖然陳友諒通過這種手段聚集了不少軍隊,但是離心力太高,一旦遇到戰敗這樣的事情就會土崩瓦解,上位的過程大家都看在眼裡,只是暫時屈服於他。

徐壽輝手下的將領明玉珍佔據四川,直接和陳友諒斷絕關係,原來投奔陳友諒的付友德也是心懷不滿,尋機投降他人。

就像歷史上前秦的苻堅一樣,眾多的軍隊來源不一,都是暫時屈服而已,只要機會一到,就會各奔東西了。(陳友諒蠟像)

陳友諒的戰略失誤

1360年,建立政權的陳友諒率領10萬人馬進攻應天府,並聯系張士誠合擊朱元璋。結果被朱元璋使用誘敵之計,將陳友諒的軍艦引誘到狹窄水淺的新河,迫使擅長水戰的陳軍陸戰,陳友諒軍隊遇到伏擊大敗。朱元璋趁機攻略陳友諒的地盤,此時陳友諒佔據地盤的眾多將領紛紛不戰而降,這也是陳友諒不講道義惹來的後果。此消彼長,朱元璋兵力大增,具備了於陳友諒一較高下的資本。

1363年2月,割據江浙張士誠部進攻小明王,朱元璋對這個名義上的上司也是傾盡全力援助,3月份朱元璋出兵援助,4月份,陳友諒號稱60萬大軍進攻朱元璋。按道理應該進攻朱元璋的老巢應天府,此時應天府的兵力空虛。他卻去進攻江西的洪都(南昌),目的是搶地皮,並且洪都有大量的糧草和裝備,等攻佔洪都後再與朱元璋決戰。陳友諒屬於戰略性失誤。

沒有想到的是洪都在朱元璋侄子等將領的領導下,憑藉洪都的防衛城牆頑強抵抗,堅持了85天之久,陳友諒的戰略謀劃和作戰時機全部泡湯了,因為朱元璋已經解決了張士誠部隊的威脅,轉而集中兵力與他決戰。(鄱陽湖大戰形勢圖)

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失敗的幾個問題。

朱元璋大軍集結進攻陳友諒軍隊的消息很快被陳友諒知道了,雙方都想畢其功於一役,此戰決定兩個人政權的命運。陳友諒立即撤圍洪都,全部人馬準備於朱元璋決戰於鄱陽湖。

1363年7月20日,兩軍在鄱陽湖內相遇,展開了生死大決戰。

一、朱元璋版“火燒赤壁”。展開決戰時,雙方旗鼓相當,難以分出勝負。朱元璋採取部將郭興的建議用火攻,陳友諒的戰船為了作戰需要,將大船都串聯在一起。22日傍晚,等到東北風起的時候,用小船載著火藥和木柴,臨近陳友諒的戰船時縱火,風借火勢將幾百艘戰船燒燬,人馬死傷過半,陳友諒的兩個兄弟也陣亡了。是屬於明朝朱元璋版的“火燒赤壁”。

二、俘虜政策。雖然燒死了陳友諒的不少兵馬,在兵力對比上還是比朱元璋的兵馬多。陳友諒為了洩憤,將3000多俘虜斬殺;朱元璋思考再三,卻反其道而行之,將俘虜們都放歸。

陳友諒殺俘虜反而激起朱元璋軍隊的鬥志,釋放的俘虜回到陳友諒軍中成了發酵的種子,朱元璋軍隊的政策明顯優於陳友諒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開始時只有三三兩兩的士兵投奔朱元璋,隨著戰事焦灼,也有不少將領率軍投降,勝利的天平開始發生傾斜。這些都是陳友諒當初收編軍隊時所作所為的後果。

三、糧草問題。本來陳友諒幾十萬大軍攜帶的糧草不多,準備攻下洪都收集糧草,但是洪都沒有攻下,相持一個多月後,陳友諒軍隊的糧草補給眼看就要斷了,陳友諒率領自己親信殘軍突圍。

這麼多軍隊朱元璋一口也吃不下,反而損失不少兵馬。他採取分段阻擊的辦法,在陳友諒突圍的沿途伏擊,陳友諒非核心部隊大都散的散,投降的投降。

四、涇江口之戰,陳友諒戰死。陳友諒核心部隊還是有幾萬人馬的,他企圖突圍回到自己的老巢武昌,在江西湖口被攔截,只好退入涇江,遭到原來投奔過他的將領傅友德的攻擊。也是趕巧了,陳友諒在戰船中指揮作戰,一支箭從眼部射入,貫穿頭顱身亡,餘部五萬人馬投降的投降,潰散的潰散,鄱陽湖大戰落下帷幕。

這場以少勝多的鄱陽湖大戰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水戰,自1363年7月20日到8月26日結束,為朱元璋統一江南地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等割據勢力不足為懼。


穿越再現彼岸


一、自身品行

毫無質疑,陳友諒這個人的確是很有才能,但他這個人人品卻很差。陳友諒早年參加起義軍的時候投靠在徐壽輝領導的起義軍軍隊中,他有個上司叫做倪文俊,一直想要幹掉徐壽輝自己做老大。但是沒想到倪文俊竟然首先被陳友諒給幹掉了,後來陳友諒又將徐壽輝殺死,建立了自己的陳漢政權。從這兩件事情不難看出,陳友諒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更何況,陳友諒的軍隊經常擾民,掠奪百姓財物,根本就不得人心,自古就是的民心者的天下!

二、後勤保障

當時朱元璋集團的主要控制區是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省大部分地區,統治核心是南京。陳友諒集團的主要控制區是湖南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區,統治核心在武昌。在人口數量、耕地數量、人口數量、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陳友諒都是比不上朱元璋的。後勤保障的不充足、不及時直接影響到整個軍隊的士氣與戰鬥力,餓著肚子、凍著身子誰願意為你賣命呀!

三、單兵素質

陳友諒擁兵60多萬,上面我們已經講過,他的後勤供給很難供養這麼龐大的軍隊。比陳友諒富有的朱元璋,也才僅僅擁有20多萬軍隊。據史料記載,陳友諒在東征之前,徵召了大量的隨軍民夫,這些民夫也被統計在軍隊之中,這樣看來可能在陳友諒軍隊中濫竽充數的士兵有許多。反觀朱元璋的20多萬軍隊可都是身經百戰,貨真價實的勇士!

四、武器裝備

從兩大集團所佔地理位置我們來分析,在武器裝備方面,雙方也有不小的差距。朱元璋的統治中心南京是元朝曾苦心經營的整個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在朱元璋佔領南京以後,以前軍隊服務的工匠,倉庫中堆積的各種武器,包括火器和著名的回回炮,便都歸朱元璋所有了。而這些條件是陳友諒不具備的,而且以陳友諒的自恃,也根本看不上這些裝備。武器裝備的差距在後來陳友諒的軍隊進攻洪都期間就表現的淋漓盡致了。陳友諒認為的弱城洪都,攻打了3個月硬是拿不下來,這其中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陳友諒的軍隊缺乏攻城器械和攻堅裝備!

五、作戰策略

陳友諒這個人生性多疑而且剛愎自用,制定戰略戰術很少與手下將臣商量,喜歡一意孤行。陳在鄱陽湖大戰的時候出動的都是大船,這種船機動性太差,他不僅不借鑑當年曹操的赤壁之敗,反而學習曹操,把所有的船都連起來,本來大船機動性就差,他這一連就更成死船了。結果如出一轍,朱元璋的一把大火便將陳友諒的60萬大軍燒了個乾乾淨淨,可悲這亂世梟雄陳友諒也死在亂軍之中!

綜合以上五個因素來看,陳友諒是必敗無疑!


盛說紛紜


有時候不得不說運氣也是會改變歷史

1、直接原因:當時陳友諒與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處於下風,陳友諒不知處於什麼原因出船艙觀戰,結果被流矢擊中直接斃命,然後就敗了;

2、其他原因:朱元璋集團凝聚力更強,文臣武將眾多,反觀陳友諒集團勾心鬥角,沒有戰略發展規劃,即便不是這個意外,從長期上看也不是朱元璋對手。


日月惟明


陳友諒童鞋本來可以說是一員抗元勇士的,然而最終在鄱陽湖一戰中損傷慘重,身死國滅了。究其原因,其實也是眾說紛紜,今天我們也來說道說道。

陳友諒的大漢朝立身不正,導致人心不齊

陳友諒本來是元朝一個刀筆小吏,後來不滿足於當一個小官員,於是努力想要有所發現,投奔了彭和尚徐壽輝的“天完”政權。後來又相當於謀逆,害死徐壽輝,自己當上了皇帝。但是他的部下大多數都是徐壽輝的舊部,你說多少人能夠心平氣和的聽他的呢?


陳友諒本人功利心強,而對待屬下苛刻異常

陳是想要當皇帝的,接受了徐壽輝的舊部之後,很多人都不太服從於他。於是他也是用各種強硬的手段來壓制部下,用利益來吸引部下,導致整體並不夠團結。所以在整個鄱陽湖戰鬥過程中,經常有將領見勢不妙而倒戈。

陳本身缺乏戰略眼光,鄱陽湖之先事起倉促

陳友諒組織鄱陽湖水戰,可謂傾巢而出,本意是要奪取南昌當自己的皇都的。雖然建造大船不少,但是也攜帶著文武百官以及後宮妃嬪。這那裡像是去打仗,好似要出遊一般。

但是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他不知變通,在攻城受阻後還圍著南昌城打轉,不去想一想看一看當時朱元璋群處的形式。結果被朱文正守得滴水不漏,使得士氣已經有所下降。朱元璋也成功穩住後方,集合大軍前來決戰。在鄱陽湖水戰中,他並不能發揮統帥的能力,及時把握戰局,組織有生力量攻破朱元璋的大軍,導致其各自為戰,主力戰將先後死傷,人心大亂。

朱元璋部下大部分都是非常忠心於老朱的,而且朱元璋此時非常能夠聽取意見,與將士同甘共苦,使得人心思歸。


阿慶還是阿慶


性格:陳友諒性格多疑,狂傲,以權謀私,經常殘害下屬。朱元璋不同他在戰爭期間基本上沒有殘害下屬,軍隊嚴明,關心下屬。

運氣: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自稱有60萬軍隊,朱元璋則20萬大軍,陳友諒用曹操的辦法用鐵鏈栓住鉅艦抵禦朱元璋的船隊,此時的陳友諒遠遠佔據傷風,可運氣這個東西自古以來就保佑有準備的人,沒過多久颳起了東南風,朱元璋趁勢用火攻的辦法大獲全勝。

戰略:陳友諒軍中斷糧,只好突破朱元璋包圍,此時的朱元璋軍隊且戰且退,大大的消耗的陳友諒的軍隊,在涇江口大戰中陳友諒腦部中箭身亡。


學長看歷史


只我為他沒看三國演義呀!白白的跟施耐庵做朋友了


明天的努力


陳友諒沒有朱元璋屠城殺俘的狠勁。看看朱元璋屠湖廣山東,就知道他為什麼得天下。而陳友諒遠沒有這人狠心。


安平144796971


兵強馬壯是勝利因素之一,關鍵還要人才,如(劉伯溫),李善長,徐達,等優秀人才輔佐,才能成功!

陳友諒缺的就是人才,即使他有人才,能做到知人善用嗎?

朱元璋可以做到,所以他成功了!


鴻雁84725824


領頭羊效應,朱元璋的個人能力不用說,頂級領導者,陳友諒也是一個梟雄,但是相比朱元璋,無論是領兵佈陣,治理政策,敵我政策,還是高瞻遠矚,朱元璋都略勝陳友諒一籌


不一樣的維強


朱陳鄱陽湖大戰,是朱元璋統一南方的重要戰役,1363年,陳友諒弒徐壽輝吞其部,稱漢王。率兵60萬攻朱元璋,朱元璋出兵2O萬與陳會獵鄱陽湖,陳水軍船高笨重,朱船小穿梭靈活。常遇春首戰獲勝,射傷陳友諒大將張定邊,施以火攻大敗陳軍,陳友諒大敗逃跑,後中流失,貫晴及顱而死。朱元璋經過此戰遂統一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