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上班就“死”了

很多人,一上班就“死”了

前段時間,和家人聚餐。

席間,上大四的表妹吐槽:“實習這段時間我覺得快要抑鬱了,我們部門的同事啊,除了去廁所,其他時間都一動不動地坐在位子上盯著電腦,哪怕是討論工作也是小聲小氣地……一天下來,我說話都不超越五句,你們工作之後都是如此沉悶壓制的麼?”

一時間,我們這些哥哥姐姐都面面相覷,不知該怎樣回答她。

的確,關於絕大多數人,不管他們性格多麼積極生動,一旦走入職場之後,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習氣了看指導眼色,任何事情都故步自封,完好喪失了活力和創造力,被工作折磨的精疲力盡,每天上班的心情彷彿上刑場……

但是,不得不招認,也有那麼一部分人,在職場中左右逢源,做得風生水起。

於是,很多時分,我忍不住獵奇,職場中這兩種人之間究竟差在了哪裡?

之前,我們公司業務部門空出個主管的位置,在大家都以為那個在公司幹了三年多的八零後大張一定會升為主管的時分,沒成想指導竟然選拔了另外一個入職剛滿一年的年輕同事小李。

有天中午我陪指導進來談業務,他在車上問我:“你們最近是不是都很獵奇為什麼是小李升了主管?”我笑著點點頭。

指導說:“很多人啊,一上班就跟死了一樣,做工作一點都不靈活,也不主動,就悶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但小李就不一樣,他會主動承擔工作,而且很多時分,即便是犯了錯,也是積極地改進;遇到問題,就會想辦法,處置問題的方式方法都很靈活……所以啊,有的人就只能做基層員工,有的人就一定會升職加薪。”

指導的一番話點醒了我。回想大家日常在工作中的表現,的確會有這樣的差距。

就拿大張和小李來說,大張每次遇到方案被指導斃掉了,就自己回去悶著頭不停地改,改完還是被指導斃掉,於是他就覺得是指導故意為難他,越改方案越痛苦,工作起來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反觀小李,被指導斃掉方案之後,他不是立刻回去改方案,而是追問指導幾個關於自己方案的問題,然後回去改,改後的基本上都能讓指導滿意,而且幾次過後,小李很快地上手了工作,非常明白地知道指導和客戶想要的是什麼,工作做得也開心。

村上春樹說:“所謂努力,就是主動而有目的的互動。”如此看來,缺少了“主動”這一特質,很多人在職場中的努力都是無效的。

很多人,一上班就“死”了

其實,一個人活著,每天都在被生活和工作撕扯,而所謂的生長和優秀就是自己主動去應對生活和工作的撕扯,以致大膽地去反撕生活和工作給你的各種難題,而不是一味地唯命是從。

我有個大學同窗,畢業三年後,當我們還在做著小職員的時分,她曾經在房地產公司做到了銷售總監的位置。

她的升職故事很勵志。當時她們銷售團隊不時完不成銷售任務,經常被扣績效,其實有些人認識到了銷售方案有問題,只是沒人敢說,明知道自己做得工作是無用功,還是在指導佈置的時分說“好的”。

但是我這個大學同窗揣摩一番之後,不只看到了問題,還想好了一系列的應對方案,於是在開會的時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沒想到竟然被採用了,團隊調整之後,銷售業績明顯好了很多。

就在這時,公司大指導找她說話:“你的確很年輕,但我們想選拔你當銷售總監,你怎樣看?”她想了一下,回覆說:“我覺得我可以,我是很年輕,但我會生長的。”

就這樣,她堅持著劇烈的危機感,不時堅持著工作的熱情,團隊業績一次比一次完成地好,年歲悄然就穩穩地坐在了年薪幾十萬的總監位置上。

有次同窗會跟她聊天,提及此事,她說:“工作本來就是無趣的、單調的,但是假設你主動去應對它,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反撕工作的時分,你會充溢鬥志,整個人都充溢了活力和新穎的覺得。”

的確,很多人都簡單地把工作當作一種被動營生的工具,所以很難熱愛。但是,那些懂得主動反撕工作的人,有著更積極的工作狀態,懂得讓工作變得有趣。由於關於一個人來說,在職場勇於反撕,就意味著勇於突破,不時進取,而不是停在原地徘徊不前。而這一點,也是當下很多職場人缺少的最重要的一種質量。

與其每天抱著消極的狀態應對工作,不如學會主動反撕那些工作中的問題,用更好的方法去處置,享用做出成果的成就感,漸漸地你會發現工作不再僅僅是營生伎倆,更是你完本錢人更多價值和意義的最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