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祭明太祖文》

(孫中山 公元1912年2月15日)

《祭明太祖文》

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臨時總統孫文,謹昭告於明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靈曰:

嗚呼!國家外患,振古有聞;趙宋末造,代於蒙古;神州陸沉,幾及百年。我高皇帝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復大義,昭示來茲。不幸季室俶擾,國力罷疲。滿清乘間竊據中夏,嗟我邦人諸父兄弟,迭起迭僕,至於二百六十有八年。

嗚呼!我高皇帝時怨時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歲在辛亥八月,武漢軍興,建立民國。義聲所播,天下響應,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復十有七省;國民公議,立臨時政府於南京;文以薄德,被推為臨時總統。瞻顧西北,未盡昭蘇,負疚在躬,尚無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邇者以全國軍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義,卒使清室幡然悔悟,於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從此中華民國完全統一,邦人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無已,實維我高皇帝光復大義,有以牖啟人,成茲鴻業。文與全國同胞,至於今日,始敢告無罪於我高皇帝。

敬於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國民,貢其歡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實鑑臨之,敬告!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謁明太祖陵文》

維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民國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鞏立,民國統一,永無僭亂。越三日,國民公僕,臨時大總統孫文,謹率國務卿士、文武將吏袛謁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

昔宋政不綱,遼元乘運,擾亂中夏,神人共憤。惟我太祖,奮起草野,攘除奸兇,光復舊物,十有二年,遂定大業,禹域清明,汙滌羶絕。蓋中夏見制於邊境小夷數矣,其驅除光復之勳,未有能及太祖之偉碩者也。

後世子孫不肖,不能敪厥武,委政小人,為猶不遠,卵翼東胡,坐茲強大,因緣盜亂,入據神京,憑肆淫威,宰割赤縣,山川被其瑕穢,人民供其刀俎,雖義士逸民跋涉嶺海,冀振冠裳之沉淪,續祚胤於一線,前仆後起,相繼不絕。而夭未悔禍,人謀無權,徒使歷史編末添一傷心舊事而已。自時厥後,法令益嚴,罪罟益密。嗟我漢人,有重足傾耳,箍口結舌以保性命不給,而又假借名教,盜竊仁義,錮蔽天下,使無異志。帝制之計既周且備,將籍奸術,長保不義。

然而後來有張曾在密室中籌劃反清,林清焱起於京畿,張李倡教於川隴,洪楊發跡於金田:雖義旗不免終蹶,亦足以見人心之所向矣。降及近世,真理昌明,民族民權,盎然人心。加以虜氛不竟,強敵四陵,不寶我土,富以其鄰。國人雖不肖,猶是神明之胄,豈能忍此終古,以忝先人之靈乎?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於是俊傑之士飆發雲起,東南厥始發難,吳樾震以一擊,徐錫麟注彈丸於滿酋之腹,熊成基舉烽燧於大江之涘,以及萍鄉之役,鎮南關之役,最近北京暗殺之役,羊城起義之役,屢起屢躓,再接再厲,天下為之昭蘇,虜廷為之色悸,蘊釀蟬蛻,以成茲盛。武漢首義,天人合同,四方風向,海隅景從,遂定長江,淹有河淮。北方既協,攜手歸來,虜廷震懼,莫知所為,奉茲大柄,還我漢人,皇漢民族,既壽永昌。

嗚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靈,何以及此?昔嘗聞之,夷狄之運,不過百年,滿清歷年,乃倍而三,非天無常,事會則然。共和之制,亞東首出,事兼創造,時異遲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聞在昔救時之士,嘗躋斯丘。毷勵軍志,俯仰山川,唏噓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則樂。鬱郁金陵,龍盤虎踞,宅是舊都,海宇無叱。有旆肅肅,有旅振振,我民來斯,言告厥成。喬木高城,後先有輝,長仰先型,以式來昆。

伏維尚饗。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祭明太祖文》

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五日,歲在辛酉,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孫文,恭敬地昭告開天行道、重振綱紀、至聖至明、英明神武、道德高尚的明太祖高皇帝在天之靈:

啊!國家有外患,自古以來就有先例;宋朝末年,被蒙元王朝替代;華夏神州淪陷幾乎達一百年。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順應天命舉義旗,掃清中華大地;使得日月重新煥發光明,再造了中華山河。這是大明太祖高皇帝光復中華的大業,在這裡昭示天下。大明後世國勢衰微,國弱民疲。滿清乘機竊取了我中華江山,嘆息我們中華父老兄弟,屢起屢伏,至今被滿清統治已經有二百六十八年。

啊!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在天之靈怨恨不已,也已經有二百六十八年。在辛亥年八月,武漢發動了新軍起義,號召建立民國。起義軍的聲威傳遍天下,四方響應,過了八十七天,中華大地就已經有十七個省宣佈光復;全體國民公議,決定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我孫文德行淺薄,被推為中華民國臨時總統。看看我國西北地區,還未曾全部光復,心中實在感到愧疚,覺得無顏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很快就因為全國軍民萬眾一心,天下士大夫一致擁護共和,最終使得滿清皇室和朝廷幡然悔悟,就定在本月十二日宣告皇帝退位。從此中華民國完全統一,我中華全體國民,就會永享自由,享受幸福生活,直到永遠,這全都依賴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在天之靈庇佑,誘導啟發世人,才成就了這番宏圖偉業。孫文與全國同胞,到了今天,才敢在我高皇帝靈前昭示自己沒有罪過了。

孫文決定在引退之前,代表中華民國全體國民,將我國民歡欣鼓舞的公意,恭敬地請我高皇帝鑑察,恭敬地祭告!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謁明太祖陵文》

明朝江山滅亡已經有二百六十七年,中華民國才開始建國。又過了四十二天,清朝皇帝宣佈退位,共和才能夠鞏固,從此民國完成統一,永遠再無僭越戰亂。又過了三天,國民公僕,臨時大總統孫文,恭敬地率全體國務卿士、文武官員前去拜謁大明太祖高皇帝陵寢,並誦讀祭文:

昔日宋朝綱紀不振,蒙元乘機入侵,擾亂中華,使得神人共憤。全依仗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從草莽中奮起,剿滅了姦凶,光復中華河山,經過十二年,終於成就大業,天下四海昇平,夷狄的腥羶汙穢從此絕跡。中華被周邊的邊境小民族控制,而自古以來驅除夷狄光復中華的功勳,沒有人能夠和大明太祖高皇帝相提並論。

大明後世子孫不肖,不能整頓軍備,將國家大事託付給小人奸臣,時間不長,遼東的滿清乘機發展壯大,乘明朝天下大款,攻入北京,憑藉他們的兇悍殘暴,踐踏中華山河,山川被他們汙染,人民成為刀俎,雖有義士逸民跋涉嶺海,希望重振明朝江山,延續華夏神州的國運一線,為此前仆後繼,相繼不絕。但是沒有成功,遺恨終身,只能使後世的史家們在編著史書時多了一些傷心的往事而已。自那時候起,滿清朝廷的法令日益嚴酷,百姓獲罪的越來越多。嘆息我們漢民族,只能裝聾作啞以求保住性命,滿清朝廷又借各種名義名教,盜竊儒家的仁義學說,用來禁閉天下讀書人的思想言論,使百姓們失去鬥志。封建帝王的專制之計滿清朝廷用的得心應手,他們就用這樣的奸詐計謀,讓滿清的天下常保不衰。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後來有天地會創始人張木在密室中籌劃反清,林清焱在京城附近起兵,捻軍領袖張樂行,天理教領袖李文成在四川甘肅一帶反清,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楊秀清洪楊在金田起義:雖然這些起義最終全部失敗了,但是足以看到天下人心所向了。到了最近這十多年,革命的道理已經深入人心,民族民權,讓天下人都接受了。加上滿清韃虜國運不濟,西方列強入侵,使我們國家喪師失地,讓西方列強富強起來。中華子民雖然不肖,但仍然是炎黃的後人,怎能夠仍受這樣的恥辱,去讓祖先的英靈遭受侮辱?

所以有豪傑之士高舉義旗,東南各省相繼發難,江蘇浙江一帶率先起義,徐錫麟將子彈射入滿清首領恩銘身上,熊成基在長江沿岸起義,還有萍鄉起義,鎮南關起義,最近的北京暗殺攝政王載灃,廣州起義,屢起屢敗,再接再厲,天下人都為之感動,滿清朝廷感到害怕,日積月累,終成燎原之勢。武漢首義,真是上應天命下順人心,四方響應,長江流域很快就光復了,接著是黃河和淮河流域。北方各省一起行動,攜手歸來,滿清朝廷無比震撼,不知怎樣應對,終於決定把國家政權歸還給我漢人,皇漢民族,應該永遠享有國運。

嗚呼休哉!如果不是我太祖在天之靈庇佑,怎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昔日曾經聽說過,夷狄的國運,不過百年,滿清的國運卻快有三百年了,這不是天道失常,而是事實。共和制度,出自東方,並且加以完善,只是有早晚的區別。求仁得仁,不用有怨言。又聽說昔日救國的志士,曾經爬上高山,抒發志向,俯仰山川,痛哭流涕。昔日的悲傷,今天是快樂。金陵勝地,龍盤虎踞,在這裡建立國都,號令天下。莊嚴肅穆,神聖威武,我們宣告,大業已成。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冊在後,告慰大明太祖高皇帝,告慰後世子孫。

叩首,恭敬地請太祖高皇帝享用祭品。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祭明太祖文》發佈的歷史背景和反思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佈退位,作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緊接著辦了兩件事。一件是於2月13日向參議院發出《辭臨時大總統文》和《推薦袁世凱文》;另一件是於2月15日舉行“民國統一大典”。

作為大典的一項內容,就是由孫中山親自率領“國務卿士、文武將吏”拜謁明孝陵。

這次拜謁活動,以孫中山名義發表了兩個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謁明太祖陵文》。前一篇是“祝告文”,後一篇是“宣讀文”。

從內容看,兩件大同小異,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國統一的功業,昭告明太祖在天之靈。

文告中以清帝退位昭告推翻蒙古統治、光復大漢政權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袒露其"驅除韃虜"之民族主義精神至死不渝的心跡。

當時參加祭祀大典的有外交部總長王寵惠,教育部總長蔡元培,內政部次長居正,交通部次長於右任,實業部次長馬君武,以及參議院議長林森,副議長王正廷等,祭禮極為隆重。

孫中山先生所以如此隆重致祭明孝陵,其用心良苦,使人心碎。主要是當時雖由於武昌首義,民國成立,清廷亦已有名無實,然以袁世凱為首之清軍實力仍極雄厚,清帝退位,南北統一,袁實舉足輕重。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憂深思遠之心未常稍懈,故親率文武百僚致祭明陵,以加深全民之民族觀念,並冀以此影響袁氏。

以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身份,國父孫中山先生親率文武告祭明太祖,就是在告訴世人,中國復國了,因為漢人重新掌權,就像明太祖消滅蒙古人建立明朝一樣,中華民國的建立和擊敗滿人也是要"恢復中華",這是中國自明朝後的第二次復國!

國父中山先生是在向世人表明,他是明太祖興漢事業的繼承者!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兩篇祭祀文告裡都說得明白,孫中山他們那時是毫不含糊地把元、清兩朝看做是中國亡了國的年代。

把蒙古族、滿族看作是外國人,把元和清看作是中國的亡國史,今天看來,這種說法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通的。

但是,這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革命家中,卻是普遍持有的觀點。

從孫中山,到章太炎、到鄒容、到魯迅,無不如此。而且這種觀點還延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到了三十年代,甚至直到今天還有人在這麼說。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識,自然是由清末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並舉這樣的歷史背景所決定的。同盟會初創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既然提出了“建立民國”,那還不是管他是滿族皇帝、還是漢族皇帝,都理所當然地一概應予打倒嗎,何必前邊再冠上“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內容?

然而這在當時來說,卻是極端必需的。

當時中國的民眾,實在是無法弄明白民主共和是何物,但是對於“反清復明”卻是很容易接受的。

不是首先指向帝國主義,而是首先指向滿清的民族主義,那時無疑是最有號召力、最有鼓動性的革命口號。

以排滿為內容的民族主義的高漲,不免帶來認識上和論說上的混亂。

當民主革命家們義憤填膺地聲討異族統治、忘情地呼籲反清排滿時,常常倒向大漢族主義,無保留地謳歌“皇漢”。

滿族的皇帝不好,漢族的皇帝就是好的嗎?

滿族的君主專制要反對,漢族的君主制就不要反對嗎?

這樣明擺著的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大多數中國人拋諸腦後,沒有人肯去思考。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革命家對於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關係,認識陷於混亂當中。名聲顯赫、起過重大革命鼓動作用的《革命軍》,在這方面是一個突出的典型。

鄒容一方面在振臂高呼:“掃除數千年種種之專制政體,脫去數千年種種之奴隸性質”,同時他又深情地眷戀於“皇漢人種”、“漢唐衣冠”,憤怒地號召“張九世復仇主義,作十年血戰之期”,驅逐“公仇”“公敵”之滿人,“恢復我之祖國”。年輕的革命家鄒容,完全沒有覺察到這種尊崇“皇漢”的民族復仇主義與反對專制的民主革命主張之間,存在著什麼不相容之處。

鄒容在推崇華盛頓、盧梭的民主主義的同時,又坦然地把自己看做是鄭成功、張煌言事業的繼承者,絲毫也沒想到鄭、張的保皇忠君態度與民主主義的信念有什麼衝突。思想上存在著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的矛盾而完全不自覺的這種狀態,當時在包括孫中山在內的革命家中間,幾乎是普遍如此,極少例外。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對於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認識是明確的,清醒地指出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創舉。他對於民主共和制度的前途,也是信心十足。他認定民主共和制度一經建立,必將“不可替代”,必定會在中國“永久存在”下去。

臨時政府存在的時間雖然短促,但是它以《人權宣言》的“自由、平等、博愛”觀念為藍本,畢竟實施了許多有關制度、禮儀、觀念、民俗等等方面的改革,這對於二十世紀的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然而,孫中山在推行民主共和制的同時,他和他的同志們仍時時不能忘情於“光復漢室”的“大業”,於是當他們在得到清室退位的消息後,便急匆匆地去向明太祖隆重致祭。兩份祭奠的文告,都表現出了觀念上和邏輯上說不圓的混亂:既說到“五大民族,一體無猜”,卻又反覆強調元、清兩代是“夷狄”“胡虜”的入侵,從而造成了“神人共憤”、“神州陸沉”的局面;既說到“共和鞏立,民國統一”,卻又反覆強調這些成就都是“我高皇帝在天之靈”所賜……在辛亥革命中起過重大推動作用的“反清復明”的“排滿”主張,是不是也起過干擾民主主義視線的消極作用呢?

看來,這實在是值得百年後的當代中國人認真深思的大問題。

在特定條件下,民族主義可以成為民主主義的極大助力,有利於發動群眾、團結同盟者,擴大革命陣線,它甚至會成為進行和完成民主革命所不可不同時解決的任務。

在特定條件下,民族主義又會模糊民主主義的目標,干擾民主革命的進程。

所以無論作為意識形態看,作為文化觀念看,還是作為行為準則看,民族主義的具體作用如何,是需要具體分析的。

民族主義有時會發揮抵抗外族侵略的巨大凝聚力量,有時又會成為封建專制主義的保護傘。

中國的民主革命,得益於民族主義之助是非常大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民主革命家不能與專制主義劃清思想上的界限,確是造成歷史進程發生許多重大挫折的一個最為嚴重的深層的原因。

革命領袖上帝王化的政治野心家的當,或者自身帝王化,其結果必定是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對專制主義,不能不警惕者;對以民族主義色彩掩飾的專制主義,更加要警惕。

千古檄文之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祭明太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