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發射場的大國“焊”將

黝黑的臉龐,壯實的身材,一副大嗓門。籃球場上風馳電掣,操作間裡火花弧光,這是見到趙付乾的第一印象。

航天發射場的大國“焊”將

趙付幹是西昌發射場機加工分隊骨幹,西昌發射場全年17發超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2個發射工位交替發射,機加工分隊幾乎一刻不得閒。

一發火箭昇天後,機加工分隊就要開始對塔架進行“全身體檢”、全面維護,事關人員、產品安全,不能放過一處損傷。修門、修窗、刷漆、焊欄杆都是小“case”,有時他們還要懸在百米高空修復塔架牆面,8次塔架狀態轉換更是少不了他們的活兒。這頭塔架狀態恢復的工作剛完結,下一發火箭又“呼呼”飛走了,另一個塔架的恢復工作又要開始了。

分隊領導介紹道,趙付幹,肯幹、能幹、苦幹,分隊的重大任務他是中堅力量,電焊、氬弧焊、氣割都是趙付乾的拿手絕活兒。

2012年,隊裡接到緊急任務,一週內焊出整流罩1:1模具框架。時間緊,任務重,趙付幹挑了大梁。分隊起床時,操作間燈已經亮了,分隊熄燈睡覺了,操作間裡還在“呲呲”冒著火光。五天後,趙付幹倒在床上,鼾聲如雷。分隊領導進操作間一看,整整齊齊的整流罩模具框架已立在眼前。

趙付幹,飯量大,力氣如牛。分隊裡有重活兒,別人幹不動,趙付幹大喊一聲:“都別動,我來!”

航天發射場的大國“焊”將

可別小看趙付幹,壯漢也有繡花功夫。5釐米的精密工件,少一分火候不可靠,多一分火候就焊漏了。這活兒難幹,可趙付幹能幹。焊槍在手,一陣紅光青煙過後,細細密密的焊縫讓分隊領導豎起了大拇指。

在平均年齡25歲的機加工分隊裡,30歲的趙付幹算是老同志了。隊裡新來的小夥兒大都眼饞這位“老同志”的好手藝,紛紛拜師學技術。哪知這個師傅不僅手藝“強悍”,人也十分“彪悍”。

航天發射場的大國“焊”將

陳丁昆第一次拿焊槍,火星四濺,心裡又激動又緊張,一時把焊帽忘到一邊去。

“陳丁昆!滾一邊兒去!”

平地驚雷,震得陳丁昆手抖。趙付幹奪過焊槍問他:“焊接的防護要求是什麼,操作規範是什麼? 陳丁昆,你說!”

夜晚的時候,陳丁昆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眼睛如同刀子在刮,直淌眼淚珠子。忽然頭頂飛來一塊冷帕子,那驚雷之聲又響起:“電焊打眼難受吧?看你小子以後還長不長記性!”

陳丁昆眼裡疼著,心裡卻暖著,腦子裡也深深烙下了操作規範的重要性。

塔架維護,周克負責焊接塔架11層的大封閉鋼板。趙付幹抬頭一望,火星“簌簌”往下掉。

航天發射場的大國“焊”將

“11層的,怎麼幹活兒的!”

隔著3層塔架,趙付幹一吼把焊接吼得熄了火。他三兩下爬上11層去,拿過焊槍,調節電流,邊焊邊“教訓”:“說過多少次了,塔上焊接要精要細,不能出這麼大火星,下面十幾萬的管子燒了你賠啊?那都是咱發射場的損失!好好看著我怎麼焊的!”

周克也不惱,趙付幹對焊接要求最高,分隊裡多數精密工件的焊接都是他來做。周克打量著那整齊的焊縫,心裡一樂,又成功學藝一回。

航天發射場的大國“焊”將

趙付幹不僅手藝好,腦瓜也靈。看到同事在焊接沉重的管子時要頻繁地轉動管面,他突發奇想地用四個輪子和一堆廢材料製作了“管道焊接工裝”,不但省時省力、操作簡單易上手,還能避免焊接時被燙傷。帶徒弟帶多了,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為了減少學焊接時,弧光、火花對肉眼的傷害,他想到了製作視頻教材進行教學,大大提高了焊接教學質量。

都說鐵漢柔情,工作閒暇時,趙付幹也想家。視頻通話裡趙付幹訴說著對愛人、孩子、父母的思念。趙付乾的父親尤為關注航天事業,一有西昌發射衛星的新聞出來,父親立馬就轉發給趙付幹:“你們的火箭又上天了!了不得!”

航天發射場的大國“焊”將

趙付幹“嘿嘿”一笑:“那可不,爸,我跟你講,雖然我沒摸過火箭,但兩座塔架的角角落落,你能看得到的地方,我都捯飭(dáo chì 方言)過嘞!”

▋監製:鄒維榮

更多新聞

發射場第一次響起了女聲倒計時的聲音……17年參加了90餘顆衛星發射任務,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