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蘇聯究竟有多發達?宇航員出去轉了一圈,發現回不去了

蘇聯究竟有多發達?宇航員出去轉了一圈,發現回不去了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超級科技大國,在科技方面有著無可匹敵的優越性,對其他國家可謂一覽眾山小。但就在六七十年前,桀驁不馴的美國也曾做過追逐者,跑在他們前面的便是蘇聯。蘇聯的航空、軍事都曾讓美國望其項背,美國傾國力奮起直追了近三十餘年才奪得第一的寶座。

現在兩國雖然以拉開了距離,但美國對蘇聯的忌憚可謂日久年深。那麼當年的蘇聯到底有多發達呢?故事要從二戰說起。

蘇聯究竟有多發達?宇航員出去轉了一圈,發現回不去了

第一顆超音速導彈引發的科技發展

1944年二戰接近尾聲,國際聯盟軍挺進德國,希特勒窮途末路之時打出了一枚超音速飛彈——V-2,這枚炸彈突破了防空預警,神不知鬼不覺地落在了倫敦,造成二十餘人死傷。

這是人類戰場上首次出現4倍因素飛彈,V-2導彈單憑這一點足以作為王牌武器,但它卻沒扭轉戰爭的局勢,因為德軍沒時間了。很快,聯盟軍佔領德國,德軍全面戰敗,V-2導彈的製作者馮布勞恩帶著資料和研究員一起投奔了美國。

蘇聯意識到了V-2潛藏的巨大隱患,為了應對這種新型武器,蘇聯啟用了科羅廖夫。科羅廖夫是物理學天才,兩年便突破技術壁壘,研製出了類似V-2的R-1導彈。

1949年,升級版R-2面世,不僅射程增加一倍,而且能實現彈頭與火箭分離,成為世界首創。此後,科羅廖夫的武器大師之路一發不可收拾,先後研製出射程擴至西歐的R-5,突破洲際限制,射程可達美國本土R-7,就此,蘇聯具備了威懾世界的能力。

蘇聯究竟有多發達?宇航員出去轉了一圈,發現回不去了

美蘇激烈的航空航天競爭

另一方面,馮布勞恩初到美國並沒有受到重用,被當成戰敗國的流亡者,埋沒於美國為勝利狂歡的氛圍之下。但蘇聯炸響的導彈刺激了美國軍方的神經,他們決定追擊蘇聯。馮布勞恩被請出山,開始了核彈製造之路。1956年,他推出了射程超千的木星-C導彈,為美國帶來了很大突破。

但蘇聯當時已推出R-7,射程8千公里,八倍射程差橫在美與蘇之間,但美國面對的差距還不止如此。有了R-7做助推,蘇聯劍指太空。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了有史以來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第一次脫離地球,進入太空。

美國不甘落於人後,於兩個月後也發射了一枚衛星,但發射失敗了。三個月後,馮布勞恩捲土重來,再次發射衛星,並且成功了,但未能改變“老二”的命運。1959年9月,蘇聯發射了月球2號,成為首個成功登上月球的人類傑作。同年10月4日,月球3號發回了首張月球背面照。

蘇聯究竟有多發達?宇航員出去轉了一圈,發現回不去了

1961年4月12日,科羅廖夫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載人飛船,加加林成了第一個遨遊太空的人,被載入人類史冊。美國同年5月5日發射的載人飛船又成了陪襯。蘇美的航天競爭進入白熱化,1962年肯尼迪總統樹立新目標——登月。為了趕在蘇聯之前實現這一目標,美國開始瘋狂砸錢,流水作業,批量製造火箭,航天試驗開展得如火如荼。在美國的追逐下,蘇聯也加快了腳步。

1965年,蘇聯發射“上升2號”載人飛船,宇航員列昂諾夫走出了飛船艙門,在浩渺的太空中漫步,實現了人類首次太空行走。但在他流連於太空中星辰大海時,太空服卻出了故障,膨脹起來,他在回艙時卡在了艙門前。死亡籠罩著列昂諾夫,他當機立斷,選擇將衣服“放氣”,缺氧、低壓折磨著他,好在他在失去意識之前衝回了艙內,躲一劫。

之後飛船又發生了局部爆炸、大量充氧的狀況,隨時面臨毀滅危險。在嚴密排查後,列昂諾夫和隊友解決了氧氣洩露,卻又迎來了駕駛失靈問題,只能靠手動控制,最終機艙墜回地球,在西伯利亞著陸。兩天後,兩人被營救回了基地,列昂諾夫12分鐘的太空行走再次為蘇聯實現航天突破,他也成了民族英雄。

蘇聯究竟有多發達?宇航員出去轉了一圈,發現回不去了

在那二三十年間,蘇美掀起了一場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科技之爭,蘇聯航天事業一路凱歌高奏,實現了人類首顆人造衛星、首次動物進入太空,首位女航天員,首次載人飛行、首次太空行走、首個太空站、首次飛躍火星、首個全自動航天飛機……俄羅斯科學家科羅廖夫以超前的才能引領了人類航天的蓬勃發展,但遺憾的是他未能看到人類登月,在一次手術中就去世了。

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在一朵蘑菇雲的助推下升空,21日,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登上了月球表面,在靜海基地插下一面美國國旗,實現了“一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偉大突破,也終於通過20年馬不停蹄的追趕,第一次在航天領域超越了蘇聯。1975年,阿波羅18號和蘇聯聯盟19號在太空對接,成為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奇蹟,似乎也冥冥中註定著變局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