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迹象表明:明朝形成“立宪君主”政体,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四大迹象表明:明朝形成“立宪君主”政体,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明代中后期江南出现较大规模工场

首先,什么是立宪君主?就是皇帝权利受到法律约束,与内阁或议会共同行使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立宪君主与君主立宪有何异同?相同点,二者都对皇帝权力进行法律约束。不同点,前者皇帝仍是实权首脑,后者皇帝完全是形式上的首脑。“立宪君主”可以视为“君主立宪”的初级阶段。

下面,转入正题。若无满清入侵,明朝很可能实现立宪君主,原因有三:

一、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纺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样类似于现代劳资雇佣关系的现象。例如,苏州府吴江县的盛泽镇,以蚕桑为业,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拥有“三四十张绸床”的工场主并不鲜见。

二、组织上,东林党人的出现。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提出三项具体主张“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人、作坊主等新兴社会力量的要求。

四大迹象表明:明朝形成“立宪君主”政体,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三、思想上,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名著。该书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总结了秦汉以来,特别是明代的历史教训,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一系列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四大迹象表明:明朝形成“立宪君主”政体,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四,政治上,皇权受到极大限制。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历朝皇帝的权利都受到文官集团的限制。也许有人说,这主要是由于皇帝个人的问题,或早夭,或不务正业等,具有偶然性。但这偶然性岂非暗含着某种必然,正是由于皇权世袭制加上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封建腐腐朽体制,才令得历朝皇帝资质平平,缺少进取心,缅于声色犬马。在这种局势下,文官集团掌管朝政,皇帝大权日益削弱。

四大迹象表明:明朝形成“立宪君主”政体,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综合上述4点,不难看出:明朝中后期,社会上出现反对封建皇权专制的现实需求;启蒙思想的出现,为政治变革提供思想武器。在朝廷内部,皇权已然受到极大限制,这也为政治变革铺平了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一个诱导性事件,足以促使一场政治变革发生,在中国出现”立宪君主 “政体,并非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

这里是老唐说史,欢迎您的关注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