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究竟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文化?

“網絡直播”究竟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文化?

片頭語:熊貓直播的破產所揭露出來的行業亂象也僅僅是冰山一角,打著“傳播不同文化”幌子的網絡直播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文化?

前不久,隨著曾經風光無限的熊貓直播正式破產,網絡直播行業的神秘面紗也隨之被掀開,數據造假、粉絲靠刷、拖欠工資、無視合同等等弊端也隨之浮出水面,讓人驚詫之餘也不由得進行反思:這就是我們整日吹捧的網絡直播嗎?打著“傳播不同文化”的幌子,歸根結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文化?

這些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誕生了眾多依託互聯網進行商業運作的行業,網絡支付、網購平臺、快遞等等,這些行業不但為消費者帶來了方便,而且還提供了無數的就業機會,毋庸置疑,這是互聯網利好的一個表現;但是“一貓生九子、子子各不同”,隨著互聯網而衍生的一些其他行業卻成為“灰色地帶”,商業和利益成為這些行業角逐的最終目標,網絡直播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代表

“網絡直播”究竟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文化?

網絡直播誕生之初是打著“傳播不同文化”的招牌,剛開始也好像確實是這麼做的,我雖然對這個不熟悉,但看過一些第一代“網紅”的節目,還是覺得有些實力和表演成分在裡面,可後來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開始出現了競爭,為了在競爭中站穩腳跟,直播平臺和網紅們也都是不遺餘力、紛紛拿出渾身解數來拉攏粉絲,或者說拉攏粉絲口袋裡的錢,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低俗直播開始出現。衣著暴露、言語挑逗比比皆是,而毫無技術含量的表演更是不勝枚舉。

我們注意到這一點,文化部門也注意到,於是,一系列整頓直播平臺的條例相繼出臺,從一定程度上制約和規範了直播行業的秩序,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仍有一些人我行我素,用低俗的表演在挑戰著大家的忍耐極限,而平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太過分、別鬧出大動靜,就隨他去吧

“網絡直播”究竟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文化?

轉眼到了2018年,隨著短視頻領域風靡全國,短視頻平臺也雨後春筍般的應運而生,這給讓人詬病已久的直播行業又添了無數未知因素,和直播誕生時“文化”的口號一樣。短視頻也都是打著這個旗幟,還增加了另外的一個名堂——扶貧。媽呀,這個“帽子”一戴,那可不得了,成了公益性質了,從這一點上就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然而事實呢?我們承認很多人因為短視頻的流行一夜成名,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扶貧標兵”;但我們也得承認短視頻非但沒有將直播行業的弊病消除,因為參與的門檻更低,反而讓低俗現象更為嚴重。昨天看到一個女的為了博眼球、求關注,標題竟然都起個“我一個月打了4次胎,這可怎麼活啊”,求您了,別活了,您活著能噁心死不少人!

網絡直播的另一個直接影響人群就是青少年。這些年智能手機已經得到廣泛普及,學生人手一部一點也不誇張。由於青少年意志比較薄弱,很容易受到網絡直播的誘惑和影響,而短視頻的風靡更是助長了這一現狀,現在拿父母血汗錢打賞直播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一狀況如果不得到改變,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網絡直播”究竟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文化?

網絡直播是否傳播了另外一種文化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網絡直播卻間接的促長了“不勞而獲”的不正之風。無數人憑藉一個網絡直播,一夜之間就達到人生的“巔峰”,是無數上班族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這種“飛躍”引得很多人的仰慕,所以紛紛模仿,為的就是撞上那個和“遭雷劈”一樣小的幾率,這麼一來,助長的就是“不勞而獲”

現在早已不是滿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我們接納所有文化的進入,但網絡直播帶來的文化至今還真沒發現到底是什麼,只不過,街頭上想紅想瘋了的“精神病”倒是真的增加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