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個“填空”

南隱是一位禪師。一天,一位學者來向他問禪,但自己喋喋不休。南隱則默默無語,以茶相待。他將茶水注入這位客人的杯子,滿了也不停下來,而是繼續往裡面倒,眼睜睜看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客人著急地說:“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南隱說:“你就像這隻杯子一樣,裡面裝滿了自己的看法和成見。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呢?”

空杯心態是求知若渴的學習精神以及可納百川的寬廣胸襟的象徵。每個人的心就像一個空杯子,你往裡傾倒什麼,你的人生就是什麼味道。

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永遠都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

《莊子·山木》篇裡講了一個小故事:

一個人在乘船渡河的時候,前面一隻船正要撞過來。這個人喊了好幾聲沒有人回應,於是破口大罵前面開船的人不長眼。

結果撞上來的竟是一隻空船,於是剛才怒氣衝衝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其實你會發現,生氣與不生氣,取決撞來的船上有沒有人!

有時候,你生氣僅僅是因為對方“竟然這樣”“竟然有這樣的人”,而非僅僅是那個人對你造成的傷害。

一個人“看不慣”的東西、人和事越多,這個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其實,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過你的心態與行為決定剩餘的90%。

有一位老禪師,他發現自己有一個徒弟非常勤奮,不管是去化緣,還是去廚房洗菜,這個徒弟從早到晚,忙碌不停。

終於,小徒弟對老禪師說:“師傅,我太累,可也沒見什麼成就,是什麼原因呀?

老禪師沉思了片刻,說:“你把平常化緣的缽拿過來。把它放在這裡吧,你再去給我拿幾個核桃過來裝滿。”

小徒弟不知道師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進來。這十來個核桃一放到碗裡,整個碗就都裝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你還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裡放嗎?

——“放不了了,這碗眼看已經滿了。”

——“哦,碗已經滿了是嗎?你再捧些大米過來。”

小徒弟又捧來了一些大米,他沿著核桃的縫隙把大米倒進碗裡,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進去,一直放到都開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來,突然間好像有所悟:“哦,原來碗剛才還沒有滿。”

——“那現在滿了嗎?”

——“現在滿了。”

——“你再去取些水來。”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裡倒,在少半碗水倒進去之後,這次連縫隙都被填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這次滿了嗎?

小徒弟看著碗滿了,但卻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師傅是不是還能放進去東西。

老禪師笑著說:“你再去拿一勺鹽過來。”老禪師又把鹽化在水裡,水一點兒都沒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接著老禪師又把碗裡的那些東西倒回到了盆裡,騰出了一隻空碗。

老禪師緩緩地操作,邊倒邊說:“剛才我們先放的是核桃,現在我們倒著來,看看會怎麼樣?老禪師先放了一勺鹽,再往裡倒水,倒滿之後,當再往碗裡放大米的時候,水已經開始往外溢了,而當碗裡裝滿了大米的時候,老禪師問小徒弟:“你看,現在碗裡還能放得下核桃嗎?

老禪師說:“如果你的生命是一隻碗,當碗中全都是這些大米般細小的事情時,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麼放得進去呢?”

小徒弟這次才徹底明白了。

我們要把核桃先放進生命的碗裡去,否則一輩子就會在大米、芝麻、水這些細小的事情當中,核桃就放不進去了。

生命是一隻空碗,但是應該先放進去什麼呢?什麼才是你的核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