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吼不听话?错! 专家:做到三点比吼更管用

生活中,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总是吼个不停,孩子则委屈大哭,过一阵儿又变回老样,周而复始,父母筋疲力尽,孩子毫无长进,甚至越来越糟。很多父母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费尽心力,怎么孩子就不行呢?其实,是方法用错了,我们不应该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不仅没有用,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糟糕。

孩子不吼不听话?错! 专家:做到三点比吼更管用

2017年,我在孕期时做了一个决定:一定不吼孩子。回顾过去一年,我真的做到了,2018年,我一次也没吼过孩子。 有家长知道后,问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只要明确吼孩子的危害,懂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每个家长都能做到。

那么,长期吼孩子具体有哪些危害呢?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长期吼孩子,会导致孩子变得胆小、自卑,甚至不能正常表达情绪

演员小陶虹曾在《@所有人》中分享了她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在出门前,她的女儿把一瓶牛奶砸到地上,她冲上去劈头盖脸地吼了女儿:“你怎么回事儿?”

当时,她的女儿一哆嗦,愣住了,满脸惊恐地看着她,甚至忘了惯常的哭。看着女儿的表情 ,小陶虹意识到自己错了。没过多久,当女儿“啪嗒”再把牛奶砸在地时, 她没有吼,而是上前抱住了惊慌失措的女儿,女儿哇的一声哭了。

孩子不吼不听话?错! 专家:做到三点比吼更管用

生活中,孩子总难免生活在父母的吼骂中,摔东西被吼、不好好吃饭被吼、做作业分心被吼……其实,吼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倒会让孩子变得胆小、内向,甚至不会正常表达情绪。教育专家李跃儿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任性、哭闹,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正常反应,是孩子们在面对成长障碍时的本能表达,如果一个孩子表现得像大人期待地一样乖巧听话、没有任何问题,反倒需要大人拯救和帮助了。

第二,长期吼孩子,会导致孩子不再主动和父母沟通,甚至切断和父母的情感链接

有一个二胎妈妈,刚生完二宝后,她有段时间很焦虑。每当二宝哭闹时,她总会无缘无故吼大宝。大宝每次被吼,都会捏着衣角低着头不说话。有一次,她又因为玩具的事情吼了大宝,委屈的大宝跑到奶奶怀里,哭着说:“我不喜欢这个妈妈,把我带走吧!”大宝的话,一下刺痛了她的心。

父母如果想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要信任、尊重和爱护孩子,别动不动吼孩子。除此之外,把气撒到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身上,对父母来说也有失尊严体面。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做好自己,同时给予孩子正确的爱。

孩子不吼不听话?错! 专家:做到三点比吼更管用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呢?做到以下三点就可以:

第一、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无条件接纳自己和孩子

作家王小波说,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每个成年人情绪失控的背后,都是对自己无能地呐喊。心理学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挑剔,其实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成年人不接纳自己最显著表现是:一味用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孩子,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表现得无可挑剔。实际上,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在不断地尝试和犯错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父母也是一样,只要做事就可能犯错,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一点一点改进提升,别动不动就大吼大叫。

俗话说,育儿先育己,我的邻居在做妈妈后,就成长为了更好的自己。在坐月子时,她曾一度陷入抑郁,觉得不能工作需要依靠老公的自己特别没用,有一次情绪失控时还摔碎了家里的碗碟餐具。为了成为孩子信赖的妈妈,她一直坚持学习和成长。一出月子,她便加入了好几个线上成长社群,大量阅读了心理学、认知科学、自我管理、人际沟通、育儿等领域的相关书籍。同时开始持续写作,两年的时间写了近50万字,成了某自媒体大号的签约作者。

在持续的学习和写成长过程中,她对自己和身边人的接纳度越来越高,自己的情绪管理也越来越好,孩子也养得特别好。现在每次见到她,我们都能从她柔和的脸庞和从容的神态中,感受到她的自信美好。她2岁的儿子每次见到人也会主动打招呼:嗨,分别时也总会挥动小手说拜拜,特别机灵可爱。

孩子不吼不听话?错! 专家:做到三点比吼更管用

第二、父母要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要养育好孩子,父母要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本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两岁之前,只要够得着的东西,都会去碰去捏去摔,这时候要求孩子必须怎么样,就不合适。只要不危及孩子和他人的人身安全,父母都应该尽量创造条件供孩子探索。就像上文明星小陶虹的女儿,砸牛奶只是出于好奇,她很可能是在探索牛奶砸碎后的变化。孩子探索的方式不一定正确,父母只有允许孩子犯错,孩子才能不断成长。这一点,小陶虹做得很好,最后,她把犯错的权利还给了孩子。

有家长可能会担心,这样是在溺爱孩子,完全不是。因为,我们大人在为孩子创造探索条件时,还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毕竟,人作为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获得生存资源,而要赢得他人合作,就必须懂得遵守规则。孩子从会走路开始,大人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孩子不吼不听话?错! 专家:做到三点比吼更管用

其次,孩子上学后,家长难免会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吼个不停。其实,对孩子来说学习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情绪,培养出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最重要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吼孩子只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热情,效果适得其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如果一直被逼迫着学习,即便成绩优秀,成年后却很容易对生活失去兴趣,他们会倾向于认为活着就好,不会为了更好地生存再去学新的技能。

另一方面,知识需要形成系统后才会被孩子更好地掌握,刚开始学习的孩子,脑子里没有相关的积累和经验,强制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孩子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也会扼杀孩子自主探索的兴趣。

孩子不吼不听话?错! 专家:做到三点比吼更管用

第三、父母要明白,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信心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爱

在育儿群里,一个妈妈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大儿子淘淘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经常做出一些伤害性和破坏性的事情。一次,她和老公因为要外出看新房,带上了大儿子淘淘和小女儿妮妮。一路上,淘淘不是抱怨天气太热就是太无聊,小女儿妮妮累了则安静地伏在妈妈的膝盖上睡觉。

第二天,夫妇两还要外出看房,于是和淘淘商量,让淘淘自己在家玩,夫妇两带着小女儿继续看房。哪知回到家后,夫妇两发现家里的高脚海绵椅被儿子划得稀巴烂。

这个妈妈当时非常生气,她的第一反应是:儿子怎么会这样?

孩子不吼不听话?错! 专家:做到三点比吼更管用

好在这个妈妈当时正在学习育儿方面的相关知识,第一反应过后,她尝试站在儿子的立场看待问题,开始理解儿子的感受。于是,她走进儿子的房间,问她的儿子:“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带妹妹去看房子而不带你,是因为我们爱妹妹胜过爱你?”

淘淘含泪点点头说:是。

她继续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12岁那年,我妈妈带着16岁的姐姐去了北京。我也想去,但他们说我太小了,我不相信,我真的也觉得是妈妈爱姐姐胜过我。”

淘淘满脸同情地看着妈妈,认真地听妈妈说。

这位妈妈继续说:“其实,我和爸爸昨天把你留在家里,是看你前天出去时太热太累了。我们原本也想把妹妹留在家里,但是我们知道,妹妹不能像你一样,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儿。”

当淘淘确认他的父母并非不爱他时,他的不当行为消失了,甚至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回了塑胶,和妈妈一起修好了高脚椅子。

孩子不吼不听话?错! 专家:做到三点比吼更管用

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是丧失信心的孩子,就像上文的淘淘一样。如果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孩子需要的爱和关注,孩子的不当行为自然就会消失。相比给予孩子尊重、信任和爱护,吼骂是最糟的一种选择。

孩子是上天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借由爱和信任来到父母身边,实在不应该被误解甚至被持续伤害。父母一定要练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孩子成长的规律,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让孩子像孩子一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