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劉昆、寧吉喆今天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又一波利好來襲!易綱、劉昆、寧吉喆今天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本報記者聯合報道

今年對外開放還有哪些新舉措?減稅降費還有哪些空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繼續縱深推進?

24日,財政部、央行、發改委等部委負責人齊聚釣魚臺,對上述問題發出權威聲音,釋放重磅信號。

要點:

1、爭取9月底前將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08萬億元發行完畢

2、將於5月1日起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的繳費比例,從20%降到16%

3、今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加明顯的降費,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負擔近2萬億元

4、金融服務業開放要在持股比例、設立形式、股東資質、業務範圍、牌照、數量等方面,對中外資金融機構給予同等待遇和同樣監管標準

5、健全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機構和處置機制,探索以存款保險為平臺,建立市場化、法治化金融機構退出機制

6、研究制定居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劉昆:

減稅降費近2萬億,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

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今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加明顯的降費,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負擔近2萬億元。

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深化增值稅改革,將現行16%和10%的稅率分別降到13%和9%,確保製造業等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行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並繼續向推進稅制簡化方面邁進。

今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有所放緩,而財政支出剛性較強,收支平衡壓力較大。通過統籌收入、赤字和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方式,加上實施中央和地方壓減一般性支出、收回長期沉澱資金等措施,今年預算安排財政支出超過23萬億元,增長6.5%。

平衡財政支出,一方面是開源,一方面是節流。開源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前景很好,財政收入還會有正常增長。節流方面,要當“鐵公雞”也要當“鐵算盤”。從中央財政情況來看,中央財政本級籌措了超過1萬億元資金來解決減稅降費帶來的困難。中央和各地財政還是很多企業的出資人,可以通過出資人角色向企業收取一定特殊年份的收入來解決。從今年來看,一是中央財政提高了赤字率,二是向特定企業和央企收取一部分資金,三是預算調節資金籌集了2800億元,四是減少支出等方面籌措了2000億元左右。

劉昆表示,要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使用,爭取9月底前將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08萬億元發行完畢,同時督促各地加快資金撥付,及時用在項目上,充分發揮對地方穩投資、擴內需的積極作用。

今年將堅持疏堵並舉,有效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特別是隱性債務的風險,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發現一起,問責一起,通報一起,終身問責。妥善處置隱性債務存量,有效降低債務風險。

劉昆表示,將於5月1日起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的繳費比例,從20%降到16%。

支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支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推動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適當提高城鄉低保專項救助等標準。

易綱:

五方面擴大金融業開放,四方面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業開放不斷加快,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總體水平仍然不高,仍有很大的提升潛力。針對當前金融開放水平仍有待提高的局面,要做以下五點考慮。

第一,堅持金融服務業開放、金融市場開放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相互配合,協調推進。

金融服務業開放要在持股比例、設立形式、股東資質、業務範圍、牌照數量等方面對中外資機構適用同等監管要求和標準,以更加透明、更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同等對待內外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開放要進一步聯通境內外資本市場,進一步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完善“滬港通”、“深港通”。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更好地發揮匯率在宏觀經濟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中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第二,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推動落實“非禁即入”,中資機構和外資機構皆可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和業務。

第三,完善金融業開放的制度規則,實現制度性、系統性開放。

加快相關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不斷完善會計、稅收等配套制度。加強頂層設計,統一規則,同類金融業務規則儘可能“合併同類項”。

第四,改善營商環境。

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優化行政審批,提高審批過程的透明度和審批效率。加強政策制定的溝通協調,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做到規則簡約透明。

第五,完善金融監管。

中外資機構開展金融業務都必須持牌經營、接受監管。擴大市場準入的同時不斷完善金融監管,使監管能力與開放程度相匹配。

易綱表示,未來要適應不斷提升的金融業開放水平,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一是充分發揮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作用,統籌把握各領域出臺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逆週期調節作用,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不斷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加強對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進一步完善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豐富政策工具箱,加強金融市場的實時監測,阻斷跨市場、跨區域、跨境風險傳染。

三是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金融業綜合統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結算機制,實時動態監管線上線下、國際國內的資金流向流量。

四是健全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機制。探索以存款保險為平臺,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機構退出機制。

此前,人民銀行在博鰲宣佈了一個金融開放時間表,對11項具體措施給出了具體時間。目前,絕大部分措施已經落地。極少數尚未落地開放措施的修法程序也已到最後階段,相關申請的受理工作也已經開始。

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取得明顯進展:瑞士銀行對瑞銀證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實現絕對控股;安聯(中國)保險獲准籌建,成為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美國標普公司獲准進入我國信用評級市場;美國運通公司在我國境內發起設立合資公司,籌備銀行卡清算機構的申請已經審查通過。

寧吉喆:四方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問題既有總量性的也有結構性的,既有需求側的也有供給側的,但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供給體系不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經濟循環不夠順暢。

下一步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上狠下功夫,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持續加大破立降力度。

著力破除無效低效供給,繼續推進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健全各方面責任共擔和損失分擔機制,穩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推動依法處置“殭屍企業”,制定退出實施辦法。把降低企業槓桿率與企業兼併重組、產業整合有機結合,穩妥做好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好年初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加大投資補短板力度,依法合規採用PPP等多種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補短板重大項目。

二是著力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充分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動性積極性。

弘揚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準入、監管、退出制度,擴大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範圍。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准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包括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持續推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建立健全清單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完善清單信息公開機制,推動“非禁即入”原則和政策普遍落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再推動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國際可比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今年選擇在部分省市全面推開營商環境評價試點,明年在全國推開。

三是著力提升產業鏈水平,大力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強重大技術裝備補短板,大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積極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升級各類“雙創”平臺載體,強化創業投資對“雙創”的支撐引領。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今年將實施一批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重大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實引導和支持各類生產要素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集聚,促進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升級。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快放寬服務業准入。深入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四是著力暢通經濟循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落細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安排。抓緊出臺製造業、高技術產業、服務業以及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培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要適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者在內的14億居民消費升級和分級態勢,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服務結構、產業結構、投資結構,暢通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和投資循環。積極拓展消費新增長點。研究制定居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加快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加強消費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施策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重大風險監測研判預警。堅持結構性去槓桿,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輸入性風險,避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記者:趙白執南彭揚歐陽劍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