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唄龔連勝:能回答清楚用戶為什麼選你,事情就成了

美唄龔連勝:能回答清楚用戶為什麼選你,事情就成了 | 舵舟

出生日期:1986年

地域:成都

融資輪:B+輪

團隊規模:600+

行業:醫美

導語:

創業是一個打破和再創造的過程,存活率不高。舵舟每期的文章,關注成長性公司在早期是如何解決活下來的問題,以及進入規模化後組織發展的問題。本期訪談的美唄,是醫美行業的頭部公司,2018年完成由深創投領投的1億人民幣B輪融資,2019年3悅,獲得四川省電子商務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數千萬B+輪融資。目前團隊規模近700人,創始團隊均為85後。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創齡10年的創始人龔連勝並非天賦極佳的人,但他的過往經歷,讓他掌握了一個本領——人都是不被需要的,那麼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的訪談邏輯是:人、公司和產品。依照時間順序行文,這個人是怎麼成長起來的,他如何讓這家公司活了下來,以及他們如何找準了公司的方向。

1

成績差,家裡窮,被欺負

但是我電腦厲害,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兒

舵舟:今天我們的採訪遵循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樣的公司提供什麼樣的產品來進行。

龔連勝:我是1986年生,2008年開始創業。只上過很短時間的班,那家公司據說有一個前輩叫陳小華,就是現在58的那個。

我出生在重慶的農村,上小學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小時候家裡困難,只能光著腳走。如果夏天太陽比較大,石板路是很燙腳的,就沿著路邊走有泥土的地方。下雨天一個人會摔倒,哭著臉自己站起來,反正也不會有人送你。路上很慘很無聊,我就想我們家怎麼這麼窮?我怎麼這麼倒黴?也沒有衣服穿,只能穿親戚送的衣服,有些還是女孩子的樣式。

小時候真的讓我窮怕了,我很不喜歡吃玉米、紅薯,但每天都是這些,就很煩。我當時的狀態不太好,這是一段難過的回憶。一開始小學成績還行,人生還有點價值,後來轉到大點的學校後,成績就下滑了,我從前3名掉到了第15名。那時候的小朋友流行模仿古惑仔,欺負的對象是誰?就是我。從小學五六年級,一直到初中,我們學校都是這種風格,十二三歲的孩子總感覺自己很牛,老打架,我個小肯定打不過。

我覺得自己委屈極了,家裡條件差也就算了,讀書讀不過人家,打架也打不過,幹啥啥不行。我一個人躲在宿舍裡,無處開解,就學武俠片裡的那些人打坐、冥想。我想宗教可能都是這樣乾的,不管怎麼樣先試試再說,看有沒有效。就去沉下心來問自己一些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生下來活著是為了什麼?

總之,那段人生還挺低谷的,我一輩子有兩次這樣的經歷,感覺活著不容易。

高中成績越來越差,乾脆自甘墮落跟著大家去玩遊戲。每週回家拿生活費,出門的時候家人交待要好好學習啊,我嘴裡答應說好的好的,一轉身就跑到網吧通宵了。其實整個人是很崩潰的,各方面都差,還自甘墮落。過去的人生一直是沒有成就感的,直到開始玩電腦學習黑客技術。我發現原來這個東西這麼厲害,我的人生終於開始有點美好的東西了。

大家在網吧大多是在玩《傳奇》,《CS》,但是玩久了要充點卡。可我的生活費就夠通宵,不夠充點卡,那就玩點別的吧。東看看西看看發現網上有很多免費的教程,可以學一下黑客技術。學好了這門技術,可以有很多種玩法,比如把一個網吧裡的人都加上,然後去聊天;還可以搞到很多六位數的QQ號;在電腦上安裝木馬程序,通過共享網絡協議去看到你的電腦;還可以攻入網吧的系統,把他們計費系統關掉,蹭上網玩兒。

人在電腦面前,其實是不分強弱的。雖然你在現實中很強,但我在電腦面前很強,可以做到別人辦不到的事兒。就有一種走上了人生巔峰的感覺,逐漸得到了一些正能量的反饋,慢慢狀態越來越好了。

到了大學,我遇到一個網友,他說自己做了一個網站,每個月有2000多塊錢的廣告費收入。當時我們的生活費就500塊,如果我做了站長,既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我也有了自己的事業。我開始把興趣轉為事業心。

舵舟:學習被耽誤了,家裡條件不好,還讓你上大學?這在那個年代,真的很奢侈。

龔連勝:這中間是有挑戰的,家裡當時是不準備讓我上學了,或者是刻意的想磨練一下我。高中畢業後,家裡讓我去礦山裝沙,早上6點上班,晚上8點下班。五個人裝一車沙,五塊錢一車,就這麼一塊錢一塊錢的賺,一天可以賺50塊。在礦山上班的那段日子,天還沒亮就起來不停的裝沙,一直到黑,我每天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喝口水,然後睡覺啥都不想。

幹了一週我滿手都是血泡,每天強度很大,真的受不了。後來我爸說你可以跟著師傅學開車,那個車是沒有剎車的,就靠手剎,我還是受不了,拿著大專的錄取通知書就去上學了。礦山的活兒太苦了,但其實我爸在那都上了好幾年班了。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出社會之前的經歷,有沒有跟別人不一樣。如果非得跟現在的結果關聯的話,我的計算機基礎打得很紮實,站長時代讓我學會了怎麼去找流量 。但當時肯定沒有做這個打算,就是想掙點生活費。

我今天在想,可能一切都是緣分。我們這代人趕上了互聯網,上一代人趕上了房地產。在所達成的結果上,我認為巧合是更大的原因。比如說醫美行業能起來,是因為大家的收入水平上來了,自然就有了美的需求。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大家不僅不會選醫美,連化妝品護膚品都不用。我們能夠做到一定的市場規模,我的結論是趕上了好的時代,這些都不是個人能力可以決定的。

我覺得我這幾年好像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還在吃老本。其實我對用戶對網絡的理解,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化。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積累的話,可能我從09年開始帶團隊,到現在都10年了,再差也不會太差,反正人來來去去的。我創業早一點,就早知道怎麼組團隊,怎麼找模式。

這十年裡,我見過很多不同行業的,非常優秀的創業者,但很遺憾,他沒有達成最後規模性增長的結果。創業者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我覺得是運氣。可能我的思考不一定對,但我就這麼認為。優秀的人太多了,不論是團隊裡的同事,還是跨行業的創業者,甚至是過去的學霸。他們的邏輯思維都很強,有大量的閱讀,思考的深度也很深。從知識的積累,到天生的聰明度,我都沒有法跟大家比,只能說運氣好。

除了運氣之外,還有一些規律。當一些東西觸底以後,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反彈。我經常跟大家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因為你窮了三代了,你只要沒被弄死,而你又活不下去了,所以你只能全力以赴,最後就必然要翻身了。這是一種週期性的必然,當你反彈回來,你就很強。

我的經歷沒有什麼傳奇性的東西,倒是有一些感觸。比如現在我看我們團隊裡的一些同事,他剛剛上班工作沒做好,領導說兩句他就崩潰了。大家的內心成熟度不一樣,所能接受的心理震盪就不一樣,就導致抗壓能力也不一樣。比如他當過兵,經歷過大生大死,內心很強大,他會認為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就容易進入到良性循環。

我的自我評價是很懶的,可能我同事對我不一定這麼評價。我覺得自己沒有全力以赴,全力以赴的狀態應該是一天只睡4或6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得幹活。但我現在一天只工作10多個小時。可能同事覺得我已經可以了,但我認為不夠。

我沒有那麼勤奮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我還沒有經歷過大生大死。比如馬斯克為什麼會去思考把火箭放到太空上去呢?他能站在全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沒有被巨大啟發或者經歷重大轉折的話,是不容易有這種鉅變的。而我所經歷的環境其實相對平和。我只是碰巧創業10年了,碰巧你10年裡都在幹一件事,積累了一定的厚度,其實沒幹成什麼。

2

沒有錢,發不出工資,沒有成長

那就一邊熬一邊想轉型,總能出頭

舵舟:剛剛說的心理成熟度,當年你22歲創業,你是如何承受住創業壓力的?

龔連勝:08、09、10年那幾年真的是發不起工資,往往明天就要發工資了,今天的白天晚上還在焦慮。第二天上午想著出去收錢,到了晚上擠一擠,把一線同事發了,管理層都不發。就這麼持續了兩三年,其實挺崩潰的。

我屬於死要面子撐著,只要有一分錢,我就要投入擴張,只要我有一口氣沒死,我就要把這事幹成。我覺得面子很重要,不希望任何人否定我。當你做黑客的時候,所有人都誇你電腦厲害,現在創業了,客戶見你就會誇說20歲就創業,真不錯。所有人都在誇你,我已經習慣了大家認可我,就很難再接受別人不認可我了。現在我逐漸不是很在意這件事了,但在當時算是一種自我保護,一定要證明自己是可以的。

當時的業務是做流量分發,幫別人做網頁設計,營銷。這些事兒門檻低,收費也不高,不太可能規模化。而我的團隊一直在擴張,08年底就發展到十幾個人,09年已經有三四十個人了。我當時一心想做大擴張,稍微有點餘錢就招人,一件事情只要做了半年,我就會放給團隊去做。開公司第二年不到,我就去成都開分公司。

我就想我能不能在重慶變成第一名?能不能在西南區變成第一名?因為第一,我看了一下競爭對手們,好像沒有特別大的競爭,這個領域我可以做到前面;第二,當時激情比較滿,剛剛從學校出來,自己睡在辦公室,整個團隊也都睡在辦公室。年輕人像打遊戲一樣充滿激情,我20歲,他19歲,都那個年紀,還挺好玩的。團隊擴張本身對團隊就是一種激勵,他看到公司一點點在變大,公司在搬遷,業務也在變多,大家也充滿了幹勁。

但是說實話,那段時間是,沒有什麼成長的。就像在網吧生活著一樣,吃住和工作在一起,每天沒日沒夜的,很多時候會覺得很無助。早上起來打開電腦,睡覺關電腦,早上起來又打開,睡覺睡在沙發上,其實你和死了有什麼區別呢?反正每天都這樣。那個房子也是暗暗的,窗戶打開有一點點光亮,你要不打開就全黑的,跟監獄一樣。你每天除了出去見客戶,每天都在那待著。

09年我挺迷茫的,每天騎自行車在路上,我就看一下天,就想今天和昨天有什麼不一樣?這個月和上個月有什麼不一樣?我覺得好像挺浪費時間的。我有很多種想法,野心很大,但團隊不一定能做得到。這種浪費生命的感覺,跟當年沉迷於遊戲是一樣的。沒有成長的時候,我會特別無助,我看一眼工作室,像坐牢一樣,我看一下天,今天又要浪費過去了。騎個自行車在外面晃一晃,一天過去了,什麼都沒幹。

舵舟:你都沒有錢發工資,你還能擴張?

龔連勝:我是收一點錢就擴張,比如一個月成本是1萬塊錢,當月收入超過1萬塊,我就開始擴張招人。我能收10萬我就招20個人,有多少錢我就招多少人。賬上我不留錢。

舵舟:不怕嗎?

龔連勝:其實每個月最後兩天是很難受的,頭皮發麻,整個頭皮是繃著的,不好意思走出去。但那三年,我堅守一條底線,就是不給大家晚發工資,偶爾出現特例,我會跟團隊講。所以提前跟團隊做了這種承諾,後面執行遇到困難的時候,那一兩天你看到同事是糾結的,非常焦慮很糟糕。人家跟著你上班,要吃飯要租房子,工資又很低,就一兩千塊,你要是晚發工資,人家就沒飯吃。我當時很難受,就像行屍走肉一樣。

舵舟:怎麼撐下去的?

龔連勝:反正也不會死,公司三年沒死了,以後也不會死了。我覺得支撐我的是慣性吧,我已經習慣了那種焦慮,而且我也想清楚了最壞的情況,也不會怎麼樣。

舵舟:會擔心家人朋友怎麼看你麼?

龔連勝:我儘量不會給家裡人說這個事,我都報喜不報憂。

舵舟:那幾年給家裡錢了麼?

龔連勝:那幾年都沒有,過年都沒辦法過。

舵舟:過年敢回去嗎?

龔連勝:還是回去的,但是就躲在家裡,哪裡也不去

舵舟:會吹牛麼?說賬上的錢拿不出來,都投進去了之類的。

龔連勝:

大概是這個意思吧,反正如果有同學過來,確實看到我們辦公室有擴大,團隊也大了,看起來這哥們還挺光鮮亮麗的。我現在回過頭來看,我也很詫異我是怎麼熬過來的,反正飯還是有吃的,雖然我沒有按時發工資,可能隔了十天之後,我還能拿出2000塊錢先把生活費開支了。反正沒死就熬著,一邊熬一邊想轉型。

我當年做站長的時候,就想做一個垂直行業網站,只是不知道做什麼行業,既然要做垂直,那就要做大行業。當時我覺得房產汽車教育醫療這些大類目中,房產有搜房網,汽車有汽車之家,但是還缺醫療平臺和教育平臺,那就做這兩個。

舵舟:所以你當時的選擇沒有很篤定,就是隨便找兩個方向試一試。

龔連勝:是的,沒有特別篤定,我兩塊齊頭並進做。後面慢慢偏向醫療美容了,這跟我自身的體驗有關,有一次我去洗牙,工作人員建議我把齙牙做了。初中時我摔倒導致了齙牙,那次做完以後,給我的感覺非常好。以前跟人家聊天,不管是學生時代,還是工作以後,都是捂著嘴的,拍照都不敢大笑,嘴不敢張很開。小時候就被人取綽號齙牙叔,我花了2800塊,從此我的人生終於可以開懷大笑了,這對於我的自信心提升有很大幫助。

我還認識一個朋友,他臉上有一塊黑色胎記,平時他會把頭髮梳到前面來擋住臉,整個人看著跟鬼一樣。後來他把胎記做掉了,就變得跟正常人一樣。這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不管是牙齒美容還是皮膚美容,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當時因為這個朋友還加入了一個群,群裡有一兩百人,都是因為臉上的黑胎記,很多年裡一直受到困擾,沒有工作,耍不到朋友。我很想跟他們講,你們花點錢做幾次激光,這一輩子都改變了。

醫美行業,其實客戶需要花的錢不多,但是給人的自信心重塑影響很大。我最近看我的所有照片,發現我的牙齒都張得很開,好幸福。 這些體驗讓我知道醫美行業有很多用戶,也能創造價值,那就專注做這個,就慢慢要培訓業務平臺放下了。

舵舟:教育沒有給你相關的好的體驗麼?

龔連勝:教育的成就感是很大的,比如說學歷教育,IT教育,它會讓人因此收入提升。但現實是很多這種教育都很水,學了還是找不到工作。而且往往來找這種職業培訓的,通常是成績相對弱一點的學生,對人的改變不明顯。所以這個事情可以做,但用戶的需求沒那麼大,效果也沒那麼明顯。如果說一天有10個人問我做培訓,那麼對應的有30個人問我做美容,我已經服務不過來了,所以就放下培訓。

舵舟:大家都說業務二次起跳很難,怎麼聽你講這麼簡單?

龔連勝:首先,我齊頭並進的兩個平臺,模式高度相似,相對好操作。轉做平臺之前是很痛苦的,因為三個業務一起做,你還要出去跑單子,還要拓展商戶。過程很糾結,如果不去跑單子就沒收入了,如果很篤定地做平臺,而平臺的啟動是有周期的,我會死的。所以老業務拖了我好久,到最後我才轉給別人。

當時老業務手頭有幾百家客戶,你不服務肯定不行。其實轉型的過程是很糾結的,團隊換了一波,到做平臺是完全重組的團隊。因為大家有慣性,他習慣去做之前做過的事情。不過,還是有體驗好的地方,就是終於不用做老業務了。糾結在前面,好的體驗在後面。 但也捨不得,因為一旦放棄老業務,就意味著跟了你三年的團隊要解散。但是必須要關掉,這樣你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好當下這件事。

我的優勢是在互聯網和用戶交流方面,而之前的工作,我要幫客戶提供服務器,要幫他們做設計,要承諾效果,鏈條拉得很長,環節也很多。但我只做平臺之後,我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把內容做好,流量做好,這次轉型是減負的過程。

還是有煎熬,身邊總有人說,你怎麼還不轉?你在拖什麼?但我內心一個聲音在說,再等等。後來終於下決心了,很舒爽,因為團隊小了,原來有三四十個人要開工資,轉完型只需要兩三個人就行了,沒什麼開銷,而且培訓會有一點點收入,可以覆蓋成本,然後再平滑的過度到醫療。

過程中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是大家對你的否定,有人會說你已經失敗了,說我搞砸了。當時的我很難接受被釘上失敗者的標籤。

舵舟:為什麼不能接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龔連勝:我現在好一點了,但我可能前三十幾年,我都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最近有聽到一兩次,我覺得我才可以勉強接受。因為我已經轉型過一次了,我會說大不了重頭再來。但也只是說說而已,我內心其實還是很抗拒失敗的。

舵舟:創業的每天都要面對失敗。

龔連勝:我抗拒那種致命的失敗,歸零的失敗。日常的失敗是原本有10分,你手頭還有6分,你還不會死。所以在轉型的時候,我內心預設了一個場景,如果有人說,他把網絡公司關了,創業失敗了,我可能會因此封閉幾個月不見人。但是還好沒有人在我面前說。

舵舟:這一段你積累了什麼?

龔連勝:你有過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沒那麼怕了,承受力強一些了。也體會到你把一件事情關了不一定是壞事,可能會更好。對人對事放鬆度強了很多。

舵舟:08年到10年,你非常緊繃。

龔連勝:非常緊繃,每個月都這樣,因為擴張的速度沒辦法讓我們擁有彈性。那時候工資就夠發一個月,所以當2015年,我們融資以後,發現工資可以發六個月了,開心死了,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後面現金儲備好一點了,發現兩年之內都死不了,真的是太輕鬆了。你會感覺到安全感,即便這個業務不行了,我也能拉著團隊出去再造一把。

舵舟:如果再讓你回到08年,你會做哪些規避。

龔連勝:第一,我肯定留夠三個月的工資,第二,我也不會求那麼多擴張了,我現在更看重質量,而不是速度。

舵舟:為什麼你當年那麼求速度,是誰給你的影響?

龔連勝:不知道是誰,年輕氣盛吧。08年剛成立我就拍著胸脯說,我們要做一家上市公司。事還沒幹,先把牛吹出去了。給自己太高預期,導致履行的時候做不到,其實還沒有準備好。我們老家有好面子的習慣,這個可能會對我有一些影響。主要是自己的思考成熟度不夠。

我今天依然存在這個問題,就是問題沒有想得特別清楚,就開始說。 不慎重但又愛面子,又愛吹牛,其實又沒準備好。就導致中間那個過程很難受。你有很大的野心,但又沒有很大的實力。

舵舟:你沒得抑鬱症,還很牛逼的。

龔連勝:我在15年,16年有一段時間其實還是挺抑鬱的。除了初中打坐抑鬱之外,這是第二段了。我最近得出一個結論,出家也挺好的,信佛也挺好的,因為你有了一個精神寄託。

3

對手錢多,巨頭進入,競爭激烈

我以價值為導向,就有我的機會

舵舟:我們來繼續說說轉型之後。

龔連勝:轉型後就很順,因為我們會做流量,也做了多年的網站運營,輕車熟路很快網站就有了訪問,積累就產生了效果。那段時間去辦公室很happy,就覺得天下都是我的。真的好舒服,也沒有大的財務壓力。我幻想著有一天我也會像搜房網一樣,成為行業裡數一數二的垂直網站,指日可待了。

當時有一個對標,一對比發現感覺更有把握了。當時我帶團隊的能力更成熟了一點,這是大家認可的靠譜的方向,團隊不大但很精幹,我又不用幹活,我整個人都放鬆下來。睡在辦公司都很開心,到了晚上叫一點滷味,喊兩瓶啤酒,舒服。 好久都沒有那種狀態了。

後來我們又遇到了醫美爆發式增長,就更順了,團隊一搭,蹭蹭的每個月都在漲,從11年12年13年14年每年都在增長。所以選對行業比什麼都重要,我就在想怎麼不早點幹這個?然後就想所有那些對不起我的人。

舵舟:當年你對我愛答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龔連勝:是啊,過去你對我愛理不理,現在你可能沒有我發展得好。而且我還因此多了很多朋友,以前見的企業客戶,見一下就沒了,其實沒有太多積累。但平臺上的消費者都是年輕人,大家能夠聊到一塊兒,就像原來高中一樣,我多了很多網友。

當時其實很忙的,那段時間要負責網站運營,兼職客服,但是體驗很好,增長特別快,每個月都在爬坡,月營收從幾萬到十幾萬到20萬到50萬,到80萬,我積累的相對足夠的團隊經驗,所以團隊也能支持。2012年,我們的核心團隊開始成型,進入了幾個關鍵的合夥人和股東。

前面積累的管理經驗,在那段時間生效了。以前什麼東西都需要自己學,學會了再去找搭檔。現在不是了,直接去找可以獨擋一面的牛人,他們既可以帶團隊,又可以把事情負責完。所以以前我是做事兒,現在我是找人,人找到了,事兒就好辦了,他很快就能給你把市場開拓出來。一般我會找身邊自己很認可的人,然後吸引他來加入。

舵舟:當時你是怎麼看待這個事的?

龔連勝:是個生意,原來大家吃不起飯,現在大家吃得起飯了。但是我對於生意也有自己的堅持,——儘量選一個有價值,又能成就自己的事情。醫療行業裡其實有很多民營醫療,比如男科婦科醫院的做法是有問題的。人家沒有問題,你讓人家花很多錢,挺昧良心的,罵名很大。所以我的原則是在不作惡的情況下,既能為用戶解決問題,又能滿足團隊的發展。

舵舟:你是經歷了什麼,才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嗎?

龔連勝:比如我們做網絡服務的時候,會幫一些民營醫院做廣告託管,線上營銷。但身邊的人會說這醫院口碑不好,我們心裡就很糾結,就不想接這種客戶。還有就是去見客戶的時候,發現他們在聊說這個病人其實沒啥病,但我們收了很多很多錢。我聽到這種話,心裡是很不好的,這錢能不能掙啊?

所以在醫療的方向上,我沒有選擇別的科室。因為其他都是治病,而這個是美容。治病是你花了10萬塊,沒看好時間還耽誤了,人都快垂死了,你還在坑他。美容是你花3000塊,就可以讓你的整個心態發生變化。

舵舟:可是醫美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啊。

龔連勝:醫美的決策者在消費者,而嚴肅醫療的決策權在醫生。美容是我不想做我可以不做,交了錢我也不做。但如果你生病了,你還能跟我講價嗎?當時整形行業口碑也存在問題,但我問心無愧,我們作為一家要接受市場檢驗的平臺,我保證做到推薦的醫院是合規的,我的價格是公允的,你的效果是明確的。我們的客戶回訪,大部分客戶是滿意的,這也是我們一直可以擴張的動力。總體來說,那段時間很順。

舵舟:後來怎麼就失控了呢?到15年開始有點抑鬱。

龔連勝:2015年O2O大熱,競爭很激烈,競爭對手一輪輪拿錢,一筆比一筆大,從500萬,到2000萬,再到2個億。在財務、資源上我們是不佔優勢的,我就感覺我是不是不能幹這個事?我們公司是不是要關了?非常絕望。

團隊成員老來問我公司未來怎麼發展?其實我也沒想清楚以後怎麼做。當時就覺得錢多就會勝利,而我就是錢少。我得出一個悲觀的結論——看來我們是沒有活路了。那我們做什麼才會不死呢?在這種失敗的陰影下,我開始深度思考。

這是一個思考的轉折點。那時我站在中關村稻香園的出租房裡,看著外面的廠房想,前幾年大家沒飯吃,現在有飯吃了,還買房買車了,為什麼還要創業呢?競爭對手那麼優秀,用戶為什麼要選我們呢?這個時候我的思想開始啟蒙了,後面花了很長時間去看用戶怎麼想的,怎麼選的。

舵舟:你怎麼還跑到北京來了?

龔連勝:我一直有一個擴張夢,到了13年,我已經憋了三年了,覺得還是要出來看看。13年我來了一趟,14年就搬到北京了,希望爭取到優秀的人才,更好的發展環境。確實沒白來,至少第一輪融資是在北京完成的,也認識了一些優秀的人,開了眼界。我一直想幹一票大的,有段時間我想要不要去硅谷發展?但直到現在我也沒去過硅谷。

舵舟:深度思考的結果是什麼?

龔連勝:幹一票大的,我們全力做好讓用戶選我們。反正衣食無憂也對得起同事了,我這個人對於物質的要求不高,買一套60平米的房子可以了。大家在重慶有房子住有車開就可以了,同事的房子都比我的大。我的觀點是,你換大房子豪車對你又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又不是吃不起飯,物質有基礎的保證就行了,你再奢侈也沒有意義。

在北京,我們在很好的地段租的辦公室和房子,我也覺得很好,三分鐘就能到公司。三個人一起住也很好,重新進入創業狀態,大家是為了一份事業,而不是為了掙多少錢。我一直是做成事的想法, 而不是掙很多錢的想法。

我開始重新思考願景,如果自己能夠活下來,那就去做一件很牛的事情,這輩子就值了。最近兩年有人說你寫個墓誌銘吧,我寫的內容是——成為對行業有貢獻的人,千古留名。能不能做到不敢說,但心裡就這麼想的,也肯定往這方向去做,要不然你沒有奔頭。

如果沒有奔頭了,其實出家或者回老家也挺好。比如我回老家,隨便在網上賣點什麼,把房子搞好,把父母養了,或者在網上寫東西兼職,也很好。或者我在寺廟裡,我每天吃吃素沒什麼壓力,情緒也不波動,是非常終極理想的狀態。 我真的就有初中的同學,他一直開開心心的在家裡待著,打打遊戲不求名求利,我就問他你為什麼這樣,他說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樣的,他很喜歡自己的狀態,所以我們的價值觀完全不一樣,我還挺羨慕的。

那段時間就需要我去做決策了,要麼去過一種很穩定的生活,要麼去做一件有價值的事兒。以前我喊過一些口號,說要為1億人服務,要做百年公司。2008年我看《基業常青》,他的核心觀點是,企業的負責人可以換,業務可以換。只要企業有宏大的夢想,有成熟的機制支撐,它總是能夠活下去。

很多國家其實很小,也就兩三千萬人。 如果你能給1億人提供服務;很多短命的國外政府也就幾十年,如果你能開一個百年老店,那其實你的人生高度還是很高的。如果能夠做成,那就算沒有白活吧。所以後面就去想做讓消費者喜歡的事兒,他們一定會選我們的事兒。

舵舟:做了什麼呢?

龔連勝:以前我們主要做的外科手術服務,我們發現整形前的風險諮詢、方案諮詢是剛需。人活著就是要問問題的,只是體現方式是百度知道,還是知乎而已。用戶下單前需要了解很多東西,比如怎麼才能做好看,怎麼才能不做壞,怎麼才能更適合我?整形是關乎輩子的複雜決策,他尤其有問的需求。所以我們就專注外科整形諮詢,專注定製。而且我發現這些巨頭都不做,他們都是標準電商買賣產品。

而用戶其實什麼都不想看,他點開就想問。我覺得能把問的核心需求做出來也挺好。比如說諮詢行業有麥肯錫,他能幫政府做諮詢,那也挺厲害的。後來就慢慢找到了我們不可替代的價值,就篤定了這個方向。

當時也有些人罵,說你們是黑中介嗎?我就去網上搜“黑中介”,原來“黑”是欺詐的意思。為什麼大家對房產中介的印象不是很好,因為中介在中間吃差價騙人。今天鏈家能做起來,因為他房源是真實的,他沒有加價,他把讓整個行業的形象都提升了。那麼我們也可以。

到今天我們反省,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大家拿到那麼多錢,那麼多巨頭衝進來,為什麼還有我們的存在?答案就是我們做的事情對用戶真的有價值。當我們很篤定的定位到專注做中高端定製,這對團隊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定心丸。因為團隊不再焦慮別人做什麼,而是考慮我們把什麼做好就行了。

舵舟:之前團隊問你公司該如何發展,也許問的人不多,其實是你焦慮,你會主觀的放大這種感受,就會感覺很多人都在問你。

龔連勝:哪怕有一個人問我,我都會回答這個問題。可能確實很少人會問,但是依然讓你壓力很大。你必須回答,如果別人加入你的公司,他覺得你都沒有想清楚,那我加入你幹嘛?其實不光同事會問,用戶、合作伙伴也都會問,這是一個避不開的問題。就是你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跟你合作?為什麼要選你?這個問題特別難回答,如果能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事情就都做成了,我們終其一生都是不被需要的。

在轉型早期,只是因為我掌握了廣告投放系統,內容編輯能力,運營能力,所以就階段性的成了。但這都是從我的角度出發,沒有從用戶角度去看需求的必然性,就像喝水睡覺一樣的必然性。如果沒有解決根本性的需求,那商業就沒有存在的合理性。

今天看來為什麼移動醫療發展多年,依然不溫不火?因為用戶覺得你沒有解決我的實際問題,我看病還得去醫院。既然沒有解決本質問題,那這件事就沒有價值,就扛不過週期,就是一個短期的事兒。我肯定是要找一件能做十年以上的事兒,我不想再過兩三年換行業,我也不希望大家認為我們是一家失敗的公司。

在2015年、2016年我看到了這個行業真實的一面。比如說刷單,是為了融資的時候數據好看,我內心很難接受這個東西,而且我跟別人說我們沒有別人也不信。對於我自己來講,我一定要回答那個問題,為什麼用戶選擇你,需要你?如果這個問題能回答了,我覺得公司遲早會有價值,而不是靠刷單,靠給別人講故事。我知道這樣做的可持續性是不好的。

我在北京的那段時間,見到很多不靠譜的創業者,他們真的就是to VC的。什麼都沒有,他沒有帶過團隊,項目是他想出來的,沒有用戶基礎的,他覺得刷單就是日常。他天天跟你講別人的故事,過了一段他又跟你講個新的,他不去幹活,他就在那講故事。

舵舟:對比下來,覺得自己好優秀,是麼?

龔連勝:自慚形穢,覺得自己不會講故事,很土,他們都好厲害。但他們又覺得我很厲害。後面我就離開北京了,從狹隘的視角來講,我覺得這邊的人有點虛,有一小部分人就沒想清楚。但從大面上講,北京還是有特別多優秀的人,他們很成熟,也見過很大的世面。不靠譜的是少數。

舵舟:不靠譜的人是多數。

龔連勝:分圈子吧,早期創業者大家本來就沒想明白,一些東西都有待驗證,儘管在當時看來是正確的,但從長時間來講,那個問題的深度可能是不夠的。

舵舟:後來你是怎麼回答那個問題的?用戶為什麼選你?

龔連勝:回重慶之後,我大多數時間都呆在辦公室,我把美妝行業的發展看了一遍,護膚品公司,化妝品公司,美妝上市公司。我是男的我又不化妝,其實我很難體會用戶的感受,但我也要搞清楚用戶為什麼化妝。

我把整個女性變美“手段與工具”的歷程都研究了一遍,然後把整形失敗的案例都看了一遍,為什麼整容會整不好?那麼如何才能保證整好?為什麼有的人會選擇整形?大多數人其實沒有選整形,她選擇化妝。慢慢的很多基本面的問題就有了答案。

我看了很多點評、天貓的評價,貼吧的帖子,看看用戶提及整容的時候,會說什麼。我到現在還記得一段話,用戶說如果她不做雙眼皮的話,你就是眯眯眼,腫泡眼,死魚眼,雙眼皮貼都貼不上,都沒法刷眼睫毛。我發現這些都是用戶真實的痛點,她每天被人說沒睡醒,因為她是單眼皮。她貼了兩年的雙眼皮貼,眼皮都貼鬆了,所以她要選擇做一個雙眼皮手術。這些基本問題,其實用戶已經說過很多遍了,只是你沒去看,我們只看自己。

當我花了一些時間來看用戶在幹嘛的時候,我的內心更篤定了,我對行業的認識就真實了。都是一些很貼近生活的常識,不是O2O,不是VC這些概念。你能解決她的腫泡眼問題,她就會選擇你。

她選做雙眼皮,是選的產品,但她為什麼要在網上做雙眼皮呢?我也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思考。這也是很大的問題。我們做了很多調研,發現用戶會去諮詢朋友,會跑到醫院諮詢,以前她沒有上網諮詢的概念。那我們就去做一些工作,慢慢回答這些問題。

比如今天下雨了,你跑去醫院諮詢,不僅浪費時間,可能車不好打,還會被淋溼。你在網上也能問這些信息,答案很詳細,過程只需要十分鐘。你還可以看到其他用戶的評價對比,更方便更省時間更省錢更安全,用戶慢慢就形成了慣性。

但是我覺得團隊依然面對基礎問題,沒有給出清晰答案的情況,需要用一大段話來解釋為什麼,而不是極短的兩個字。為什麼你在網上貸款?因為窮,因為急。那麼用戶選擇在網上問整形,是因為不用排隊,省時間。你去現場可能掛不上號,甚至還要排隊一小時,最後的結果是預約不上。所以在線約一下,避免白跑一趟是常識。把這些常識解決好,我們就有價值了。

整形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安全,整容變毀容。如何解決毀容問題?本質上醫生好效果才會更好。那是否可以查一下這個醫生原來做得好不好?平臺上就可以查到歷史記錄。可以看到醫生的態度如何,技術如何,責任心如何?把基本面的問題解決好了以後,用戶才會放心的選擇大平臺。

同時大平臺天然的好處是,蘇寧的雜牌家電就少,因為篩過一遍。賣場承擔了擔保的增值服務,你有事可以找賣場。平臺有聚集效應,你可以放心挑,挑好的挑更安全,相當於網上醫美一條街,解決了集聚效應之後的挑選問題。 我們把這些簡單的東西做好了就行,而這些問題特別容易被搞複雜化。

得出這些結論之後,我們首先要確定我們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是團購公司?還是媒體公司?廣告公司?還是服務公司?我們現在覺得我們是服務公司。我們要把整形諮詢這件事做好,幫用戶解決售前的挑選、匹配、選擇的問題,售後的擔保問題。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就是一個很大的生意。整形外科市場的手術量很大,每年有400萬例,我能做40萬例,我也是一家幾十億的大公司。

後來就慢慢得出了篤定的結論,我認真做好一件事,不管這件事是什麼,只要他是每天真實發生的,我們的業務就會很順,內部運作也會流暢起來,用戶也真的會這麼選。我發現我要給自己解決的困境,消費者的需求,和同事所要求的發展是一個三者可以自洽,也可以共贏的事情。當你走向正循環以後,也會得到輿論支持,慢慢很多事情就通了,通了就不焦慮了。無論環境怎麼改變我都不焦慮,因為所有問題的解決都變成價值導向。

當下整形行業,大家最怕的就是毀容,我就解決毀容問題。也許下一個階段整形行業已經很安全了,市場需要的是品質和功效問題,那我就去搞研發去。我篤定的是,用戶需求什麼,我就去提前做。觀測用戶需求很簡單,因為他一定會爆發成大面積的差評。負面和差評就是商業機會的所在,就是用戶一定要的東西。這種被需要的邏輯,就會支撐我們的願景、戰略、員工、合夥人等等。

解開一切問題之後,我就不關心公司是否失敗的問題。我的視角是,原來的業務已經成熟了,市場不再需要了,用戶需要新的東西了,我們就去做新的東西。可我原來的視角是去追熱點,什麼火就做什麼,其實沒有解決為什麼的問題。而現在,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