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兒童退燒藥,但大部分家長還犯錯?值得收藏

在臨床中遇到很多家長,有些家長有發燒恐懼症,一旦孩子發燒就食寢不安,總是擔心孩子發燒,會不會把寶寶腦袋燒壞了?總想用退燒藥物一下子把孩子體溫降正常,其實關於兒童退燒藥物選擇和退燒藥物使用細節很多家長根本不懂, 這篇柯大夫和大家談談兒童退燒藥物作用機制、選擇及注意事項等內容,減少濫用退燒藥物對寶寶帶來傷害。

看似簡單的兒童退燒藥,但大部分家長還犯錯?值得收藏

為什麼會發燒

1、絕大多數兒童發燒屬於感染性疾病,侵入孩子機體的病菌,會釋放出炎症因子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進入顱內,神經系統中存在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中樞受到炎症因子刺激,體溫調定點上升,孩子就出現發燒,體溫高,往往提示可能炎症高。使用退燒藥物本質就是抗擊炎症因子。

看似簡單的兒童退燒藥,但大部分家長還犯錯?值得收藏

2、外界溫度過高,超過寶寶體表散熱能力,導致機體整個體溫升高,不是炎症因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所以口服退燒藥物是沒有作用,往往需要降低環境溫度,同時給予物理降溫,比如夏天孩子發生中暑,就需要離開高溫環境,同時多喝水,給予新鮮空氣流通,使用電風扇空調就是這個道理。

看似簡單的兒童退燒藥,但大部分家長還犯錯?值得收藏

小兒發燒藥物作用機制

退燒藥物本質就是消炎藥物,這些藥物會強烈抑制了炎症因子比如前列腺素水平,會使得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調定點下降,寶寶的體溫自然就下降。但是發熱的病因沒有這麼快解除,炎症因子還會持續,所以吃了退燒藥物過了幾個小時,往往體溫又開始上升。退燒藥物僅僅對症,起到緩解症狀,起不到治療疾病作用。

看似簡單的兒童退燒藥,但大部分家長還犯錯?值得收藏

小兒退燒藥物推薦

1、兒童常見口服退燒藥物,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滴劑,如果嘔吐症狀伴有發燒怎麼辦?無法吃退燒藥物或者吃了嘔吐的寶寶,可以選擇對乙酰氨基酚栓劑。布洛芬混懸液通常比對乙酰氨基酚抗炎作用強,作用更持久一點。美林用在大於6個月以上寶寶,泰諾林滴劑用在3個月以上寶寶,那3個月以下寶寶發燒怎麼辦?一定在查明病因以後在根據醫囑使用退燒藥物,同時針對原發疾病治療更為重要。

2、遠離肌肉注射退燒和靜脈退燒藥物,比如安乃近、賴氨匹林,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的複方製劑或者衍生物,容易出現粒細胞減少缺乏,出現少見的瑞氏腦病(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

3、關於激素退燒問題,常規情況下,不用激素退燒,如果在高燒持續不退燒,同時在疾病基本明確診斷,在有效抗感染基礎上,體溫特別難退同時沒有激素禁忌症情況下可以小劑量酌情使用,但不推薦常規使用,因為會抑制孩子正常免疫力,其次掩蓋了原發病的病情。

4、更不推薦那些不明成分的藥物灌腸來治療孩子發燒症狀,成分不明藥物是小兒潛在最大危害,有些是兒童禁忌藥物,有些劑量超大,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因為兒童藥物往往沒有灌腸安全性研究,也沒有使用劑量,所以請遠離。

看似簡單的兒童退燒藥,但大部分家長還犯錯?值得收藏

小兒常見退燒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1、口服退燒藥物,不要冷藏,尤其是開封了藥物,容易造成病菌汙染,另外還是發燒,口服冷的退燒藥物,容易造成胃病痙攣表現腹痛症狀。通常避光乾燥環境即可,不要放冰箱裡。

2、使用前,先用力搖晃,適當沉澱在瓶子底部的藥物成分更均勻,口服效果更好。

3、對於小兒退燒栓,如果是炎熱天氣,需要冷藏,因為很容易融化,無法把藥物送入肛門內。

看似簡單的兒童退燒藥,但大部分家長還犯錯?值得收藏

4、開封了退燒藥物到底可以保存多久?很多家長會問到這個問題,通常開封了一個月時間不再建議給寶寶使用,為了安全,為了有效,同時退燒藥物本身就不是很貴。

5、在體溫持續不退情況下,可以考慮布洛芬混懸液和對乙酰氨基酚成分交替使用,通常在一種退燒藥物使用後3小時仍沒有退燒,考慮交替使用,同時輔以物理降溫。但不常規推薦交替使用,更不主張聯合使用。

6、口服退燒藥物出現嘔吐,是否再喂退燒藥物,如果吃了馬上嘔吐掉,可以再喂一次,餵了半小時左右嘔吐掉,可以考慮再喂原來一半劑量。

看似簡單的兒童退燒藥,但大部分家長還犯錯?值得收藏

7、退燒藥物與複方感冒藥物不要聯合使用,複方感冒藥物主要成分還是有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成分,適當發燒有助於提高孩子機體免疫系統對病菌戰鬥力。

把複雜的兒科臨床問題通過科普變得通俗易懂,請關注@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歡迎轉發和分享,一起加入兒科科普的大家庭,家長有相關話題和問題可以留言探討,柯大夫在空餘時間會針對典型問題給予答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