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云南,这个四季都缤纷多彩的城市,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人前往,有的去丽江沐浴慵懒的阳光、邂逅浪漫,亲临雪山仰望它的壮美,有的在千年古城大理感受古镇的神秘,享受天镜洱海的宁静,众多值得打卡的景点成为了云南一个又一个标签。赞许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也一定知道了我们此次游记目的地,没错,就是大家都向往的云南,不过我们此行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去这些众人皆知的景点,而是要去探寻祖国之滇中缅边境上的风采。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第一期我们将去往中缅边境,由西双版纳出发,途径孟连、沧源、瑞丽、腾冲等边境城镇,最终到达大理,去探寻原是少数民族村落,去感受边境城市的异域风情,虽然很多地方也是第一次听闻,但我们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期待。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当然,边境的地势多为绵延的山脉,云南地区又是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路况环境充满了未知,为了保证行程的顺利,我们选择了这辆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它拥有路虎当家的ATRS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正好借此机会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它的全地形能力如何。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去年,作为发现家族的第五代车型,全新一代发现一改多年的硬汉形象,转型做了型男,在它身上多了些精致,而始终不变的是发现出色的全地形能力。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内在豪华感的提升更迎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配置功能上的丰富也让全新一代发现更贴心。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发现内饰的另一大设计亮点,就是前排这对指挥官座椅,它采用的是加冕式设计,不仅造型别致乘坐舒适性也得到了保障。它主要是为了提供更高的坐姿,带来更宽广的视野,这样在复杂路况下可以更有利于驾驶员更好的观察路面情况。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路虎的全地形科技,早已是越野爱好者们所皆知的,从1997年开始首创陡坡缓降,再到后来的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全地形进程控制、涉水感应系统等等,所有的全地形科技都为路虎旗下的每款车型带来了出色的全地形能力,也让众多越野爱好者们更青睐、信赖路虎。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我们拿到的首发限量版车型使用的是21英寸的轮圈,轮胎搭载的也更偏城市属性,为了行程考虑我们更换了19英寸的轮圈,使用了扁平比更大的AT胎。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AT轮胎相比原厂轮胎花纹颗粒更大,比城市型轮胎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路况,而考虑到更多的铺装道路,它又比MT轮胎拥有更好的舒适性,所以综合考虑我们为全新一代发现更换了AT轮胎。

北京-西双版纳没有直飞的航班,中间不仅要经停还要转机,所以第一天的行程我们全部在飞机上度过,再加上延误的时间,抵达西双版纳已经是晚上9点多。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集结地景洪市是西双版纳的首府,不仅有非常多的景区可游玩,当地的建筑、人文、饮食等也是非常值得体验的,只不过舟车劳顿的我们并没有心情多逛,到达酒店后纷纷沾床就着。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一觉醒来昨日的疲惫已经褪去,早餐一碗分量十足的米线果腹,不仅满足了味蕾,也为接下来一天的行程提了不少精神。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告庄西双景是我们头天入住的地方,这里离市中心不远,周边也都是西双版纳当地比较有名的景区,所以合式各样客栈和酒店随处可见,想来西双版纳游玩的朋友可以参考。

西双版纳作为我们边境之旅的第一站,10月底的气温已经开始渐凉,旅游节日的热闹劲也没有那么鲜明,并且考虑到后边紧张的行程,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的停留,半天的休整过后我们向边境进发。

--1--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第一站勐海距离西双版纳约50km,我们沿着G214国道一路向西, 3.0L机械增压发动机拥有250kW(340Ps)的最大功率,和450Nm的强大扭矩,全段的动力输出都非常有劲,且有非常好的输出持续性,推动这样一个大家伙绰绰有余。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在城市舒适性上全新一代发现确实有很大的改观,全新一代发现采用的全铝车身结构减重193kg使车身更轻更韧,带来的优势在于动力性能上的提升,同时对燃油经济性也有很大程度的帮助,至于实际的油耗如何,在最后的文章当中揭晓答案。

而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加上整合式车体的设计,带来的效果非常明显,首先是操控方面的感受,第一印象驾驶起来非常灵活,车辆对于转向的反馈更加直观,悬挂的快速响应为车辆带来了更高的极限。另一方面,对路面震动隔绝的更彻底,噪音也抑制的非常出色,高级感的营造更贴合发现的豪华属性,舒适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来到勐海县城,"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字样映入眼帘,或许有很多人与我这样不懂茶的人一样困惑,普洱茶的故乡难道不是普洱市么?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勐海县城并不算大,而茶商茶楼却多到像一个集市,这让我们加深了内心的疑惑。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在勐海县北部,有一座叫"大益庄园"的茶庄,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茶马古道的诞生,将西南方的经济和文化紧密的联系起来,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一个是勐腊,另一个就是勐海,这里世代居民千百年来都与茶相伴,无论是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种植优质的普洱茶。普洱市最早名为思茅,同样是普洱茶的产地之一,它作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驿站,为了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扬普洱茶文化,所以改名为普洱市。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茶庄里不仅能够了解到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这里还有近千亩的茶田,无论你是否懂茶,都可以在这品一品来自普洱之乡的普洱茶。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普洱茶,作为云南乃至中国茶文化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专注全地形70年的路虎,在越野车领域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全新一代发现与普洱茶一样,强大的气场透着浓郁的味道,它的设计转型无疑是成功的,路虎标志性的城堡式的车身设计,不仅具有超高的辨识度,让发现等车型展现出和纯粹的全地形风格,更通过车身前后拥有等宽的尺寸,车头和车小角度内收,上宽下窄的设计,让车辆在狭小的空间内具有更佳的通过性。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在车身尺寸上发现全面升级,通过性参数保持着恐怖的数据(接近角24°、离去角23.5°、纵向通过角20.1°、最小离地间隙220mm)。发现的全地形黄金几何,将各项通过性参数角度设计达到一个平衡,为车辆带来更优异的全地形通过性能力,这也帮助我们在后边的行程中,无惧复杂的道路。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阶梯式车顶是路虎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虽然在全新一代发现上有所减弱,单但依然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考虑到发现三排七座的布局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为第二排和第三排乘客,带来更加充裕的头部空间。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而说到座椅,发现采用的是剧院式的座椅布局,使得由前向后逐排增高的座椅设计,即便是第三排的乘客也依然能够享有舒适的乘坐感,以及更加清晰的视野,减少了旅途的疲倦。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饱满的尾部依然具有很高的识别度,相比上一代发现尾灯的尺寸变小,但是位置明显高了很多,LED灯光可以在深度涉水时依然保持高识别度。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从勐海向西南行进,就是我们边境之旅的第一个口岸城市—打洛镇,打洛口岸是中缅边境最南端的口岸,距离缅甸的景栋不到100km,并且也靠近泰国、老挝两国的边境线,算是云南比较热闹的口岸之一。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打洛口岸的热闹不仅是边境国多,周边也已经开发出不少景区,像边境金三角景区、中缅边境公园、打洛独树成林风景区等,引来不少旅游团观光,同时口岸还会设有中国和缅甸的免税店,国内的人可以买到缅甸当地的商品。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中缅两国建交已近70年,虽然边境事件断断续续发生过一些,但是并不影响边境上中缅两国人民保持着紧密往来,口岸城镇过着安详的生活,这些离不开两国政府在边境问题上的政策。

--2--

边境之旅的第三天,我们离开勐海,先继续沿着G214国道抵达景迈万亩古茶园,随后走惠民段、糯福段、S309省道抵达孟连,去往我们边境之旅上的第二个中缅口岸。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或许是工作日的原因,G214国道西景线车不多,路也很好走,但是多处60km/h的限速摄像,以及随时可能出现在路中的家畜,并没有加快我们的进程。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G214是中缅边境线南段唯一的国道,云南境内南至西双版纳,北达香格里拉,贯穿了整个云南西部,从勐海出来会经过不少国道线上的小县城,虽然不算繁华,但早午还算热闹。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就在我们即将要离开G214国道进入惠民段时,也正是进入了澜沧拉枯组自治县,作为云南省内第二大县,也是四大普洱茶的产区之一,最北端紧邻中缅边境线。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是澜沧县最著名的景区之一,平均海拔接近1400m,拥有超过16000亩,是目前世界年代最久远,且保存最完成的茶山,海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高品质茶叶。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景迈茶山遍地茶树可见,周边有很多少数民族村落,并且很多都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活习俗,当地人几乎全部都靠种茶为生,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景迈北上到达临沧,南接勐海、景洪,这些都是茶马古道重要的节点,所以景迈茶山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对于古道西南地区的商贸文化也同样做出了贡献。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从景迈到孟连可以走G214接S309省道,但选择了距离近一些但时间要慢两个小时的乡镇道路,为了能够更贴近边境城市。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离开景迈进入山路没多久,柏油沥青路面就消失不见了,后边将是大面积的非铺装路面,也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亚热带季风气候。

路虎的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发展至今已经进化到了第二代,它包含普通、运动、草地/砂砾/雪地、泥沼/车辙、沙地、大岩石/圆石在内6种驾驶模式,可以根据驾驶环境的地形情况,自动调节发动机、变速箱、中央差速锁、底盘悬挂等性能,来适应驾驶者的需要。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除了6种驾驶模式之外,还提供了一个自动模式,该模式下电子系统会实时监测和智能识别路况,来自动匹配响应的驾驶模式,帮助驾驶者通过复杂地形。对于这种轻度越野的路况而言,自动模式完全可以应对,连续起伏的路面在发现283mm的离地间隙面前,让我们免去了拖底的顾虑。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常年雨季的云南,沙土的环山路随着一夜的降雨变得泥泞,与轮胎的摩擦系数变低,车辆行驶的附着力变小,对于车辆的通过性和驾驶技术都是不小的挑战。而泥泞路面对四驱的动力分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将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切换到泥沼/车辙模式,四驱系统会合理的为四个轮胎分配动力,如果电脑监测到打滑迹象,电子辅助系统会迅速介入,差速器将更多的动力分配到附着力大的轮胎,让我们的发现在这样的路面拥有绝对的通过性。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云南多山的地势让我们长时间行走在山间,起伏、陡坡等路况早已成家常便饭,而这样的路况对于驾驶员而言是个技术考验,需要合理的控制好油门和刹车,让车辆安全顺利的通过陡坡。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这个时候路虎的ATPC和陡坡缓降功能就发挥出了它们的最大优势,我们通过车内的按键设定好车速控制好方向,电脑会根据速度设定,通过监测路面和车辆实时情况,合理的分配动力和采取刹车,利用低速的定速巡航平稳的通过陡坡,这样驾驶员只需要专注于转向,选择合理的行进路径,其它的交给车辆即可。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历史3个多小时,近100km的颠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铺装路面,进入孟连县城太阳已经下午,而县城距离孟连口岸还有50km。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我们看到的孟连口岸,并没有打洛口岸那般热闹,它与缅甸的邦康市隔江相望,是我国对外旅游和商贸重要通道,出入境人口和货运量仅次于瑞丽口岸。

--3--

转眼间,已经是我们行走在边境线的第三天了,今天我们将进入佤族人的领地,去看看依然保持着原始民风的佤族部落。从孟连到沧源走国道和省道的情况下,300km也要走上大半天的时间,而我们沿边境线不仅要多出200km,路况也要更加复杂,所以我们决定赶在7点日出之前就动身。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由于云南气候的原因,充足的水气让每天清晨都雾气满满,能见度甚至连50m都不到,空气中弥漫着水气让我们感到了一丝凉意。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虽然10月份云南的平均气温在10-15 ℃,不过由于湿度比较大,日出前和日落后的气温还是比较低的,全新一代发现的方向盘加热功能就显得格外贴心。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而在舒适性配置上,这辆首发限量版车型,不仅配备了前后排独立双分区自动空调,前后排座椅也都支持座椅加热和通风,全新一代发现着实很让人满意。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正当我们还在为今天的行程担忧时,一个噩耗让我们变得更加紧张,由于昨晚的降雨前方大面积塌方,道路已经完全被封死,至少需要个把小时才能通车。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查看了地图,也询问了当地的路政人员,并没有别的路可以绕,不过好在有英国之宝音响的陪伴,让我们的等待并不会很无聊。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终于,两个多小时的等待,当地路政暂时清理出了一条车道,双向间断放流。边境线多为山脉地带,加上云南常年的雨季,这一路大大小小的塌方我们遇到不少,想走边境线的朋友还是多加小心。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继续上路,正当塌方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着我们与时间赛跑的斗志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惊叹,云海盘绕着群山,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何会有"彩云之南"的说法。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穿越了西盟佤族自治县后,我们便来到了佤族人的故乡—沧源佤族自治县,这里和西盟佤族时全国唯一的佤族自治县,佤族人超过了总人口的8成,除佤族之外还有超过20多个民族的居住在此。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翁丁村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成的佤族村落,来到村口,满目的的牛头矗立在村口,让我感觉这是一个民风彪悍的民族。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进村后,几个孩童在空旷的土地上玩闹,我随即拿出云南当地特产的一种酸角糕,与他们热情的打招呼,纷纷拥上来一抢而空,也都礼貌的说着谢谢。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寨主家就在村口不远,看到有外人来到村寨,也非常热情的欢迎我们,与寨主攀谈之间,我对翁丁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家看到的少寨主,是翁丁的第七代族人首领,寨主采用的是世袭相传,村寨里目前还生活着1000多人,多数为老人和孩子,日常生活主要还是以耕作为主,年轻人几乎都已走出大山,在外工作生活。而我最好奇的问道村口的牛头骨,寨主给我讲道,牛是佤族人祖先的救命恩人,所以他们以牛为图腾崇拜,逢年过节都要拜祭水牛,保佑族人村寨的平安。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村里上了年纪的妇女,手里几乎都会拿着一个银质的烟斗,抽着旱烟。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翁丁村目前政府已经介入帮助开发,进一步满足旅游的需求,但村貌确实还保持着原始的味道,房屋都还是竹木、竹笆为主要材料,村民的民风也很淳朴。

中缅边境线的初遇 发现全地形边境之旅一

到达沧源,我们的边境之旅第一期就告一段落了,在路虎发现出色的全地形能力陪伴下,我们初遇了云南中缅边境线上的风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驾驶着全新一代发现,去往中缅边境上最热闹的口岸,还请大家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