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以种地为生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国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土地分产到户,极大的刺激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由于当时实施的是交过公粮后全归个人,在有一段的时间内农户通过承包土地种植粮食还是能够解决基本的生活开支的,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几斤小麦就能换个大西瓜。

为什么农村以种地为生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这时候再靠种地已经很难满足生活的需要,外出打工赚钱的人越来越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民工潮,到进入本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将耕地出租出去,农业种植收入逐渐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辅助部分。

这里面除了粮价与其他商品之间比较关系越来越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人均耕地很少,人们很难通过种地实现收入的大幅提升。

为什么农村以种地为生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现在种地问题不再是最核心的,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在进行劳动力转移的时候,最基本的劳动生活保障问题如何解决。

目前谁都清楚,靠一亩三分地种地是很难致富的,但我们又关注到,由于我国相关体制的问题,很多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时候是临时工,没有相关的医疗卫生养老保障,因此,当前很多农户对土地流转是有些排斥的,他们认为,有了地,至少在年老的时候有口饭吃,一旦失去土地就意味着老无所依——如何让农村人能够在这个时代的大变革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才是当前我们农业的最大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