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誇孩子“聰明”,試著這樣表揚孩子

很多大人表揚孩子的時候總喜歡說,這個孩子真聰明,這個孩子真有天賦,孩子聽了美滋滋的,家長也樂呵呵的,可是,大家都忽略了,總是誇大對孩子“聰明”的誇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

當孩子總被誇獎聰明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被誇獎是因為聰明,如果做了什麼事情表現出自己不聰明的一面就得不到誇獎,久而久之他們不願意努力,不願意面對困難,害怕失敗,生怕被別人說,這個孩子其實不聰明。這種思維方式被稱作“固定式思維”。

不要再誇孩子“聰明”,試著這樣表揚孩子

從小被誇聰明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很不幸,我就是一個從小被誇獎長大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聽的最多的是這孩子真聰明,不怎麼用功都能取得好成績,什麼題一看就會。幼小的我心裡蒙上一層叫做虛榮的東西,我開始真的不盡全力學習,因為害怕全力學習又不能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還有一些完全不相關的人會說:其實這孩子沒有那麼聰明。

我開始害怕失敗,大學時候不願意去努力做一件事,不敢參加辯論,不敢參加英語競賽,害怕努力之後迎接的是失敗,因此也錯過了很多。更可悲的是,在我感受到競爭,感受到有很多人比自己優秀的時候,我開始自我否定,並且開始退縮,因為我覺得不去比較便沒法說我比別人差。

這種心態讓我錯過了很多很多。後來我碩士畢業,又考取了難考的證書,我也一直認為是我“聰明”,現在我才意識到,其中我傾注的心血一樣很多,其實我如果更努力一些會更加出色。

因此我深刻的決定,不能讓我的孩子像我一樣,被“固定式思維”困住

我希望他擁有“成長型思維”,也就是重視努力,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的挑戰,每一個挑戰都是有趣的,都令人興奮。我希望他對挑戰的過程更加感興趣,而非輸贏的這個結果。

不要再誇孩子“聰明”,試著這樣表揚孩子

慶幸的是,研究結果證實,“成長型思維”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來對比“表揚”和“鼓勵”的區別。

讓兩組孩子分別完成難度逐步升級的拼圖遊戲,一組孩子完成後,會被表揚:“有天賦、很聰明”;而對另一組孩子則會鼓勵:“剛才很努力,很認真”。

隨著難度一步步加大,差距出現了——被表揚聰明的那組,不願意接受挑戰,也更容易感到焦慮和沮喪;而被鼓勵努力的那組孩子則更敢於接受挑戰。

當挑戰完成後,兩組孩子再次做了最簡單的測試。結果“表揚組”的孩子分數退步了20%,而“鼓勵組”進步了30%。

因此,正確表揚孩子才能夠幫助培養“成長型思維”。

不要再誇孩子“聰明”,試著這樣表揚孩子

如何正確表揚孩子

1.表揚努力

“背下這首詩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真的很棒。”

2.表揚毅力

“你為這個目標,已經堅持好幾周了,好棒哦。”

3.表揚態度

“面對困難,你這種積極勇敢的態度真棒。”

4.表揚細節

“你這次游泳的姿勢比上次更標準,換氣頻率也更加均勻了,進步了好多。”

5.表揚創意

“這個方法真有新意,你是怎麼思考出來的,能教教我嗎?”

6.表揚合作精神

“你跟小朋友的溝通特別棒,合作得真好!”

7.表揚領導力

“你有很強的責任心,組織得非常棒。”

8.表揚勇氣

“面對困難你一點都沒有退縮,太難得了!”

9.表揚熱心

“你幫助小朋友完成了她的任務,真不錯!”

10.表揚條理性

“你把自己的屋子收拾整理得真好。”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身體力行地去努力,父母的榜樣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不要再誇孩子“聰明”,試著這樣表揚孩子

孩子是需要培養的,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就要努力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同時引導好孩子,教給他正確的價值觀。

比起“聰明”這樣的先天設定,努力、毅力、心態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教育的關鍵要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