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讀:形形色色的特色小鎮

目前,全國各地有關特色小鎮的概念基本得到統一。特色小鎮是指依賴某一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如地域、生態、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特徵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綜合開發體系。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從產業分類入手,特色小鎮可分為七大類型:農業類、製造業類、金融業類、信息技術產業類、商貿/物流類、健康產業類、文旅產業類。這其中,與文化、旅遊產業相關的特色小鎮類型不在少數,且發展要點各不相同。

案例解讀:形形色色的特色小鎮

農產小鎮:從土地、餐桌到床頭

對於承接城市和拉動農村發展的特色小鎮來說,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科技、農業服務、休閒農業等行業將發揮重要作用。以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化、附加價值提升、體驗化消費為出口,帶動農產品銷售、特色餐飲體驗、養生養老、休閒農業發展,是以銷帶產、以體驗促產、以生活消費整合產城一體化的便捷途徑。

農產小鎮發展的關鍵,在於基於當地的農業產業特色優勢,營造一種區別于都市生活的原鄉生活方式。從空間上看,原鄉生活方式是一個系統圈層架構:第一層為農戶業態,包括每家農戶提供的餐飲、農產品和民宿方式;第二層為以村落為中心的原鄉生活聚落;第三層為更廣闊的半小時車程範圍內的鄉村度假複合功能結構。

從產品業態角度看,原鄉生活方式包括耕種體驗(種植、採摘),農產品體驗(加工、飲食、購買),民俗民風體驗(節慶、活動、演藝),風貌體驗(建築風貌、景觀風貌、田園風貌),住宿體驗(民宿、營地、田園度假酒店)。當然,原鄉生活方式離不開完善的、城市標準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支撐。

案例解讀:形形色色的特色小鎮

原鄉生活方式的空間圈層架

例如,浙江綠城集團在浙江杭州西北部的長樂農場開發的春風長樂,就寄託了其董事長宋衛平關於農產小鎮的理想。在1.6萬畝的土地上,分為“莊、村、鎮、園”四大空間體系,以農業為基礎,打造了旅遊、創業、居住、頤養等複合式功能,實現了宜居、宜遊、宜業的鄉村復興。

工匠小鎮:傳承工藝的匠人聚落

能工巧匠曾經創造出令人折服的輝煌,在新形勢下,工匠精神又一次被提及並上升到國家層面,既是製造業轉型的要求,是“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必然,也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一條有效路徑。

工匠小鎮主要是在傳承原有手工業或工藝的基礎上,結合文化、創意與體驗,由一批註重品質和情懷的工業企業、手工作坊或手作人組成的空間聚落。其發展的關鍵在於匠人的聚集。小鎮要實現匠人的聚集,需要形成一個內外生態循環的人才引進及培育體系。

具體來說,即通過租金、稅收等優惠政策,引進具有價值的匠人落戶,在小鎮上形成匠人及企業的聚集;小鎮內部形成“雙規”教育體系——職業學校教育+企業教育,以校企結合的方式,培養積累人才;聯合國內外優勢資源,以國際交流、國際大賽、國際觀摩、國際展覽等方式,為匠人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成長機會。

例如,廣東深圳的叮梆小鎮,就是一個創意人和手作人的聚集地,一個原創、手作、互動、體驗的聚落空間。為了扶持設計師、匠人原創品牌,其實行了遠低於周邊正常租金水平的優惠政策,並以情景化的小鎮故事、文化、趣事、社群為主線,配備了博物館、創意園等完善的主題功能空間。

金融小鎮:周邊有可依託的金融中心

在新一輪特色小鎮的發展熱潮中,金融小鎮獨樹一幟。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10餘個區域提出要打造基金小鎮,推動較快的有浙江杭州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北京的房山基金小鎮、上海的對沖基金產業園、四川成都的天府國際基金小鎮等。另外,浙江的嘉興、寧波等城市也都在加快建設基金小鎮。

優惠的稅收政策、完善的商業配套、全方位的服務體系、高品質的生活、良好的生態環境,這些外在資源對金融小鎮的發展來說必不可少,也是吸引金融機構入駐的關鍵因素。但這些因素可以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周邊有一個可依託的金融都市或金融中心,近在咫尺的金融小鎮成為這一中心資源疏散與對接的重要口岸,為其提供中介服務、投資機構支持等。

例如,一直被國內各基金小鎮作為標杆的美國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基金小鎮,其成功的一個最重要因素是背靠全球金融中心美國紐約,而瑞士金融重鎮施維茨州普費菲孔成功的關鍵也在於緊鄰瑞士金融中心蘇黎世。

再如,浙江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是國內發展較快的一個金融小鎮。其同樣得益於距離區域金融中心杭州半小時車程、毗鄰國家金融中心上海單程2小時以內的優勢地緣條件。藉助於杭州及浙江的優勢資源,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已構築了以私募基金為核心,集私募中介服務機構、輔助性產業、共生性產業以及輔助支持部門為一體的完善的金融產業鏈,吸引了賽伯樂資本、阿里巴巴旗下湖畔山南資本、中信證券等多家龍頭企業入駐。

雙創小鎮:服務平臺促創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新引擎。雙創小鎮的發展重點在於為創業人群和機構提供成長和服務的平臺。一方面,其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投融資對接、商業模式構建、政策申請、法律財務等創業服務;另一方面,其為創業者打造舒適便捷的工作、社交、資源共享空間,促進思維的創新。

例如,浙江杭州的夢想小鎮在功能區塊劃分上,按照辦公、商業、公共空間各佔1/3的總體佈局進行規劃,採用大開間辦公,刻意打破行業間、企業間和企業內的物理邊界,並“留白”部分配套空間。在居住配套上,其引進小米“U+公寓”、拎包客,為創業者打造便於交流的青年公寓,鼓勵企業嘗試“房東+股東”的盈利模式。在商業和公共配套上,其注重與互聯網結合,引進眾籌書吧、糧庫咖啡、便利店、健身等休閒設施,將互聯網的共享精神運用在創業生態的構建和政府服務的推送中,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互幫互助、用戶參與”的創業生態系統。

知識產權(IP)小鎮:IP資源運營集聚區

知識產權小鎮是通過聚集知識產權資源,圍繞知識產權產業鏈,形成知識產權專業服務的集聚區,並圍繞知識產權的發明、應用、保護、交易來建設完善各種功能,帶動小鎮功能,促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知識產權小鎮的發展,關鍵在於利用聯盟化手段整合知識產權資源,利用商業化模式提供全鏈條知識產權服務和運營。從研發服務、評價服務、申請保護、技術轉化服務、資本對接服務來聚集研究機構、高校院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金融機構,形成特定戰略定位下的知識產權服務集聚區。

例如,廣東深圳規劃打造的“知識產權特色小鎮”,致力於打造為全球知識產權高端資源集聚區和優質知識產權進出口貿易港。該小鎮以“知識產權產業”為核心,服務內容上將包括知識產權管理、交易、服務、教育、智庫、文化和金融七大方面。未來還將創辦全球知識產權領袖峰會,建設“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文化博物館、中國知識產權學院、海外知識產權佈局設計中心、國際互聯網知識產權仲裁中心、知識產權評級中心、知識產權創意孵化基地等配套服務機構。

本文來自綠維文旅新作《特色小鎮孵化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